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史诗性大片和魔幻电影,人们总有一种潜在的心理期待,那就是这些影片应该是辉煌宏大的正剧,或者是崇高庄严的悲剧,主题应该深刻而高远,内容应该充实丰满,充满强烈的戏剧冲突,人物形象应该是典型的不可取代的“这一个”,合乎故事所设定的环境,形式和内容应该是高度统一的。合于此道,西方的《指环王》成为了经典,也成为了一座高峰。在中国,从《蜀山传》到《魔比斯环》、《无极》。对这些投资规模、制作阵容、宣传营销一部赛过一部的巨作,观众一直渴望具有中国气派的史诗片和魔幻电影出现,但是希望却屡屡落空。
《无极》无论在主题、叙事、人物形象还是时空设置方面都取得了一些突破。有专家认为:“《无极》这部影片的国际空间非常大。它的场景空间是非常东方和中国的,奇观效应比比皆是,让人目不暇接,但是其人物关系,尤其是精神内质非常国际化,其中有许多莎士比亚和希腊神话的感觉,很容易和西方文化达成沟通《无极》创造了一种中国电影前所未有的类型”。还有专家认为,《无极》是百年中国电影史上的一部人性史诗。震撼人心的视听语言和俯视苍穹的人生襟怀能超越民族和国家的界限。将好莱坞英雄救美的经典桥段与王子和灰姑娘的传奇故事进行巧妙的置换与缝合,在演绎无极世界万劫不复的生死宿命的同时,最终赋予一个奴隶至爱的情怀与做人的尊严。非常具有世界性。对于这些溢美之词,我认为有许多地方值得商榷。《无极》尽管主题深刻,立意高远,但是在对这个主题的表达上,却不是完美的。由于存在的诸多问题,这部豪奢而华丽的大片未能做到尽善尽美,成了一个陈凯歌式的跛足巨人。
诚信主题:直指当代社会信任危机
作为一部史诗性的大片,主题应该是丰厚和多义的。这个主题可以是人类永恒存在的。比如对永恒爱情的歌颂,对正义和英雄行为的赞扬,对真善美的追求。也可以是当代人最为痛切的生命感受,比如人性异化、技术的负面作用、环境污染问题等。这些主题越和当代人生存体验贴得越紧,越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如果说《天地英雄》和《七剑》中单纯的正邪之战,《英雄》中空洞牵强的天下统一、《十面埋伏》中近乎无厘头的反英雄的情欲之争,都因疏离于当代人的生命体验而流于空泛、简单和轻薄的话,那么,《无极》(英文翻译是《The Promiss》诺言)试图通过一个具有因果报应的多角恋故事批判人性中最黑暗的一面——尔虞我诈,保持了陈凯歌《边走边唱》、《霸王别姬》、《风月》和《荆轲刺秦王》中一贯的主题——背叛和欺骗,矛头直指当代社会中的诚信危机,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性《无极》在豪奢华丽的商业大片外衣下包裹当代人最为痛切的生命感受,这种立意是高远的。从精神分析的角度讲,一个人童年所受的精神伤害往往对以后人格的形成起到重要的作用。北公爵无欢小时候碰到饥饿的倾城,被骗走了一个馒头。纯真受到伤害,对以后的诡诈阴毒的人格形成至关重要。而他与大将军光明、奴隶昆仑之间的关系也充满着欺骗与被欺骗,最终他为自己的这种变态人格付出了生命。作为倾城,当她欺骗小无欢得到馒头后,立即受到命运女神满神的惩罚:永世得不到真爱。除非时光倒逝,人死复生,否则即使得到也会立即消失。在影片中。倾城贵为王妃,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可谓一顾倾入城,再顾倾人国,其万种风情可以使无欢的千军万马放下兵刃,拜倒在其石榴裙下。倾城同时也受到大将军光明、北公爵无欢喜欢,两人为此结怨,兵戈相向,因此而使王不明不白的死在了昆仑的剑下。在此,诚信主题中又加进了爱情和命运的主题,而后两者又统摄于前者之中《无极》在一个看似荒诞不经的寓言故事当中,试图对当代社会中的诚信问题作以探讨,从一个“馒头故事”所导致的悲剧故事中。力图阐明诚信对人类建立友爱和谐生活的重要性。开始的“馒头故事”既是全片的引子,也为整个故事的主题定下了整体基调。当最终无欢拿出一个馒头痛苦的向倾城诉说他当年所受到的伤害时,这个令人惧怕和厌恶的反面角色不得不让人生出一些怜悯和同情,因为他之所以害人,是因为别人先欺骗了他。在这里,影片的主题就得到又一次强调,我认为影片的主题立意是高远的。
反英雄人物:解构了悲尉的崇高感
作为一部表现命运悲剧,具有史诗格局的大片,人物形象应该是高度典型化和个性化的。应该和他所处的环境相一致,是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遵循事理和情理上的合理性。而不应是《英雄》和《十面埋伏》中互不关联的布景式的环境和符号化的人物。或者如《天地英雄》和《七剑》中环境是典型的,但人物却是类型化和平面化的。与此相关,人物的台词应该是和人物身份高度统一的。绝对不能是穿古人衣冠的现代人,大搞无厘头和后现代,自行消解苦心经营起来的庄严和宏大。
在《无极》中,编导力图把人物塑造的丰满可信,成为多侧面的“圆形人物”,使每个人都有性格形成的依据。昆仑由一个只会服从主人命令的奴隶到心中充满渴望,明辨是非,敢于抗争命运的觉醒者:鬼狼由一个忍辱苟存者转变为一个牺牲自己找回尊严的人:大将军光明由一个不可一世的征服者。到一个自欺欺人的孤家寡人:无欢由一个纯真的小孩最终成为一个阴谋家:而倾城始终生活在几个男人的欲望中……在人物形象的设计上,编导始终力求对每个人的性格特征的形成和转化提供令人信服的依据。
命运悲剧一定要塑造充满悲剧感的人物,表现与命运抗争中人性的光辉与崇高。因此影片中的主要角色就应该充满尊严感的,人格是高贵的,品德是令人敬仰的。如莎士比亚悲剧中的哈姆莱特一样,“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军人的利剑、学者的辩舌,国家所瞩目的一朵娇花。”但是由于本身性格的弱点。或者命运的戏弄。而陷入万劫不复的困境中,主人公挣扎的愈厉害,命运的冰冷绳索就愈套紧他的脖子,而人在抗击命运的过程中显示出本质力量的伟大,古希腊悲剧和莎士比亚悲剧永恒的光辉就在于此。《无极》试图讲述人性的悲剧和命运的悲剧,每人角色都有悲剧性,但是却未能赋予他们人格的高贵感和英雄感。有人因此讽刺说:“曾经编剧过《春光灿烂猪八戒》的张炭同学,把故事编成了由放荡女、娘娘腔、同性恋、低能儿合成的猪八戒,让影院里充满了灿烂的笑声。”所谓“英雄”,一般来说就是完成了一番伟业的人。他们除了有过人的意志和本领,还拥有高尚的美德,经过千辛万苦,终于完成了一件别人所不能完成的事情。这类英雄远到《荷马史诗》中的阿喀琉斯,近到《指环王》中的弗拉多等。大将军光明一出场,编导力图给他一个“英雄”的形象。他以三千人打败蛮人二万。受到将士的顶礼膜拜,声称“从来没有打不赢的仗,没有救不了的人。”但是观众很快发现他的武功实在是非常有限的。不但逊色于杀手鬼狼,更不用说昆仑和无欢了,那么,无欢有何理由怕他?尽管电影也表现了他力敌万夫 的神勇,但他的胜利是建立在欺骗、血腥杀戮和贪人之功的基础上,后来还盗用杀王的名声骗取倾城的爱情。悲剧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由于他本身龌龊和人格低下,类乎“反英雄”,那么他最终的毁灭就很难产生感人至深的悲剧力量。倾城的放浪和情感不专、无欢的乖戾、鬼狼的猥琐,由于这些悲剧人物令人厌恶的一面远远胜过其让人尊敬和仰慕的一面,因此他们的毁灭尽管令人同情,但很难产生悲剧震撼力。因此我认为,由于编导对悲剧人物产生悲剧力量的来源认识不清,从而自行解构了苦心经营的感染力。
《无极》的主题是通过命运的悲剧批判人性的黑暗。这是一个庄严的主题。编剧张炭说,《无极》的主题是表现人和命运的抗争,古今中外有无数电影表现这一主题,但很少有片子用荒谬性的思路来表述这个故事。这正是陈凯歌的大胆和过人之处。“当初我还以为导演要做一个史诗作品,本以为是要和司马迁合作,但是没想到是在和关汉卿合作。本来以为是要去电影教堂做一次弥撒,想不到是到了一个大戏棚看马戏,其中有贩夫走卒,有非常世俗的生活场景。”在这种思维的主导下,影片处处充满着戏谑和玩闹的成分:光明告诉昆仑王是不拿剑的人,这肯定是他对王非常了解的经验之谈。但是王一出场,就手里拿着剑,缺乏王者应有的气度和尊贵,如小丑一样胡闹。而本应受着重重约束的王妃倾城一出场,就站在房顶面对万千士兵放浪形骸,这种轻狂和夸张怎么也无法让观众产生好感,进入到剧情中去。穿鲜花盔甲的昆仑飞骑而至,无欢的军士竟然乖乖的让开了一条道,让他轻松的杀了王。所有这些让一本正经的和王对峙的无欢以及为情悲壮而死的昆仑显得没有庄重感。影片一方面在经营着悲壮:另一方面又让悲剧人物没由头的不符合常理的胡闹,这种矛盾的做法始终让观众的悲悯之情无从产生。
时空杂糅:破坏了故事氛围
魔幻电影时空可以交错,但绝对不可以杂糅。时空应该是自足的,而不应该是自我颠覆和自相矛盾的。但是恰恰在这点上。编导的认识存在着问题,陈凯歌说:“《无极》是个无边界电影,不需要通行证就能进去,谁也别带着什么条条框框去看。现在的年轻人从来不把自己限定在一个范围里面,我常说这是一个电子游戏的时代,年轻人看电影不会关心什么朝代,什么善恶,他所获得的快感不是从观念里来的,而是从感受里来的。”但事实是,当代年轻人大都受过较好的教育,对朝代和善恶都有极强的辨析能力。而所谓“无边界”电影,其实已经成了当代后现代无厘头电影一种最为常用的表现形式,其荒诞而又疯狂的破环时空常识,混淆古往今来,大众狂欢的闹剧性质体现着后现代艺术精神。
《无极》的定位是一部悲剧色彩浓厚的魔幻电影,而非后现代无厘头电影。从影片开头的字幕交待来看,时空定位在充满神话传说的上古时代,而命运女神满神充满宿命性的预言,元老院公审将军光明的情景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充满命运悲剧的古希腊神话时代和城邦制时代,但是奴隶、主人、王、北公爵、满神、雪国、极北之地则让人更容易联想到东方民族如日本和韩国的奴隶制时代。而类似于铁面人装饰的鲜花盔甲,则让人更容易联想到充满神秘感的西方中世纪。那件具有神异色彩的“黑袍子”,鬼狼带昆仑回到过去目睹同族被灭的段落让人想到充满巫术的西方《指环王》和《哈里·波特》时代。但从影片的整个基调我们无疑会认为这是一个具有浓郁的中国武侠色彩的故事。由此可以看出,在陈凯歌这部号称“无边界”的魔幻电影中。由于多重时空的随意叠加和互相解构,观众很难进入到故事所讲述的时代中去,从而破坏了主题的表达。
要把一个虚幻的故事讲得像真的一样,就必须让观众凭自己的知识经验和人生阅历相信,影片所设置的故事氛围,在情理和事例上都是自足的,可以自圆其说的。因为凭生活常识,人们都愿意相信一定的故事是发生在一定的时空中,故事的主人公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进入到不同的时空中,但是不同的时空是不能共存于一个环境中,时空可以交错。就像当代许多电影中常出现的那样。但时空绝不可以混乱和杂糅。
叙事不严谨:影响了整体统一感
对于史诗性大片,人们希望叙事应该是流畅和波澜层出的,而不应该是《英雄》般的晦涩、《天地英雄》、《十面埋伏》、《七剑》流畅却疏于简单《无极》虽然有所改观。但并非无懈可击。
命运悲剧叙事核心是,你越想摆脱不幸的命运。命运之绳就会把你勒得越紧。悲剧的张力就越能打动人和吸引人。大将军光明受到命运之神的诅咒,试图摆脱命运,在自己迷路负伤的情况下,派奴隶昆仑去救王。结果昆仑却干净利落的杀了王。如果说满神给与倾城的得不到真爱的可悲命运是因她欺骗了小无欢,那么满神给与光明的不幸命运是因为他的残暴和骄横,但是由于满神没有明白告诉他们,这是因为他们自己人格的污点而导致的,只能由观众去揣测,因此满神的命运之咒显得是空穴来风,失去了依附。而且,光明和满神的人神之赌就应该是人和命运抗争的过程,但是由于这个赌博的结果来的太快,这在叙事上明显就将光明摆脱命运的过程给简化了。叙述的重心很快就转移到倾城与命运之争,由于倾城最终也没有显示出她抗击命运的努力,而只是几个男性的欲望核心,因此倾城这个命运悲剧的重心就根本立不起来。影片按照叙事逻辑应该讲述她无法得到真爱,及时得到也会马上消失,但她实际上却一直都拥有真爱!“除了昏庸无能的王视她为玩物外,她身边的三个男人都对她情深似海:昆仑为了她。先是舍身跳崖,后又多次搏命相护:光明为了她,甘冒天下之大不韪,毅然担起杀王之罪名,最终为了救她,牺牲了自己:即使那看似阴险乖张、反复无常的无欢,他费尽心机不择手段地抢夺她,并想尽各种办法折磨她,说到底何尝不是一种爱到极端的另类表现?在这场爱情角力里,光明爱的虚荣自私,无欢更是爱的扭曲,甚至有些变态,他们都远不及昆仑爱的那般无私纯粹,但我们不能因为他们各自性格上的缺点或采取的方式的极端就否认他们的爱情!在这个层面上。满神之咒成了无稽之谈,命运悲剧缺乏力量感,遑称悲剧?悲从何来?由此,又扯出了鬼狼苟且偷生的故事,并对其大加铺陈和渲染,由于鬼狼故事的叙述偏离了人神之赌的命运悲剧的主题,使得电影叙事结构涣散,人物庞杂,主次不分,给观众没有整体统一感。
结 语
一般人而言,表现命运悲剧的大片的主题应该是宏大的,对人性光明和阴暗两面的有着深刻的洞察,人物应该人品高尚,有高贵和尊严感,他的毁灭必须有崇高感。影片叙事严谨。结构紧凑,可以有幽默和喜剧,但绝不能是没有规则的无厘头。观众对史诗性大片的渴望实际反映了潜藏在无意识中的心理完型的情结,对理想的侠义世界的渴望,对东拉西扯,疯狂颠覆神圣,随意戏仿经典的“大话”形式的厌倦,体现着重新树立理想与信仰,希望回归典雅艺术的愿望。从《英雄》、《天地英雄》、《十面埋伏》、《七剑》到《魔比斯环》、《无极》,这些电影中屡屡受批判的往往是把观众定位在艺术修养不高而出现的一些细节问题,诸如过于当代化的情欲放纵,自相矛盾的对白。与时代不符的衣饰、故事情节的不连贯、情理事理上的不可能等。张艺谋、何平、徐克、陈凯歌都是拍摄过经典电影的导演,之所以招致物议,我认为是他们抛开文学性极强的小说改编,亲自构思原创故事,充任第一编剧,对观众艺术审美水准的提高认识不足,一味媚俗所致。
《无极》无疑是巨作,3亿元人民币的大投资,拍摄历时3年,行程1万多公里,动员人员最多的一天达2000多人,在宣传上烧钱更是已在媒体及业界中产生了争议,在戛纳电影节上,《无极》只放10分钟的片花,操作花费了1000万元,其奢侈竟成了戛纳一景。陈凯歌在国际影坛的人气很高。他的《霸王别姬》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百部电影之一。因此,我们有理由对《无极》充满希冀和苛求,也相信他以后会拍出真正的充满悲剧力量的大片。
《无极》无论在主题、叙事、人物形象还是时空设置方面都取得了一些突破。有专家认为:“《无极》这部影片的国际空间非常大。它的场景空间是非常东方和中国的,奇观效应比比皆是,让人目不暇接,但是其人物关系,尤其是精神内质非常国际化,其中有许多莎士比亚和希腊神话的感觉,很容易和西方文化达成沟通《无极》创造了一种中国电影前所未有的类型”。还有专家认为,《无极》是百年中国电影史上的一部人性史诗。震撼人心的视听语言和俯视苍穹的人生襟怀能超越民族和国家的界限。将好莱坞英雄救美的经典桥段与王子和灰姑娘的传奇故事进行巧妙的置换与缝合,在演绎无极世界万劫不复的生死宿命的同时,最终赋予一个奴隶至爱的情怀与做人的尊严。非常具有世界性。对于这些溢美之词,我认为有许多地方值得商榷。《无极》尽管主题深刻,立意高远,但是在对这个主题的表达上,却不是完美的。由于存在的诸多问题,这部豪奢而华丽的大片未能做到尽善尽美,成了一个陈凯歌式的跛足巨人。
诚信主题:直指当代社会信任危机
作为一部史诗性的大片,主题应该是丰厚和多义的。这个主题可以是人类永恒存在的。比如对永恒爱情的歌颂,对正义和英雄行为的赞扬,对真善美的追求。也可以是当代人最为痛切的生命感受,比如人性异化、技术的负面作用、环境污染问题等。这些主题越和当代人生存体验贴得越紧,越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如果说《天地英雄》和《七剑》中单纯的正邪之战,《英雄》中空洞牵强的天下统一、《十面埋伏》中近乎无厘头的反英雄的情欲之争,都因疏离于当代人的生命体验而流于空泛、简单和轻薄的话,那么,《无极》(英文翻译是《The Promiss》诺言)试图通过一个具有因果报应的多角恋故事批判人性中最黑暗的一面——尔虞我诈,保持了陈凯歌《边走边唱》、《霸王别姬》、《风月》和《荆轲刺秦王》中一贯的主题——背叛和欺骗,矛头直指当代社会中的诚信危机,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性《无极》在豪奢华丽的商业大片外衣下包裹当代人最为痛切的生命感受,这种立意是高远的。从精神分析的角度讲,一个人童年所受的精神伤害往往对以后人格的形成起到重要的作用。北公爵无欢小时候碰到饥饿的倾城,被骗走了一个馒头。纯真受到伤害,对以后的诡诈阴毒的人格形成至关重要。而他与大将军光明、奴隶昆仑之间的关系也充满着欺骗与被欺骗,最终他为自己的这种变态人格付出了生命。作为倾城,当她欺骗小无欢得到馒头后,立即受到命运女神满神的惩罚:永世得不到真爱。除非时光倒逝,人死复生,否则即使得到也会立即消失。在影片中。倾城贵为王妃,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可谓一顾倾入城,再顾倾人国,其万种风情可以使无欢的千军万马放下兵刃,拜倒在其石榴裙下。倾城同时也受到大将军光明、北公爵无欢喜欢,两人为此结怨,兵戈相向,因此而使王不明不白的死在了昆仑的剑下。在此,诚信主题中又加进了爱情和命运的主题,而后两者又统摄于前者之中《无极》在一个看似荒诞不经的寓言故事当中,试图对当代社会中的诚信问题作以探讨,从一个“馒头故事”所导致的悲剧故事中。力图阐明诚信对人类建立友爱和谐生活的重要性。开始的“馒头故事”既是全片的引子,也为整个故事的主题定下了整体基调。当最终无欢拿出一个馒头痛苦的向倾城诉说他当年所受到的伤害时,这个令人惧怕和厌恶的反面角色不得不让人生出一些怜悯和同情,因为他之所以害人,是因为别人先欺骗了他。在这里,影片的主题就得到又一次强调,我认为影片的主题立意是高远的。
反英雄人物:解构了悲尉的崇高感
作为一部表现命运悲剧,具有史诗格局的大片,人物形象应该是高度典型化和个性化的。应该和他所处的环境相一致,是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遵循事理和情理上的合理性。而不应是《英雄》和《十面埋伏》中互不关联的布景式的环境和符号化的人物。或者如《天地英雄》和《七剑》中环境是典型的,但人物却是类型化和平面化的。与此相关,人物的台词应该是和人物身份高度统一的。绝对不能是穿古人衣冠的现代人,大搞无厘头和后现代,自行消解苦心经营起来的庄严和宏大。
在《无极》中,编导力图把人物塑造的丰满可信,成为多侧面的“圆形人物”,使每个人都有性格形成的依据。昆仑由一个只会服从主人命令的奴隶到心中充满渴望,明辨是非,敢于抗争命运的觉醒者:鬼狼由一个忍辱苟存者转变为一个牺牲自己找回尊严的人:大将军光明由一个不可一世的征服者。到一个自欺欺人的孤家寡人:无欢由一个纯真的小孩最终成为一个阴谋家:而倾城始终生活在几个男人的欲望中……在人物形象的设计上,编导始终力求对每个人的性格特征的形成和转化提供令人信服的依据。
命运悲剧一定要塑造充满悲剧感的人物,表现与命运抗争中人性的光辉与崇高。因此影片中的主要角色就应该充满尊严感的,人格是高贵的,品德是令人敬仰的。如莎士比亚悲剧中的哈姆莱特一样,“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军人的利剑、学者的辩舌,国家所瞩目的一朵娇花。”但是由于本身性格的弱点。或者命运的戏弄。而陷入万劫不复的困境中,主人公挣扎的愈厉害,命运的冰冷绳索就愈套紧他的脖子,而人在抗击命运的过程中显示出本质力量的伟大,古希腊悲剧和莎士比亚悲剧永恒的光辉就在于此。《无极》试图讲述人性的悲剧和命运的悲剧,每人角色都有悲剧性,但是却未能赋予他们人格的高贵感和英雄感。有人因此讽刺说:“曾经编剧过《春光灿烂猪八戒》的张炭同学,把故事编成了由放荡女、娘娘腔、同性恋、低能儿合成的猪八戒,让影院里充满了灿烂的笑声。”所谓“英雄”,一般来说就是完成了一番伟业的人。他们除了有过人的意志和本领,还拥有高尚的美德,经过千辛万苦,终于完成了一件别人所不能完成的事情。这类英雄远到《荷马史诗》中的阿喀琉斯,近到《指环王》中的弗拉多等。大将军光明一出场,编导力图给他一个“英雄”的形象。他以三千人打败蛮人二万。受到将士的顶礼膜拜,声称“从来没有打不赢的仗,没有救不了的人。”但是观众很快发现他的武功实在是非常有限的。不但逊色于杀手鬼狼,更不用说昆仑和无欢了,那么,无欢有何理由怕他?尽管电影也表现了他力敌万夫 的神勇,但他的胜利是建立在欺骗、血腥杀戮和贪人之功的基础上,后来还盗用杀王的名声骗取倾城的爱情。悲剧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由于他本身龌龊和人格低下,类乎“反英雄”,那么他最终的毁灭就很难产生感人至深的悲剧力量。倾城的放浪和情感不专、无欢的乖戾、鬼狼的猥琐,由于这些悲剧人物令人厌恶的一面远远胜过其让人尊敬和仰慕的一面,因此他们的毁灭尽管令人同情,但很难产生悲剧震撼力。因此我认为,由于编导对悲剧人物产生悲剧力量的来源认识不清,从而自行解构了苦心经营的感染力。
《无极》的主题是通过命运的悲剧批判人性的黑暗。这是一个庄严的主题。编剧张炭说,《无极》的主题是表现人和命运的抗争,古今中外有无数电影表现这一主题,但很少有片子用荒谬性的思路来表述这个故事。这正是陈凯歌的大胆和过人之处。“当初我还以为导演要做一个史诗作品,本以为是要和司马迁合作,但是没想到是在和关汉卿合作。本来以为是要去电影教堂做一次弥撒,想不到是到了一个大戏棚看马戏,其中有贩夫走卒,有非常世俗的生活场景。”在这种思维的主导下,影片处处充满着戏谑和玩闹的成分:光明告诉昆仑王是不拿剑的人,这肯定是他对王非常了解的经验之谈。但是王一出场,就手里拿着剑,缺乏王者应有的气度和尊贵,如小丑一样胡闹。而本应受着重重约束的王妃倾城一出场,就站在房顶面对万千士兵放浪形骸,这种轻狂和夸张怎么也无法让观众产生好感,进入到剧情中去。穿鲜花盔甲的昆仑飞骑而至,无欢的军士竟然乖乖的让开了一条道,让他轻松的杀了王。所有这些让一本正经的和王对峙的无欢以及为情悲壮而死的昆仑显得没有庄重感。影片一方面在经营着悲壮:另一方面又让悲剧人物没由头的不符合常理的胡闹,这种矛盾的做法始终让观众的悲悯之情无从产生。
时空杂糅:破坏了故事氛围
魔幻电影时空可以交错,但绝对不可以杂糅。时空应该是自足的,而不应该是自我颠覆和自相矛盾的。但是恰恰在这点上。编导的认识存在着问题,陈凯歌说:“《无极》是个无边界电影,不需要通行证就能进去,谁也别带着什么条条框框去看。现在的年轻人从来不把自己限定在一个范围里面,我常说这是一个电子游戏的时代,年轻人看电影不会关心什么朝代,什么善恶,他所获得的快感不是从观念里来的,而是从感受里来的。”但事实是,当代年轻人大都受过较好的教育,对朝代和善恶都有极强的辨析能力。而所谓“无边界”电影,其实已经成了当代后现代无厘头电影一种最为常用的表现形式,其荒诞而又疯狂的破环时空常识,混淆古往今来,大众狂欢的闹剧性质体现着后现代艺术精神。
《无极》的定位是一部悲剧色彩浓厚的魔幻电影,而非后现代无厘头电影。从影片开头的字幕交待来看,时空定位在充满神话传说的上古时代,而命运女神满神充满宿命性的预言,元老院公审将军光明的情景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充满命运悲剧的古希腊神话时代和城邦制时代,但是奴隶、主人、王、北公爵、满神、雪国、极北之地则让人更容易联想到东方民族如日本和韩国的奴隶制时代。而类似于铁面人装饰的鲜花盔甲,则让人更容易联想到充满神秘感的西方中世纪。那件具有神异色彩的“黑袍子”,鬼狼带昆仑回到过去目睹同族被灭的段落让人想到充满巫术的西方《指环王》和《哈里·波特》时代。但从影片的整个基调我们无疑会认为这是一个具有浓郁的中国武侠色彩的故事。由此可以看出,在陈凯歌这部号称“无边界”的魔幻电影中。由于多重时空的随意叠加和互相解构,观众很难进入到故事所讲述的时代中去,从而破坏了主题的表达。
要把一个虚幻的故事讲得像真的一样,就必须让观众凭自己的知识经验和人生阅历相信,影片所设置的故事氛围,在情理和事例上都是自足的,可以自圆其说的。因为凭生活常识,人们都愿意相信一定的故事是发生在一定的时空中,故事的主人公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进入到不同的时空中,但是不同的时空是不能共存于一个环境中,时空可以交错。就像当代许多电影中常出现的那样。但时空绝不可以混乱和杂糅。
叙事不严谨:影响了整体统一感
对于史诗性大片,人们希望叙事应该是流畅和波澜层出的,而不应该是《英雄》般的晦涩、《天地英雄》、《十面埋伏》、《七剑》流畅却疏于简单《无极》虽然有所改观。但并非无懈可击。
命运悲剧叙事核心是,你越想摆脱不幸的命运。命运之绳就会把你勒得越紧。悲剧的张力就越能打动人和吸引人。大将军光明受到命运之神的诅咒,试图摆脱命运,在自己迷路负伤的情况下,派奴隶昆仑去救王。结果昆仑却干净利落的杀了王。如果说满神给与倾城的得不到真爱的可悲命运是因她欺骗了小无欢,那么满神给与光明的不幸命运是因为他的残暴和骄横,但是由于满神没有明白告诉他们,这是因为他们自己人格的污点而导致的,只能由观众去揣测,因此满神的命运之咒显得是空穴来风,失去了依附。而且,光明和满神的人神之赌就应该是人和命运抗争的过程,但是由于这个赌博的结果来的太快,这在叙事上明显就将光明摆脱命运的过程给简化了。叙述的重心很快就转移到倾城与命运之争,由于倾城最终也没有显示出她抗击命运的努力,而只是几个男性的欲望核心,因此倾城这个命运悲剧的重心就根本立不起来。影片按照叙事逻辑应该讲述她无法得到真爱,及时得到也会马上消失,但她实际上却一直都拥有真爱!“除了昏庸无能的王视她为玩物外,她身边的三个男人都对她情深似海:昆仑为了她。先是舍身跳崖,后又多次搏命相护:光明为了她,甘冒天下之大不韪,毅然担起杀王之罪名,最终为了救她,牺牲了自己:即使那看似阴险乖张、反复无常的无欢,他费尽心机不择手段地抢夺她,并想尽各种办法折磨她,说到底何尝不是一种爱到极端的另类表现?在这场爱情角力里,光明爱的虚荣自私,无欢更是爱的扭曲,甚至有些变态,他们都远不及昆仑爱的那般无私纯粹,但我们不能因为他们各自性格上的缺点或采取的方式的极端就否认他们的爱情!在这个层面上。满神之咒成了无稽之谈,命运悲剧缺乏力量感,遑称悲剧?悲从何来?由此,又扯出了鬼狼苟且偷生的故事,并对其大加铺陈和渲染,由于鬼狼故事的叙述偏离了人神之赌的命运悲剧的主题,使得电影叙事结构涣散,人物庞杂,主次不分,给观众没有整体统一感。
结 语
一般人而言,表现命运悲剧的大片的主题应该是宏大的,对人性光明和阴暗两面的有着深刻的洞察,人物应该人品高尚,有高贵和尊严感,他的毁灭必须有崇高感。影片叙事严谨。结构紧凑,可以有幽默和喜剧,但绝不能是没有规则的无厘头。观众对史诗性大片的渴望实际反映了潜藏在无意识中的心理完型的情结,对理想的侠义世界的渴望,对东拉西扯,疯狂颠覆神圣,随意戏仿经典的“大话”形式的厌倦,体现着重新树立理想与信仰,希望回归典雅艺术的愿望。从《英雄》、《天地英雄》、《十面埋伏》、《七剑》到《魔比斯环》、《无极》,这些电影中屡屡受批判的往往是把观众定位在艺术修养不高而出现的一些细节问题,诸如过于当代化的情欲放纵,自相矛盾的对白。与时代不符的衣饰、故事情节的不连贯、情理事理上的不可能等。张艺谋、何平、徐克、陈凯歌都是拍摄过经典电影的导演,之所以招致物议,我认为是他们抛开文学性极强的小说改编,亲自构思原创故事,充任第一编剧,对观众艺术审美水准的提高认识不足,一味媚俗所致。
《无极》无疑是巨作,3亿元人民币的大投资,拍摄历时3年,行程1万多公里,动员人员最多的一天达2000多人,在宣传上烧钱更是已在媒体及业界中产生了争议,在戛纳电影节上,《无极》只放10分钟的片花,操作花费了1000万元,其奢侈竟成了戛纳一景。陈凯歌在国际影坛的人气很高。他的《霸王别姬》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百部电影之一。因此,我们有理由对《无极》充满希冀和苛求,也相信他以后会拍出真正的充满悲剧力量的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