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百万师生“声”情告白为党而歌

来源 :中学语文·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eviv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学党史 悟思想 办实事 开新局
   本报讯(记者 施剑松)6月2日,北京“唱支歌儿给党听”百万师生网络歌咏比赛阶段性成果汇报活动在北京电影学院举行。今年4月,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在全市组织开展“唱支歌儿给党听”百万师生网络歌咏比赛,引导全市大中小学在校学生通过网络歌咏比赛等方式,抒发爱党爱国之情。截至5月底,活动已覆盖全市57所高校和16个区,共遴选优质作品200余件,累计推送视频参赛作品100余件,在人民网、学习强国、抖音、微博等媒体平台进行集中展示后,全网阅读量超过3億次。
   不少学校结合自身特色,推出了特色鲜明的作品。北京外国语大学师生用多语种演唱红歌深情告白,诉说着北外人的红色情怀;中国戏曲学院师生则用《杜鹃山》《红灯记》《智取威虎山》等经典唱段,讲述不同时期的党史故事,抒发爱国爱党情;“石油工人心向党,满怀深情望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的校园里歌声激昂、旋律铿锵,展现了新时代石油学子的责任和担当。以“唱支歌儿给党听”活动为契机,很多学校在参与拍摄视频的过程中,都注重对青少年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让学生学习了解歌曲背后的历史和故事,厚植爱党爱国情怀。
   ——《中国教育报》2021年06月04日
其他文献
从大阅读的文本中衍生出作文题目,一体化考查阅读与写作,是北京高考和合格考作文命题的独有特征。本文以2021年语文合格考作文为例,阐释大阅读衍生作文命题的具体特征,从如何构思的角度解析此类题目的写法,并以考场作文的评析加以印证。
一是在资源配置上加强对农村教育短板领域的投资。乡村小规模学校,班级规模小,相同的在校生需要更多的教育资源。在落实对农村不足100人的小规模学校按100人拨付公用经费政策基础上,考虑实施农村小规模学校按班级(例如班级规模不足50人按50人计算)拨付公用经费,保持农村小规模学校教育教学正常有序有效运转。
为发展更加公平和更高质量的教育,2012年教育部出台文件,在国家部分重点大学,实施面向农村和原贫困地区的专项招生计划。该计划分为国家专项、高校专项与地方专项三个部分。专项招生计划从开始实施至今,已走过第十个年头,且招生规模一直在平稳扩充,累计数十万农村和贫困地区优秀学子通过专项计划进入重点高校求学深造。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重点高校学生生源地结构及其家庭成分结构,阻断和抑制住了一个时期以来一流大学中贫困家庭学生入学比例逐年走低的趋势,推动重点高校每年招收的贫困家庭学生的比例逐年提高。该计划更为重要的意义在于促进
“大单元、大情境、大任务”的教学模式在落地实施过程中有一定的客观和主观上的难度,而基于单篇的学习任务型教学相对来说则便于操作,可以作为变革传统教学方式的一种有效手段。笔者以李清照的《声声慢》一词为例做了教学实践,从而探索单篇的学习任务型教学实施的可行性与有效路径。
不机械刷题要关注社会6月7日,1000多万名考生走入考场,2021年高考拉开帷幕。今年全国高考语文共8套试卷,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4套,分别为:全国甲卷、全国乙卷、新高考Ⅰ卷、新高考Ⅱ卷;北京、天津、上海、浙江自主命制4套。“今年的高考命题坚持了对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引导,深化基础性、优化情境设计,强化了关键能力考查,增强了试题的开放性和灵活性,特别是引导学校和学生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加强考教衔接,充分发挥高考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
从哲理散文的角度,可以用“物我观照,悟理而妙”这八个字来概括《我与地坛》的主要特点。作者思考人生的方式显然不是采用严密的逻辑思辨,而是通过“我”与地坛及地坛的自然景物互相观照,以体悟的方式获得人生的某种启迪。这实际上是一种独特而奇妙的“说理”方式。
文学教学进行读写一体化活动,立足于阅读与表达训练,积极进行文本细读、讨论交流与探索写作,有序进行读写的深度结合,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幼儿园“学困现象”主要是幼儿学习困难,因为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在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发展均不成熟,经验能力明显不足。也正是因为这样,他们在幼儿园的学习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园内教育工作者的专业技术能力水平。本文通过探索幼儿教育的规律,重点阐述现代化教育理念的教育意义、存在的问题及其推动幼儿教育良好发展的方法。
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已在21个省份投入使用,关于统编教材的教学研讨如火如荼。统编教材使用效果如何,必须要接受考试评价的检验。在统编教材使用的过程中,教考分离现象十分突出,严重影响到统编教材理念的深入推进。本文深入剖析了教考分离的现状、弊端、成因,探讨了教考一致的必要性、可能性以及实践路径。
《沁园春·长沙》既是一首足以彪炳千古的瑰伟之作,也是一首具有崇高美学风范的大美之作。诗人通过精美的艺术构思,描绘出壮美的自然风光,歌颂了大美的青春理想,使这首词呈现出豪迈大气、开阔雄健、俊逸奔放的壮美特征,具有饱满而丰沛的审美内涵。这是一首自然美与青春美的壮歌,是青少年美育的极佳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