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对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了克服逆反心理的方法。笔者从学生、教师和教学等方面对学生的“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同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归纳了几个方面的教学策略,使体育课堂教学更具有效性。并对此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体育教学逆反心理 分析与对策
在体育教学中,我们时常会碰到脾气倔强的学生跟教师“作对”。学习动作时,教师要求这样做,他偏要那样做。犯了错误后,你对他进行耐心的说服教育,他不听你的,反而摆去一幅不服气的样子,跟你唱对台戏。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中称为“逆反心理”
所谓逆反心理,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言行跟教师的主观愿望相反,产生一种与常规教学性质相反的逆向反应与心理。这种现象在体育教学中屡见不鲜。反映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轻者表现为对体育教学的不以为然,不满足,漠然视之;重者表现为对体育教学反感、厌恶,甚至鄙夷,与体育教师及教学内容都处于对立状态。这样,教师与学生之间在教学过程中就会产生无形的心理障碍,这不仅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使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身体锻炼受到影响,而且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大受损害。
当前,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原因是多方面的,分析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首先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有主观原因。第一方面是由于自我意识和独立性的发展引起的。第二方面原因是好奇心驱使。第三方面的原因是错误模仿心理。
2、首先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也有客观原因。其中教育方法不当是导致青少年产生“逆反心理”最直接的客观因素。
2.1教师的教育方法简单,态度粗暴。如有的教师对待掌握技术动作差、成绩提高慢的学生,不是主动帮助他们分析错误动作,而是骂他们“笨”,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上进心;有的教师对待学生的点滴过失,喜欢小题大做,整天挂在嘴边,这就是因为体育教师不了解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而采用简单的、粗暴的教育方法而造成的。
2.2教师处理问题不当,不一视同仁。教师对问题的不同处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对学生实际行为的肯定或否定,只凭主观臆测就作这样或那样的处理,对学生采取不公正的态度,甚至未经深思熟虑,不问青红皂白,采取过激的措施。
2.3教师的要求过高,脱离学生实际。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要求过高,脱离学生的实际可能,学生不愿接受。
2.4缺乏知识更新意识,教法单一。大部分体育教师一辈子只教体育一门学科,因此,相当一部分人对“终身学习”缺乏紧迫感,对学生不关心爱护,一味批评指责学生;对体育教学钻研不深,年年老式样,节节搞放羊,缺乏新意。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因素,如学生对体育的认识与爱好、教师的业务水平、体育器材的缺少等等,也会导致学生逆反心理。
学生的逆反心理给我们的体育教学工作带来不良影响,所以要克服学生的逆反心理,解除师生对立的情绪,那么,怎样才能减轻和克服学生逆反心理呢?我们体育教师又应该怎样做呢?下面,我浅谈以下几点看法。
1、教师要与学生建立感情,学会尊重学生。和学生有了感情,交心知心,教育工作便好做了。例如利用人格魅力影响学生、教育学生。优化师生情感关系,一方面要求体育教师具有高超的管理水平,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管理体制,训练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提高管理的灵活性。另一方面也要求体育教师具有过硬的业务能力,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改进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让教学过程充满情趣和活力,提高教学活动的吸引力。另外,体育教师还要不断完善个性,努力提高自身修养,不断扩展知识视野,提高敬业精神,让自己具备热情、真诚、宽容、负责、幽默的优秀品质,成为富有个性魅力的人。
2、建立适宜的教学目标。在体育教学中,帮助学生建立适宜的运动目标,就是帮助学生在学习动作技术上定出能预期达到的程度和适宜的体育锻炼标准成绩。帮助学生建立的运动目标,其水平必须是适宜的,除切合学生体质、身体素质、知识水平外,还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心理特点.循循善诱,目标既不能过高,也不能偏低(既略高于学生原有的身体素质、技术水平,又是经过学生的努力可以达到的)。如新学期第一次体育课,先讲评上学期每个学生各项的考核成绩,然后让学生制订出新学期切实可行的各项目的奋斗目标。实践证明,建立适宜的教学目标,能使学生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同时也能培养学生在学习动作技术过程中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
3、树立典型榜样。在体育教学中,经常会将动作规范的同学请出来给全班同学示范。这是一种良好的教学方法,但要切记,要确以“好”示范,而不能体育教师个人好恶,或以个人对某个学生的感情偏爱加以选择。“假作真时真亦假”,如这个学生的动作不能服人,老师也不及时的纠正、分析,这样学生就会产生 “他还不如我做得好”的心理,这既损害了教师威信,又让学生产生了逆反心理。以后,即使教师说得正确,学生也不会相信了。
4、冷静处理体育教学中遇到学生顶撞的事件。一是“冷处理”方法。也就是体育教师要学会宽容与忍让,对学生做出适当让步,不要总是抱着“师道尊严”的想法,以免事态扩大或失控。但是,事情发生后,要有后续措施。这个时间段,可以是几节课或者几天,视具体情况而定。后续措施包括与学生谈心、帮助学生分析顶撞原因和教育改正的全过程。如果仅是因为逆反心理引发的顶撞,使学生认识其错误,适当批评教育则可。二是如果是因攻击性心理倾向引发的顶撞,体育教师制定矫治计划时可采取心理治疗方法、行为治疗方法、罗杰斯以人为中心疗法等,并且加强与班主任、家长、亲友的合作,调动一切教育力量促使具有攻击性心理倾向的学生循序渐进地转化。
5、深化体育教学改革,提高课堂的吸引力。(1)教学方法力求新颖独特。要以学生的发展现状和发展需要为出发点,要根据学生好胜和兴奋易转移的特点,不断创造性地运用新颖灵活地教学方法,富于变化地体育教学组织形式与手段。(2)教学模式力求灵活多样。在教学中可多设计些带有趣味性的竞赛来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这样不仅使学生得到了表现自我的空间,也能使教学质量得到了进一步得升华。合理运用电教,音乐贯穿于课堂,使学生在愉悦中获知。引发学生学习体育知识,参加体育活动的广泛兴趣。
学生逆反心理行为,是一个较为长期形成的不良行为,也是一个带有综合性质的问题,所以要改变也不是件很容易的事情,应该引起方方面面的重视,特别是体育教师的重视,从全方位的考虑解决方法,从根子上解决问题。让学生真正的喜欢体育课,喜欢体育锻炼。
参考文献
[1] 《湖北体育科技》2008年02期.
[2] 正视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光明日报.
[3] 体育教学中学生“逆反心理”的分析与对策《现代教育科研论坛》2010年第09期.
【关键词】:体育教学逆反心理 分析与对策
在体育教学中,我们时常会碰到脾气倔强的学生跟教师“作对”。学习动作时,教师要求这样做,他偏要那样做。犯了错误后,你对他进行耐心的说服教育,他不听你的,反而摆去一幅不服气的样子,跟你唱对台戏。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中称为“逆反心理”
所谓逆反心理,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言行跟教师的主观愿望相反,产生一种与常规教学性质相反的逆向反应与心理。这种现象在体育教学中屡见不鲜。反映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轻者表现为对体育教学的不以为然,不满足,漠然视之;重者表现为对体育教学反感、厌恶,甚至鄙夷,与体育教师及教学内容都处于对立状态。这样,教师与学生之间在教学过程中就会产生无形的心理障碍,这不仅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使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身体锻炼受到影响,而且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大受损害。
当前,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原因是多方面的,分析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首先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有主观原因。第一方面是由于自我意识和独立性的发展引起的。第二方面原因是好奇心驱使。第三方面的原因是错误模仿心理。
2、首先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也有客观原因。其中教育方法不当是导致青少年产生“逆反心理”最直接的客观因素。
2.1教师的教育方法简单,态度粗暴。如有的教师对待掌握技术动作差、成绩提高慢的学生,不是主动帮助他们分析错误动作,而是骂他们“笨”,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上进心;有的教师对待学生的点滴过失,喜欢小题大做,整天挂在嘴边,这就是因为体育教师不了解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而采用简单的、粗暴的教育方法而造成的。
2.2教师处理问题不当,不一视同仁。教师对问题的不同处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对学生实际行为的肯定或否定,只凭主观臆测就作这样或那样的处理,对学生采取不公正的态度,甚至未经深思熟虑,不问青红皂白,采取过激的措施。
2.3教师的要求过高,脱离学生实际。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要求过高,脱离学生的实际可能,学生不愿接受。
2.4缺乏知识更新意识,教法单一。大部分体育教师一辈子只教体育一门学科,因此,相当一部分人对“终身学习”缺乏紧迫感,对学生不关心爱护,一味批评指责学生;对体育教学钻研不深,年年老式样,节节搞放羊,缺乏新意。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因素,如学生对体育的认识与爱好、教师的业务水平、体育器材的缺少等等,也会导致学生逆反心理。
学生的逆反心理给我们的体育教学工作带来不良影响,所以要克服学生的逆反心理,解除师生对立的情绪,那么,怎样才能减轻和克服学生逆反心理呢?我们体育教师又应该怎样做呢?下面,我浅谈以下几点看法。
1、教师要与学生建立感情,学会尊重学生。和学生有了感情,交心知心,教育工作便好做了。例如利用人格魅力影响学生、教育学生。优化师生情感关系,一方面要求体育教师具有高超的管理水平,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管理体制,训练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提高管理的灵活性。另一方面也要求体育教师具有过硬的业务能力,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改进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让教学过程充满情趣和活力,提高教学活动的吸引力。另外,体育教师还要不断完善个性,努力提高自身修养,不断扩展知识视野,提高敬业精神,让自己具备热情、真诚、宽容、负责、幽默的优秀品质,成为富有个性魅力的人。
2、建立适宜的教学目标。在体育教学中,帮助学生建立适宜的运动目标,就是帮助学生在学习动作技术上定出能预期达到的程度和适宜的体育锻炼标准成绩。帮助学生建立的运动目标,其水平必须是适宜的,除切合学生体质、身体素质、知识水平外,还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心理特点.循循善诱,目标既不能过高,也不能偏低(既略高于学生原有的身体素质、技术水平,又是经过学生的努力可以达到的)。如新学期第一次体育课,先讲评上学期每个学生各项的考核成绩,然后让学生制订出新学期切实可行的各项目的奋斗目标。实践证明,建立适宜的教学目标,能使学生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同时也能培养学生在学习动作技术过程中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
3、树立典型榜样。在体育教学中,经常会将动作规范的同学请出来给全班同学示范。这是一种良好的教学方法,但要切记,要确以“好”示范,而不能体育教师个人好恶,或以个人对某个学生的感情偏爱加以选择。“假作真时真亦假”,如这个学生的动作不能服人,老师也不及时的纠正、分析,这样学生就会产生 “他还不如我做得好”的心理,这既损害了教师威信,又让学生产生了逆反心理。以后,即使教师说得正确,学生也不会相信了。
4、冷静处理体育教学中遇到学生顶撞的事件。一是“冷处理”方法。也就是体育教师要学会宽容与忍让,对学生做出适当让步,不要总是抱着“师道尊严”的想法,以免事态扩大或失控。但是,事情发生后,要有后续措施。这个时间段,可以是几节课或者几天,视具体情况而定。后续措施包括与学生谈心、帮助学生分析顶撞原因和教育改正的全过程。如果仅是因为逆反心理引发的顶撞,使学生认识其错误,适当批评教育则可。二是如果是因攻击性心理倾向引发的顶撞,体育教师制定矫治计划时可采取心理治疗方法、行为治疗方法、罗杰斯以人为中心疗法等,并且加强与班主任、家长、亲友的合作,调动一切教育力量促使具有攻击性心理倾向的学生循序渐进地转化。
5、深化体育教学改革,提高课堂的吸引力。(1)教学方法力求新颖独特。要以学生的发展现状和发展需要为出发点,要根据学生好胜和兴奋易转移的特点,不断创造性地运用新颖灵活地教学方法,富于变化地体育教学组织形式与手段。(2)教学模式力求灵活多样。在教学中可多设计些带有趣味性的竞赛来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这样不仅使学生得到了表现自我的空间,也能使教学质量得到了进一步得升华。合理运用电教,音乐贯穿于课堂,使学生在愉悦中获知。引发学生学习体育知识,参加体育活动的广泛兴趣。
学生逆反心理行为,是一个较为长期形成的不良行为,也是一个带有综合性质的问题,所以要改变也不是件很容易的事情,应该引起方方面面的重视,特别是体育教师的重视,从全方位的考虑解决方法,从根子上解决问题。让学生真正的喜欢体育课,喜欢体育锻炼。
参考文献
[1] 《湖北体育科技》2008年02期.
[2] 正视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光明日报.
[3] 体育教学中学生“逆反心理”的分析与对策《现代教育科研论坛》2010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