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延安的窑洞,喝水的茶缸,木制的方凳,打补丁的裤子,自制的布鞋,生动的手势,年轻的面孔,一个早期革命者的朴素形象展现得一目了然。这张《艰苦创业》和《白求恩大夫》两幅照片都是摄影家吴印咸的得意之作,多年来一直挂在吴老的家里,它们也是中国革命史的珍贵资料,是为数不多的延安时期的照片经典。
《艰苦创业》
这张照片是由著名摄影师吴印咸拍于1942年。画面中的毛主席在给当时120师干部讲话。虽然是开春,对共产党来说,却是十足的严冬:这是中国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日军为了全力对付太平洋战场的英美对手,更加疯狂进攻各抗日根据地。而国民党为了保存实力,仍然把削弱共产党的力量作为重点,封锁包围共产党的根据地,加上自然灾害,根据地军民缺少粮食、日用品,有的地方甚至吃树皮草根。
毛主席这时的报告就讲,让晋绥边区发动群众,搞民兵,搞武装工作队,把敌人挤出去。这次报告大大地鼓舞了晋绥军民,这张照片也成了名作。
吴印咸谈到这张照片时说:
这张《创业》,我现在改为《艰苦创业》了。这张照片在建国后新华社准备给毛主席编画册时给主席看了,主席很喜欢,说这张照片最能表现时代。这张照片是在1942年拍的,那天毛主席要给120师的干部讲话,事先我不知,毛主席快到时我才得知。在延安大家生活都很苦,从衣服上就可以看出来。我拍了几张,有半身的、全身的,有各种手势的。做完报告后贺老总请主席在山上吃饭,我们也顺便参加了。吃饭的窑洞就是照片上看到的。我们电影团的3个人参加,主席、贺老总他们先进了窑洞,我就叫了勤务兵任昌玉来收拾东西,他收拾,我就进去了。结果我们都坐下以后,只有毛主席身边有一个空位子,任昌玉收拾完东西就进来了,也没看周围都有谁,就在主席旁边的空位子上坐了下来。坐定后,主席问他你叫什么名字?你多大啦?这下任昌玉才发现自己竟然坐在了毛主席身边!小战士顿时大汗珠就下来了,一边结结巴巴地回答问题,一边不断地擦汗。我们看到这也都笑了起来。午饭很简单,但主席谈笑风生,毫无架子,让我们十分难忘。
在艰苦的环境中
在那样的特殊时期,特殊环境中,领导人艰苦,吴印咸等工作人员也在艰苦的环境中作着自己的工作。据吴群所著《中国摄影发展历程》记录,1939年11月,吴印咸的《摄影常识》出版了。这是中国敌后抗日根据地的第一本摄影教材。而这样一本简单的小书是吴印咸在“离开边区前的短促的时间里,在三伏天的炎日之下,坐在荒野树林里的石头上写出的。
1945年,陕甘宁边区召开了劳动英雄模范工作者代表大会,来自上海的著名摄影家吴印咸被评为甲等模范工作者出席了这次群英会,受到了表扬和5万元边币的奖励。延安《解放日报》说,吴印咸不仅在中国摄影界享有盛誉,而且在瑞士国际影展会上得过荣誉奖章。他放弃了自己的优越生活,带着私人的摄影器材参加了八路军。寻觅中国革命摄影家们的足迹,无一不是艰苦起家的。没有暗房,用棉被代替,没有电灯曝光洗相片,用日光代替,没有天平,用手一把抓??所以那时候的底片大多是薄厚不一,甚至有点虚。
吴印咸
1900年生于江苏沭阳县,1919年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次年学习摄影。1938年赴延安,1949年—1954年任东北电影制片厂厂长,1955年参与筹办北京电影学院,后任副院长兼摄影系主任。拍摄有故事片《风云儿女》、《马路天使》、《红旗谱》、《白求恩大夫》等。摄影作品《呐喊》、《红缨林立》、《周恩来》、《毛泽东赴重庆谈判》、《兄妹开荒》、《进军南泥湾》等。1994年逝世。

《艰苦创业》
这张照片是由著名摄影师吴印咸拍于1942年。画面中的毛主席在给当时120师干部讲话。虽然是开春,对共产党来说,却是十足的严冬:这是中国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日军为了全力对付太平洋战场的英美对手,更加疯狂进攻各抗日根据地。而国民党为了保存实力,仍然把削弱共产党的力量作为重点,封锁包围共产党的根据地,加上自然灾害,根据地军民缺少粮食、日用品,有的地方甚至吃树皮草根。
毛主席这时的报告就讲,让晋绥边区发动群众,搞民兵,搞武装工作队,把敌人挤出去。这次报告大大地鼓舞了晋绥军民,这张照片也成了名作。
吴印咸谈到这张照片时说:
这张《创业》,我现在改为《艰苦创业》了。这张照片在建国后新华社准备给毛主席编画册时给主席看了,主席很喜欢,说这张照片最能表现时代。这张照片是在1942年拍的,那天毛主席要给120师的干部讲话,事先我不知,毛主席快到时我才得知。在延安大家生活都很苦,从衣服上就可以看出来。我拍了几张,有半身的、全身的,有各种手势的。做完报告后贺老总请主席在山上吃饭,我们也顺便参加了。吃饭的窑洞就是照片上看到的。我们电影团的3个人参加,主席、贺老总他们先进了窑洞,我就叫了勤务兵任昌玉来收拾东西,他收拾,我就进去了。结果我们都坐下以后,只有毛主席身边有一个空位子,任昌玉收拾完东西就进来了,也没看周围都有谁,就在主席旁边的空位子上坐了下来。坐定后,主席问他你叫什么名字?你多大啦?这下任昌玉才发现自己竟然坐在了毛主席身边!小战士顿时大汗珠就下来了,一边结结巴巴地回答问题,一边不断地擦汗。我们看到这也都笑了起来。午饭很简单,但主席谈笑风生,毫无架子,让我们十分难忘。
在艰苦的环境中
在那样的特殊时期,特殊环境中,领导人艰苦,吴印咸等工作人员也在艰苦的环境中作着自己的工作。据吴群所著《中国摄影发展历程》记录,1939年11月,吴印咸的《摄影常识》出版了。这是中国敌后抗日根据地的第一本摄影教材。而这样一本简单的小书是吴印咸在“离开边区前的短促的时间里,在三伏天的炎日之下,坐在荒野树林里的石头上写出的。
1945年,陕甘宁边区召开了劳动英雄模范工作者代表大会,来自上海的著名摄影家吴印咸被评为甲等模范工作者出席了这次群英会,受到了表扬和5万元边币的奖励。延安《解放日报》说,吴印咸不仅在中国摄影界享有盛誉,而且在瑞士国际影展会上得过荣誉奖章。他放弃了自己的优越生活,带着私人的摄影器材参加了八路军。寻觅中国革命摄影家们的足迹,无一不是艰苦起家的。没有暗房,用棉被代替,没有电灯曝光洗相片,用日光代替,没有天平,用手一把抓??所以那时候的底片大多是薄厚不一,甚至有点虚。
吴印咸
1900年生于江苏沭阳县,1919年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次年学习摄影。1938年赴延安,1949年—1954年任东北电影制片厂厂长,1955年参与筹办北京电影学院,后任副院长兼摄影系主任。拍摄有故事片《风云儿女》、《马路天使》、《红旗谱》、《白求恩大夫》等。摄影作品《呐喊》、《红缨林立》、《周恩来》、《毛泽东赴重庆谈判》、《兄妹开荒》、《进军南泥湾》等。1994年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