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行缝匠肌肌皮瓣修复小腿难愈创面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ee_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腿中、上段遭受严重损伤往往导致骨、肌腱、韧带等组织暴露,或骨感染、骨缺损及慢性骨髓炎,创面经久不愈。清创后用各种血运丰富的组织瓣进行修复十分必要。2007年1月~2009年12月,笔者单位应用逆行缝匠肌肌皮瓣修复11例患者小腿难愈创面,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其他文献
深Ⅱ度烧伤创面的处理是目前烧伤治疗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临床上面部、颈部、胸部、双手等部位烧伤后,若处理不当常导致瘢痕增生或瘢痕挛缩,出现功能障碍。过去观点认为,应尽可能为创面提供一个干燥环境,减少感染机会,以利于创面愈合。但近年研究表明,在湿润环境中创面愈合速度明显加快。
由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组织修复专业学组、欧洲创面技术学会共同主办,上海市烧伤研究所、国家干细胞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等协办,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承办的第一届中欧创面修复学术会议于2011年4月9—11日在上海成功召开。来自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丹麦、美国、印度、日本、新加坡、中国的逾200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
严重烧伤后受心脏结构和功能、血容量及血管张力的改变等多方面因素影响,血流动力学会发生变化。传统临床指标如尿量、生命体征及实验室检查难以及时准确地反映机体缺血缺氧的真实情况。脉搏轮廓心排血量、胸阻抗以及CO2部分重吸收等监测也不能全面反映心功能状态和血流动力学改变。
随着医学模式的发展变化,心理护理越来越受到关注,心理状态在患者治疗和康复中的重要性已获得普遍认同。国外已有专门针对烧伤患者的心理健康测评量表,但大都条目繁多,如烧伤特定健康量表(burn specific health scale,BSHS)共有369个条目,需要患者主动配合,但不同患者在文化程度等方面存在差异,不能完全照搬应用。
1临床资料; 将2009年9月-2010年9月在我科康复医学中心接受康复治疗的97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3岁者36例、4~6岁者36例、7~12岁者25例,均为烧伤创面愈合后接受康复治疗的患儿,上肢均有不同程度的瘢痕挛缩。
临床分离的鲍氏不动杆菌菌株常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给治疗带来极大困难。作者应用可释放一氧化氮的纳米微粒(NO-np)治疗小鼠创面鲍氏不动杆菌感染,结果观察到NO-np能够减轻化脓性炎症,减少微生物与胶原蛋白降解,显著加快鲍氏不动杆菌感染创面的愈合。
我国南方地区夏季漫长,极端气温达38~40℃甚至更高,在该环境下机体会产生一系列不同于常温环境下的改变。目前关于普通环境温度下烧伤免疫的研究报道较多,但对高温气候下烧伤免疫的变化了解较少。笔者对此进行动物实验研究,拟为高温气候下烧伤救治提供参考。
现在普遍认为,创面愈合过程中的肉芽组织血管化仅通过血管芽发生。然而本研究表明,新生血管的形成可以先于血管的延伸而不依赖于血管化的扩展。利用鸡胚绒毛尿囊膜和小鼠角膜的愈合新生血管模型研究观察到,在创面收缩过程中通过激活Fb或肌成纤维细胞可以诱导组织拉力的产生,从而介导并且引导脉管系统的迁移。
内毒素是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组成成分之一,于1892年被发现并命名。直至1970年,人们才认识到内毒素在脓毒症中的重要作用并尝试进行治疗。,但没有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深Ⅱ度烧伤一直是烧伤外科学领域研究与治疗的重点和难点。尽早去除坏死组织,可有效减轻烧伤创面过度炎症反应,避免创面加深,促进创面较好愈合,减轻瘢痕形成。临床上,去除深Ⅱ度烧伤坏死组织的方法有多种,如:削痂、酶或中药溶痂、激光或超声物理清创等。近年来,磨痂术在深Ⅱ度烧伤创面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就磨痂术在烧伤创面早期处理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