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续颞浅动脉搭桥大脑前动脉的解剖可行性观察

来源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5257612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设计经单一皮肤切口,利用颞浅动脉(STA)顶支及额支主干桥接,将STA与大脑前动脉(ACA) A3段吻合的技术,并探讨其解剖学可行性。

方法

2017年6月至2017年9月,10例动、静脉分别灌注的成人尸头,通过单一皮肤切口分别游离STA的额支及顶支。经大脑半球间入路暴露大脑前动脉A3段的分支额中内侧动脉(MIFA) ,并且利用STA顶支桥接其额支与MIFA相吻合。测量吻合处STA远端、MIFA的管径及STA的最终长度并将数据进行独立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MIFA的平均管径是(1.4± 0.2)mm,其管径与STA的顶支与额支的搭桥管径(1.5±0.3 )均可匹配。STA与MIFA端侧吻合所需的平均长度为(144.5±7.4)mm,而STA的复合供体平均长度为(203.1±27.9)mm,超出吻合所需长度约40%。

结论

利用STA顶支及额支桥接的方法可以成功实施无张力STA-MIFA搭桥手术。该技术较现存术式的优势主要是充分的供体血管长度以及管径匹配等。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股深动脉第3穿动脉穿支皮瓣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9月至2016年10月,采用股深动脉第3穿动脉穿支皮瓣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8例,其中车祸外伤4例,慢性溃疡2例,摔伤1例,骨折术后瘢痕挛缩1例。创面面积:8.0 cm×7.0 cm~19.0 cm×8.0 cm, 7例患者的创面合并不同程度的感染。设计股深动脉第3穿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帯蒂转移5例,游离移植3例。术后
目的探讨应用腕横纹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虎口瘢痕挛缩松解后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2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6例采用腕横纹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的虎口挛缩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虎口松解后拇指外展位固定,虎口创面大小1.5 cm×4.0 cm~3.0 cm×7.0 cm,采用桡动脉掌浅支腕横纹部逆行岛状皮瓣修复,供区直接缝合。术后定期门诊随访。结果术中16例皮瓣切取顺利,皮瓣大小为2.0 cm
目的探讨椎管内肿瘤(SCTs)不同手术方式的安全性及疗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6年12月,符合纳入标准的SCTs共58例(颈段12例,颈胸段2例,胸段21例,胸腰段4例,腰段18例,腰骶段1例),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椎板切除术、椎板成形术、椎板成形联合植骨术)分为切除组、成形组和植骨组,分别有17、21和20例。术前采用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神经功能分级进行评分,III级2
目的探讨携带隐神经分支的胫后动脉穿支皮瓣感觉重建的手术设计及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1月-2018年6月,采用携带隐神经分支的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肢体软组织缺损患者9例,男7例,女2例,年龄31~62岁,创面位于手部5例,足底2例,踝部1例,足背部1例。软组织缺损面积为8.0 cm×2.5 cm~ 21.0 cm×4.0 cm。术后定期随访。结果本组皮瓣均完全成活,切取面积10.0 cm×3.5
不同程度的拇指缺损在临床中常见,可以选用足趾、足部复合组织、皮管髂骨条再造拇指,有时因患者对供区损伤的担心和再造指外观及功能不够满意而难以采用。我们成功利用已伤残的环指转位重建拇指,获得良好的外观和功能。将伤残或功能次要位置的指体转位重建拇指,恢复拇指的外观和功能,符合对创伤手的治疗原则。
目的探讨应用吻合神经和血管的第1掌背桡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幼儿拇指指端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2015年8月-2017年8月,收治外伤致拇指端软组织缺损幼儿21例21指,缺损面积为2.0 cm×1.8 cm~3.0 cm×2.5 cm。应用吻合神经、血管的第1掌背桡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术中切取皮瓣面积为2.2 cm×2.0 cm~3.2 cm×2.7 cm。术后定期随访。结果术后
目的探讨临时性血管分流术和Synovis微血管吻合器在急诊处理四肢大血管损伤的临床策略及优势。方法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共收治38例肢体大血管损伤,上肢22例,下肢16例。其中热缺血时间4~6 h内23例,6~7 h内9例,8~24 h内6例,肢体远端血运存在。制定手术策略:简单清创-建立临时性动脉分流-彻底清创-骨折固定-使用Synovis微血管吻合器完成血管移植修复-骨筋膜室预防切
目的观察腕部高压电烧伤后不同时间段对创面实施皮瓣移植修复的效果,并探讨时机选择对皮瓣成活状态和机体功能的影响。方法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选择符合标准的53例腕部高压电烧伤行游离皮瓣移植患者,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收集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其中20例于受伤当天入院治疗,设为早期修复组;33例先在其他医院治疗4 d以上而后转入,设为延期修复组。术后随访1.0~1.5年,收集创面面积及血管情况、
目的探讨在没有术中淋巴造影下行超显微淋巴管-静脉吻合术治疗肢体淋巴水肿的效果及可行性。方法2017年2月-2017年6月在无术中造影辅助下行超显微淋巴管-静脉吻合术治疗继发性肢体淋巴水肿3例,术前肢体水肿程度按照国际淋巴协会的标准均为中度。术中显微镜下沿着肢体浅静脉走行找到与静脉伴行的浅淋巴管及其微小分支(直径0.3~0.8 mm),显微镜下与周围匹配的微静脉吻合,每个肢体3~4个切口(每个切口5
目的探讨足趾跖侧菱形推进皮瓣在再造手指术中的应用。方法2016年9月至2018年5月,在足趾移植手指再造术中,在趾跖侧设计菱形皮瓣,一期带蒂推进充填足趾颈部,解决再造指颈部狭窄畸形。应用6例6指,男4例,女2例;年龄19~33岁,冲床挤压伤后截指3例,电锯锯伤后截指2例,爆炸伤后截指1例。左手示指2例,左手中指2例,右手示指2例。均为择期再造,其中再造切取第2足趾5例,第3足趾1例,皮瓣与再造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