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教版《科学》一年级《树叶变黄了》一课,期望学生通过调查,能说出家乡的一些落叶树;通过猜想与验证,知道银杏树叶是从弧形的地方开始慢慢变黄的;猜想树叶变黄的过程,并选择一种方法验证自己的猜想。上这节课的时间正值深秋,正是大量落叶植物的叶子处于色泽多变之际,也是大自然色彩最丰富的时节。为了上好这节课,我精心设计教学,携手家长,把课堂搬到大自然中。
争取家长的支持
为了提高活动的有效性,我采用校讯通的方式,给家长发送了如下短信:
尊敬的家长,一年级科学课下一周要学《树叶变黄了》一课,请您在本周双休日尽可能抽出时间,带着您的孩子一起观察同一棵树上的叶子,让孩子思考:叶子是整体慢慢变黄的吗?是从中间向周围变黄的吗?是从周围向中间变黄的吗?是从下往上变黄的吗?摘几片叶子,下节课向其他小朋友介绍观察结果。记得拍一些照片发给我!
为了降低难度,我又给家长发送了第二条短信:
尊敬的家长,本周六下午1:30,我去森林公园观察树叶,有意向去的家长可以带着您的孩子一同前往,记得带上铅笔和水彩笔哦。下午1:30-1:40,我会在森林公园门口恭候大家。您带着孩子在往返的途中及整个观察活动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安全!准备一起去的家长请在微信中留言。
第一条短信的意图是指导家长自行带领孩子研究树叶。我反复思考后认为家长带孩子完成此项工作的可能性不大,很可能会流于形式,而且把科学课的研究内容完全交给学生家长,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于是我发了第二条短信。短信发出后,有十多个家长立即回复,要求一同前往,这是我意料之中的事情,也解除了我对于活动安全的顾虑。
实践发现,让家长参与到学生的科学探究中来,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而且增强了亲子感情。
有效指导学生的科学记录
为了让活动更有成效,我指导学生从以下方面做好观察记录:
◎你研究的植物名称是什么?这种植物的叶子是什么样的?请画下来。它是怎样慢慢变黄的?也请画下来。
◎你观察的植物还有哪些?它们的叶子是怎样慢慢变黄的?
◎你还有其他的发现吗?请写下来。
◎摘一些漂亮的树叶,回家亲自动手贴一幅叶画吧!
这样,学生的观察活动有了更强的针对性,探究难度也降低了。
学生在观察记录时,大多采用“画下来”的形式,记录大自然的美丽色彩。他们在思考:科学是神奇的,为什么不同的植物有着不一样的变化呢?有没有规律可循呢?这些思考激励着他们继续深入地观察。
有针对性地设计观察问题
因为有更多可支配的时间,所以外出观察的问题可以更多、更深,我引导学生认识更多的关于叶片的有趣知识。如:
◎这片树叶是这棵树上落下来的吗?你有什么证据?
◎树叶落到地上时,是怎样的状态?为什么会这样?
◎你会区分叶片的正、反面吗?
◎叶片为什么要落下来?还有哪些植物也是落叶的?
◎叶脉有什么作用?叶片落下来后变成了什么?
这些问题引领学生进一步探究植物的无穷奥秘:
“好奇怪啊!好多叶片都是背面朝上的!”
“秋天到了,很多叶子变黄了,有的变红了,还有的更绿了!”
“叶脉在背面看是突出来的,它会输送水和营养给叶子,它像一张网……”
“叶片落下来会腐烂,会被蚯蚓吃掉,还会变成土的营养……”
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他们的讨论引得许多游客驻足。我深深地感受到,学生需要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我愿意做一个舞台的设计者,认真地、静静地欣赏他们。
教 学 反 思
本节实践活动课,学生的探究兴趣很浓,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也有一些遗憾。比如,全班44位学生,一起参与的只有13位,主要原因是家长休息时间不统一。有一些家长虽然没有选择周六下午一同前往,但仍能抽空和孩子一起参与活动,做好孩子们的后勤保障工作。有一些家长,因为各种原因,未能带领孩子完成此项任务。还有一点遗憾的是,由于没有提前实地考察,我所选择的地方虽然植物品种繁多,但植物上沒有挂牌注明植物的名称,对学生的自主探究产生了一定的限制。
通过本课教学,我进一步认识到,我们的教学不能把学生束缚在教室、实验室里,不能把上下课铃声当作教学的起点和终点。大自然是绝好的科学学习场所,把课堂搬到大自然中,则需要老师的精心设计与组织。
江苏省宜兴市陶城实验小学(214207)?
争取家长的支持
为了提高活动的有效性,我采用校讯通的方式,给家长发送了如下短信:
尊敬的家长,一年级科学课下一周要学《树叶变黄了》一课,请您在本周双休日尽可能抽出时间,带着您的孩子一起观察同一棵树上的叶子,让孩子思考:叶子是整体慢慢变黄的吗?是从中间向周围变黄的吗?是从周围向中间变黄的吗?是从下往上变黄的吗?摘几片叶子,下节课向其他小朋友介绍观察结果。记得拍一些照片发给我!
为了降低难度,我又给家长发送了第二条短信:
尊敬的家长,本周六下午1:30,我去森林公园观察树叶,有意向去的家长可以带着您的孩子一同前往,记得带上铅笔和水彩笔哦。下午1:30-1:40,我会在森林公园门口恭候大家。您带着孩子在往返的途中及整个观察活动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安全!准备一起去的家长请在微信中留言。
第一条短信的意图是指导家长自行带领孩子研究树叶。我反复思考后认为家长带孩子完成此项工作的可能性不大,很可能会流于形式,而且把科学课的研究内容完全交给学生家长,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于是我发了第二条短信。短信发出后,有十多个家长立即回复,要求一同前往,这是我意料之中的事情,也解除了我对于活动安全的顾虑。
实践发现,让家长参与到学生的科学探究中来,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而且增强了亲子感情。
有效指导学生的科学记录
为了让活动更有成效,我指导学生从以下方面做好观察记录:
◎你研究的植物名称是什么?这种植物的叶子是什么样的?请画下来。它是怎样慢慢变黄的?也请画下来。
◎你观察的植物还有哪些?它们的叶子是怎样慢慢变黄的?
◎你还有其他的发现吗?请写下来。
◎摘一些漂亮的树叶,回家亲自动手贴一幅叶画吧!
这样,学生的观察活动有了更强的针对性,探究难度也降低了。
学生在观察记录时,大多采用“画下来”的形式,记录大自然的美丽色彩。他们在思考:科学是神奇的,为什么不同的植物有着不一样的变化呢?有没有规律可循呢?这些思考激励着他们继续深入地观察。
有针对性地设计观察问题
因为有更多可支配的时间,所以外出观察的问题可以更多、更深,我引导学生认识更多的关于叶片的有趣知识。如:
◎这片树叶是这棵树上落下来的吗?你有什么证据?
◎树叶落到地上时,是怎样的状态?为什么会这样?
◎你会区分叶片的正、反面吗?
◎叶片为什么要落下来?还有哪些植物也是落叶的?
◎叶脉有什么作用?叶片落下来后变成了什么?
这些问题引领学生进一步探究植物的无穷奥秘:
“好奇怪啊!好多叶片都是背面朝上的!”
“秋天到了,很多叶子变黄了,有的变红了,还有的更绿了!”
“叶脉在背面看是突出来的,它会输送水和营养给叶子,它像一张网……”
“叶片落下来会腐烂,会被蚯蚓吃掉,还会变成土的营养……”
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他们的讨论引得许多游客驻足。我深深地感受到,学生需要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我愿意做一个舞台的设计者,认真地、静静地欣赏他们。
教 学 反 思
本节实践活动课,学生的探究兴趣很浓,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也有一些遗憾。比如,全班44位学生,一起参与的只有13位,主要原因是家长休息时间不统一。有一些家长虽然没有选择周六下午一同前往,但仍能抽空和孩子一起参与活动,做好孩子们的后勤保障工作。有一些家长,因为各种原因,未能带领孩子完成此项任务。还有一点遗憾的是,由于没有提前实地考察,我所选择的地方虽然植物品种繁多,但植物上沒有挂牌注明植物的名称,对学生的自主探究产生了一定的限制。
通过本课教学,我进一步认识到,我们的教学不能把学生束缚在教室、实验室里,不能把上下课铃声当作教学的起点和终点。大自然是绝好的科学学习场所,把课堂搬到大自然中,则需要老师的精心设计与组织。
江苏省宜兴市陶城实验小学(214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