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育质量与劳动力市场表现——基于工资回报的分析

来源 :经济学动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dan913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中国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张,普通高等教育逐渐趋于大众化,大学教育质量增强劳动力市场供给与需求的匹配时,会对劳动力市场产生怎样的效应?已有文献研究面临的困难是缺乏度量大学教育质量的微观数据。本文利用2016年中国城市劳动力调查(CULS4)数据,并匹配劳动力高等教育相关数据信息,实证分析了大学教育质量对工资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大学教育质量对劳动力的工资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随着大学教育质量的提高,劳动者工资回报递增。第二,采用工具变量的估计结果表明,每提升一个大学教育质量层次,劳动者进入劳动力市场后的平均工资收入将提升28.45%。第三,稳健性检验结果也表明,在相似的受教育年限下,大学教育质量差异所带来的工资回报将更加明显。第四,机制分析表明,大学教育质量通过工作转换、努力程度等影响工资回报。因此,在高等教育普及的同时,调整资源配置、让更多普通劳动力获得优质高等教育尤为重要。
其他文献
加入WTO之后,中国市场化改革加速推进,但生产要素市场化改革滞后于商品市场化改革,生产要素价格扭曲依然存在。本文利用2000-2016年省级层面的相关数据,对地区生产要素价格扭曲的变迁进行了多维度分析。研究表明:(1)劳动力与资本价格扭曲虽主要表现为负向扭曲,但呈现改善的态势。(2)相邻省份在生产要素价格扭曲变动上具有较高的同步性,但同步性呈现减弱的态势。(3)东部和西部地区内部省份生产要素价格扭曲与经济总量之间主要呈正比关系,东北和中部地区内部省份劳动力价格扭曲与经济总量之间主要呈反比关系,而资本价格扭
自芬兰于2017年开启全民基本收入实验,首次在国家层面将其由理念转化为政策以来,其吸引了全球广泛关注。本文基于近年来该领域的研究进展,综述适用于全民基本收入经济分析的一般性框架,并从主流经济理论的公平、效率与财政约束维度,评述全球范围内的全民基本收入实验及其经济效果,总结相关经验教训,进而讨论中国实施不同形式全民基本收入实验的可行性。结果发现,局部全民基本收入实验与我国现行低保政策基本相同,不充分全民基本收入实验缺乏对低收入群体的保障能力,经典全民基本收入实验则面临很大的财政压力,而以税收为其筹资则会进一
婚姻状况、家长里短不仅仅是私人事务,也可以通过家庭成员嵌入公司经营治理进而影响公司发展。近年来,随着数据可得性和实证方法的改善,从婚姻和家庭视角探讨公司发展问题成为学术研究的新热点,尤其是在金融学领域成功探索出婚姻和家庭因素影响公司决策的研究思路和实证方案,构成了家庭经济分析最重要的进展之一。本文首先梳理婚姻和家庭形成经济影响力的内在机理,即婚姻状态、生育情况等因素会影响家庭资源的配置过程以及个人的行为偏好。在此基础上,本文对婚姻和家庭在创业、公司发展和传承等方面的经济影响进行系统概括,并就其中具有启发性
瑟伦·约翰森和卡塔琳娜·尤塞柳斯是当代著名计量经济学家,他们最突出的贡献是建立了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协整系统理论,将其发展为研究宏观经济非平稳时间序列长短期关系的主要框架。他们详尽分析了协整VAR模型的参数估计、假设检验、经济关系识别等问题,通过对基准模型不断施加经济理论和数据结构的假设约束,得到贴合真实世界的计量模型和相对可靠的经济结论。这种建模方法能帮助经济学家避免分析中的证实偏差,是宏观计量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如何从微观层面引导居民低碳消费、应对气候变化已经成为政府和学界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建立在传统经济学基础上的低碳政策由于对微观主体的关注不足,效果不佳。行为经济学的发展从心理和认知角度解释了家庭低碳消费行为的非理性特征和遵同性特征,并证实了这些行为特征如何影响家庭低碳消费。基于启发、时间贴现、损失厌恶、现状偏见以及遵同等心理以及行为特征,一大批西方学者设计了不同的政策干预措施并进行实证效果评估。研究发现,引入能源标签、重构信息呈现方式、提供规范性信息反馈以及提升个人教育和能源素养等“助推”式政策,都能有效缩
2019年11月2-3日,由中国经济发展研究会主办、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承办的“新中国七十年经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中国经济发展研究会第21届年会在北京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四川大学、辽宁大学、国防大学等40多所高校的百余位学者出席了会议。《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管理世界》《经济学动态》《经济与管理研究》等多家媒体和期刊代表参加了会议。专家学者们围绕“新中国70年经济发展的
2019年12月7日—8日,由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经济学动态》杂志社、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趋势研究院和国网卓越科技文化(北京)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第19届中国国有经济发展论坛——“国有经济70年与国企改革新阶段”学术研讨会在北京成功召开。来自国资委等相关部委领导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大学等科研机构和高校的专家、学者以及企业和媒体代表近200人参加了本次会议。本次会议以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和国
本文以国民经济生产、使用和收入分配为基本框架,运用相应统计指标和统计数据对2019年中国经济运行情况进行分析,对2020年情况予以展望。2019年,中国GDP增速呈回落走势,但始终处于预期目标范围内,第三产业和消费需求分别从生产和需求角度对经济增长起主要拉动作用;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保持平稳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由2018年较快增长转为下降;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比2018年有所扩大;产业结构、需求结构和收入分配结构继续改善;新经济新动能保持较快增长。初步判断,2020年中国GDP增速可能会比2019
现有研究出口外溢的文献认为,企业之间的出口信息共享和出口费用分担可以促进出口。在中国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信息共享和费用分担往往嵌套于一定的关系网络中。分布于闽、粤、琼等省份的闽南语群体由于强烈的“海洋性”使得宗族组织泛化,普遍形成超越血缘关系的姓氏网络,克服了关系网络的可观测性和内生性问题。本文以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闽南语区私人控股企业为样本,发现企业的出口概率会随着“同姓”企业(即企业负责人姓氏相同)当中出口企业占比的提升而提升。这表明存在基于姓氏网络的出口外溢。改变模型设定、使用工具变量等稳健性分析均不
基于中国经济发展“脱实向虚”的现实背景,本文利用2010-2016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考察了社会责任履行与企业金融化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社会责任履行与企业金融化显著正相关,社会责任的“声誉保险机制”在中国发挥主要作用;考虑社会责任的不同类别,仅股东类社会责任有利于降低上市公司的金融资产投资,其他类社会责任均与金融资产投资正相关。进一步,本文对企业金融化的动机进行了检验,证实了中国上市公司进行金融资产投资主要是为了获取短期收益,而不是为了发展主业储备资金。本文拓展了社会责任经济后果以及企业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