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哈姆雷特形象

来源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kemari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哈姆雷特》作为莎士比亚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他以主人公人文主义思想和复杂的人物性格,来凸显这位挪威王子天真稚嫩走向成熟的过程,直至被恶势力吞噬。
  【关键词】人文主义 复仇王子 悲剧 思想性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于1601年写成的一部悲剧。它集中体现了作者思想的特点和创作成就,是莎士比亚的代表作品。悲剧主人公哈姆雷特是一个具有先进思想和美好品德的青年,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形象。
  一、分析是人物特点
  论身份,他是一个王子,是封建统治集团中的人物。但他接受了新思想新文化的薰陶,对于世界和人生都有一套与传统的教会观念不同的新看法。他希望以真诚相待的平等关系代替尊贵卑贱、等级森严的封建关系。他甚至认为“胖胖的国王和瘦瘦的乞丐是一个桌子上两道不同的菜。”在家庭发生变故:父亲暴死,叔叔登基,母亲改嫁的时候,他很单纯地接受了这一事实,直到父亲的魂魄来托梦,告诉他事实的真相。
  然而,这一系列的变故,使他的精神受到了沉重的打击。他原以为现实的一切都是那样和谐美好。父亲是个理想的人、理想的君主,父母恩爱相处,他与奥菲莉娅之间有纯真的爱情,周围有一群朋友。一切的崩溃是那样突然,父死母嫁、叔叔篡权,这反常伦理事情的发生完全打破了他的理想。
  事情又何止于此呢!他越接触现实、正视现实,就越能发现更多的罪恶。过去的好朋友背叛了他,当了敌人的密探和帮凶,他过去真诚相爱的女孩,不但不能给他以帮助,反而被人利用。这些人文主义者视为珍贵的生活理想,都成为了泡影,他的精神陷入了忧郁状态。他的整个世界观都发生了问题,从而陷入了精神危机。
  值得注意的是当理想破灭后,他的意志并没有消沉,事实把他从幻想中唤回现实,他面对社会罪恶,深入思考,竭力去认识社会,探索答案,寻找出路。这就开始了哈姆雷特性格发展的新阶段,这是思想危机阶段,也是思想探索阶段。他所思考的,包括人的价值,实现理想的道路,以至于宿命的力量等等问题。这样,哈姆雷特形象就具有了思想家的特色。
  哈姆雷特的思考是深刻有力的,但父亲交给他的责任是复仇,现实要求他的是行动。在这个问题上,哈姆雷特却时时迟疑,他满可以在叔叔一个人祷告的时候抽刀一击,处置了这个人,但他却仍然放过了这个机会。
  二、人物的性格
  哈姆雷特并不是一个醉生梦死、没有志气的青年。他对人生有积极的看法,他说过:“一个人要是把生活的幸福的目的,只看作吃吃睡睡,他还算是个什么东西?简直不过是一头畜牲!”他要担负起重整乾坤的责任。这是理解哈姆雷特全部行动的关键。他的责任不是单纯的复仇,而把复仇和重整乾坤这两方面结合在一起。正如黑格尔所说:“他所犹疑的不是应该做什么,而是应该怎样做。”
  哈姆雷特为什么不能完成重整乾坤的重任?他的悲剧根源何在?这里有主面和客观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从客观上讲,是由于反动势力过于强大。哈姆雷特是封建社會内部出现的少数先进人物的代表,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先进人物为实现美好理想与社会恶势力所进行斗争。在这样的时代中,恶力当道,美丑颠倒,人文主义思想不可能实现,先进人物必然遭受到厄运。这种处于萌芽状态的先进力量和强大恶势力之间的矛盾,构成了悲剧性的冲突,也就是恩格思所说的“历史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的冲突。”哈姆雷特的悲剧是一个时代的悲剧。
  (二)哈姆雷特所代表的人文主义思想本身所具有的局限性也是导致他悲剧的重要原因。人文主义者追求的是个性解放、个性自由。哈姆雷特面临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他的这种精神痛苦是比较复杂的,一方面是为了现实中罪恶之严重,理想之不能实现而痛心,另一方面,也是为个人所遭到的不公平的待遇,在精神上受到的打击而感到心痛。
  三、哈姆雷特的思想和性格上的局限
  (一)哈姆雷特的思想局限更突出地表现在他脱离群众,孤军奋战,只想依靠个人力量来完成改造社会的巨大任务。他同情人民,但他相信开明君主政治,反对人民群众的暴力行动。他只想用一己之力重整乾坤,从没想到宫墙之外的人民群众才是改造现实的根本力量。像哈姆雷特这样面对强大的社会恶势力,脱离人民群众而孤军奋战,没有不失败的。
  (二)哈姆雷特身上还存在着善于思考而不善于行动的性格弱点以及不少旧思想的重担,这些弱点往往使他贻误时机,消极被动。
  哈姆雷特是西欧早期资产阶级文学中一个比较完善的理想人物形象,整个剧本通过哈姆雷特与以叔叔克劳狄斯为首的宫廷集团的斗争,反映了人文主义理想与英国现实之间的矛盾,反映了时代的先进力量与强大的恶势力之间的矛盾斗争,既深刻地揭露了社会矛盾,又歌颂了人文主义的理想人物,鼓舞人民与反动统治作不妥协的斗争。
  总之,莎士比亚打破了古代戏剧的框框,充分发挥独白的作用。他为哈姆雷特安排了六次重要独白,可以看到哈姆雷特的内心活动,了解他的思想性格发展的脉络。
  参考文献
  [1]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发行的“莎士比亚悲剧集”2000年8月第3次印刷
  [2]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外国文学》指导书
其他文献
为保护资源和实现栽培,以活血丹的子叶为材料,采用组织培养的方法,进行了愈伤组织诱导与分化、试管苗生根、继代增殖、扦插和定植的研究,建立起无性系。结果表明:MS+KT 0.4 mg.
新课程标准要求:“注重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作,提倡科学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完善评价体系。”显然,这与传统音乐教学相比较,教育理念,教材内容,教学模式,评价体系等方面,无疑是一次现代教育教学的改革。在这次改革中,善于传统战略的音乐教师是否适应新形势下的高科技改革,是否能从应试教育的传统教育模式中走向素质教育的现代教育理念,关键就看广
作业的布置是否合理,是否多样,直接影响到学生完成作业的心情与努力的程度。针对当前高中数学作业内容单一、难度大的状况,本文首先系统分析了高中数学作业多元化的必要性,然后,对高中数学作业多元化的开发进行了详细的讲述。  一、高中数学作业多元化的必要性  当前,高中数学教材中的作业仅限于练习、习题、思考、探究活动等。这些作业涉及面窄,学生完成的方式方法单一,而且每一课后都是这些作业,重复、没有新意,不仅
本文从探讨教学品质入手,对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进行剖析。指出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探讨教学品质,希望语文教学能让教师和学生彰显独特个性,享受多彩生活,实现对话人生。  一、提升高中语文教学品质的重要性  (一)当前高中语文教学存在问题  1、学生对语文课堂学习的态度较差  在新高考背景下,语数外总分数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学生考入院校档次的高低。因而,学生能充分认识到语文课堂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