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性经济发展、金融深化与监管优化:论科学的金融发展观

来源 :金融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as123456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欠发达地区经济金融协调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是金融支撑基础薄弱。科学的金融发展观要求经济、金融和外部监管的联动和协调。本文以内蒙古自治区经济与金融运行为个案,研究三者的协调发展问题。文章认为,经济发展、金融深化和监管优化是科学的金融发展观不可或缺的三个基本层面,金融深化是突破发展中的金融瓶颈的关键环节,监管优化是确保金融深化进程平稳有序的外部保障。在金融深化和监管优化进程中,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相应得以建立在稳健、健康、可持续的坚实基础上。
其他文献
近年来,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取得了积极的经营绩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资产管理公司定位尚未明确、法律和制度环境不完备、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经营市场化程度亟待提高等。在我国金融改革、开放和发展的新形势下,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仍然有继续存在的必要性和积极意义,但必须进行重组改革,要尽快明确资产管理公司的发展定位,建立现代公司治理结构和市场化的运行机制,加强和改善资产管理公司的经营环境、制度建设和外部监管。
经济波动大、周期短、调控频繁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特征之一,行政手段一直在我国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本文指出,这种情况与我国商业银行没有充分发挥筛选功能密切相关。长期利益导向的商业银行具有筛选功能,能够发挥对经济的自调节功能。而在规模导向或短期利益导向的商业银行体系中,商业银行具有更为强烈的顺周期倾向,对市场信号反映不灵敏,不能有效发挥筛选功能,商业银行信贷行为本身就是经济波动的原因之一。因而,要提高我国市场调控效率,减小经济波动,尤其需要深化银行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商业银行的筛选功能和自调节功能。
本文通过构建湖北省的房地产合成指数,利用自相关滞后分布模型研究房地产景气变化与宏观经济和金融变量之间的计量关系。由此,本文对湖北省房地产景气波动的四个周期进行判别,寻找其中的政策冲击因素。本文发现,投资和居民是影响房地产景气的主要经济变量;而存款、真实利率、居民储蓄和中长期贷款是影响房地产景气的主要金融变量。据此,本文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本文以在全国对外贸易占一定比重的北京地区为分析对象,在力图揭示对外贸易发展和金融机构贷款、经济增长之间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探究我国在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金融机构贷款对对外贸易发展的促进作用。并针对目前外贸发展金融支持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消费者在面临未来的不确定性时,会改变他的消费行为:减少当前消费,增加储蓄,即预防性储蓄。本文用利率的条件方差来度量利率的不确定性,使用ARCH(1)模型刻画我国的利率风险,并研究了利率风险对我国城镇居民不同类型消费行为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利率风险对经常性消费影响很小,但是对于娱乐教育文化服务和商品房的消费具有显著滞后的抑制作用,同时商品房消费对利率风险的反应要比其他类型的消费更为敏感。因此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规避利率风险对拉动消费有积极的作用。
本文分析了湖北经济金融协调发展面临的若干矛盾,剖析了产生这些矛盾的政策、市场环境以及经济金融方面的深层次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较为具体的政策建议。
近年来,由于缺乏有效资产的担保抵押,民营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十分普遍,政府及监管当局的强力推动仍未收到实质性效果。山东滨州市李庄自助担保模式表明,对分散的中小企业担保资源进行符合信贷制度的整合,有助于实现金融支持与经济发展的对接,可以形成推动信用水平提高的有效激励,并造就信用担保合作的适度范围。文章进一步提出了在更大范围内整合担保资源、实现充分金融支持的约束条件和进取方向的政策建议。
本文描述了改革开放特别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区域差距的动态变化,并在分析市场、金融调控(总量调控和结构调控)对区域差距影响的基础上,提出实施结构性的区域金融调控是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特别是对金融发展相对滞后的中部地区更是如此。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化进程不断推进,人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新公共金融正是研究如何为应对全球化挑战而融资的一种新理论。本文通过追溯该理论的起源,基本分析框架的勾勒,以及对其贡献和局限的评价,展现新公共金融理论的全貌,以期对国家公共政策的制定、经济研究有所裨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