科学基金间接费用拨款管理探讨

来源 :中国科学基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qsswqs197603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研经费管理改革是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内容.2015年以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开始实施间接费用政策,形成了较为系统的间接费用核定和拨款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改革效果.但是,社会对间接费用的认识还存在差异,间接费用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科学基金间接费用的现行拨款方式也存在着一些不足.通过面向依托单位和科研人员的问卷调查,结合科学基金间接费用的管理实践,笔者提出进一步完善科学基金间接费用拨款方式的意见建议.
其他文献
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下,黄河流域水循环和陆面过程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其水资源和泥沙形成、分布和演变均呈现出显著的时空变异特征和高度的不确定性,并将影响流域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揭示黄河流域水循环演变规律与水土过程耦合效应,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黄河流域水循环与水土过程研究现状和面临的挑战,探讨了流域水循环和水土过程研究的发展趋势和关键科学问题,并针对黄河流域水循环规律与水土过程耦合效应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方向,为未来相关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提供
从整体性出发,系统揭示黄河流域人地系统相互作用与耦合机制是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地理学应该融合大数据范式,促进人地系统研究的认识革命,驱动人地耦合研究创新.论文系统分析了目前大数据+机器学习方法在人地系统模拟与预测中面临的两类挑战.一是在构建功能良好的地理机器学习模型时,面临地理标记样本贫乏、异质性、数据质量差、地理要素关系候选模式搜索空间巨大、伪相关等问题;二是面对迅速发展并成熟的地理机理模型以及地理复杂性解译需求,机器学习面临方法论困境.为实现黄河流域复杂人地系统的
细胞穿膜肽S4(13)衍生物可以作为药物载体携带核酸分子进入细胞从而发挥治疗作用,在抗肿瘤靶向治疗等领域有潜在的应用价值,但其穿膜机理目前尚不明确.采用分子模拟方法,分别搭建单个及多个S4(13)在不同的质膜和水溶液中的模型,结合常规分子动力学模拟和增强采样模拟,通过轨迹分析探究单个及多个S4(13)与不同质膜的作用方式.研究结果表明:单个S4(13)分子与细菌质膜的相互作用比与真核生物质膜的更强,而在水溶液和真核生物质膜模型中,多个S4(13)分子则倾向于聚集形成四聚体,表明其穿膜机理与四聚体胶束结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