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唱剧《长恨歌》的艺术价值

来源 :作家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M272914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唱剧是源于西方16世纪的声乐套曲形式,情节丰富细腻,内容充实,富有故事性。欧州音乐大规模的传入我国大约是从20世纪开始,而作为中国开创性的第一部大型声乐套曲,黄自在1932年创作的清唱剧《长恨歌》配合了当时的历史性,因自身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中写下了这部旷古佳作,他在音乐的本身上实习了中为西用,将中西方音乐文化相融合,复辟了中国音乐长河中的一条康庄大道。人民群众逐渐的认识到,只有自救才能救国,因此闪现了大量的爱国人士,黄自便是其中一个,他曲线救国,利用音乐启蒙还未苏醒的人,《长恨歌》作为第一部中国历史上的大型声乐套曲,填补了合唱区域的空白,给予后人研究提供了巨大的帮助。本文从作品的主题思想与人物形象、结构艺术及其语言与旋律、节奏等方面的良好结合与运用分析了清唱剧《长恨歌》的艺术价值,将艺术通俗化,以让大众接受并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该作品弘扬与发展,让更多的人明白该作品的文化底蕴。
其他文献
<正>芦笙为我国西南地区苗、瑶、侗等民族的簧管乐器,发源于中原,前身为竽。贵州的许多村寨,素有"芦笙之乡" "歌舞之乡"的称誉。《礼记·明堂位》记载:"垂之和钟,叔之离磬,女娲之笙簧。"女娲当时并无笙,只作笙中簧,此时的笙簧可能是用竹、木片所制,只可发出高低不同的音。(云贵等地的苗、瑶民族,至今仍存用此种笙。)远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我国就已有了笙的雏形。
期刊
态度作为大学生是否持续志愿服务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在已有的质性与大样本定量研究中缺乏一定程度的关注,在研究方法上较难避免个体主观上不想或不愿报告因素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内隐联想测验实验的方式,聚焦大学生无意识层面的内隐志愿服务态度,具有更接近真实态度的优势,以反映不同志愿服务参与情况对大学生内隐志愿服务态度产生的影响。本研究具体开展了两方面的研究:研究1运用内隐联想测验的实验研究法,探求大学生内隐志
三维重建技术广泛应用于无人驾驶、测绘、物流等领域,其中点云配准是最关键的技术。针对多帧点云配准误差累计大,姿态估计不准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惯性传感器(IMU)线性插值的点云去畸变方法,该方法采用激光点前后最近时刻的IMU预积分值进行线性插值获得当前时刻雷达位姿,将单帧不同时刻激光点校正到统一坐标系。同时将IMU雷达位姿作为多帧点云配准初值,通过曲率特征点到直线、到平面的距离观测最小约束,构建包
语文教学中有三组重要的关系:“内容理解”与“形式把握”,“语言训练”与“语言实践”,“习得”与“学得”。这三组关系深刻反映了语文教学活动背后的规律,也直接关系到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表明:这些关系处理得当,语文教学的效率就会提高,反之则会降低。认真研究、正确处理这些关系,可以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本文以大学生群体为主要调研对象,采用定量分析手段,通过对调查问卷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对直播带货模式下大学生消费意愿与行为产生的驱动因素等进行分析,精确确定其内外部影响因素及存在的潜在问题,同时提出合理建议及对策,旨在引导大学生正确参与网络直播,树立理性科学的价值观和消费观,实现积极的双向关系。
科教融合是培养创新意识与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支撑,但在应用型高校,科教融合的机制尚不健全,实施路径与方法也不明确。文章讨论了科教融合的机理,以滁州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的探索与实践为基础,设计了推进科教融合的有效机制,给出了具体的实施办法,并对所取得的实际成效做了简要说明。
<正>笙是有着悠久历史的民间吹奏乐器,其独特的音色和意蕴深受群众喜爱,其发展主要经历了春秋战国的形成期,隋唐时候的成熟期,宋元时候的衰败期,直至20世纪中期的再度兴盛期。在整个华夏文明的发展历程中,笙乐器有着与众不同的文化属性,可以说笙在我国民族乐器领域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历史文化地位。笙乐除了在汉族地区广泛流传,少数民族地域的笙乐也是重要构成。
期刊
<正>“课堂兴奋”,主要指学生在课堂上的兴奋状态。能否掀起课堂兴奋,并让这种兴奋扩散开去,是我衡量一篇教学设计是否优秀的最简化标准。由此,最直接的研究和追问就产生了:这种兴奋和兴奋扩散,到底是由哪些“存在”或哪些手段营构出来的呢?分析石骏老师的《走进劳动现场——必修上册第二单元任务群教学设计》一文,给我们很多有益的启示。
期刊
<正>自读课文怎么教,许多一线老师对此感到困惑。他们或当成教读课文来精讲,或轻描淡写地直接告知重点,或干脆跳过去不教。侯老师的这篇教学设计,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依据文体设计教学目标,利用学情资源确定合宜的教学内容,通过教师提纲挈领的引领、点拨,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激发,自主阅读方法得到强化,自主阅读能力得到训练,思维品质也得到提升。
期刊
目的 总结单中心近11年妊娠期心脏手术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人民医院2010—2020年妊娠合并心脏病行非急诊体外循环心脏手术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平均年龄(28.6±4.9)岁。根据手术时孕周将患者分为两组:变化组(手术时孕周<21周)和稳定组(手术时孕周≥21周)。收集患者的住院资料及随访资料。结果 手术时平均孕周为(23.4±4.2)周。11例为先天性心脏病,15例为心脏瓣膜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