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企业经济风险的测量与管理措施

来源 :国际金融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fs1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经济风险是指未能预料的汇率变动对企业预期现金流量现值变化的影响。本文谈谈对跨国企业经济风险的测量与管理措施。经济风险的管理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经济风险的测量与经济风险的管理措施。一、经济风险的分析与测量经济风险是通过计算汇率变动对企业将来净现金流量现值的变化(增加或减少)来测量的。以福建华闽公司的例子来说明经济风险的分析与测量。假定华闽公司是中国的一家跨国企业,它在菲律宾有一家子公司,从事橡胶的生产和经营活动。子公司的原料和劳力均来自当
其他文献
<正> Ⅳ.国别风险监测(以下用CRM代替)的概念。国别风险分析的最终目的是评估一国的信誉程度,简言之,就是评估一国的创汇能力,和利用外汇偿还外债的能力。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必须对下述的两个难以确定的因素做出评价。(1) 经济风险:举债国是否能够提供偿付对外债务所需的外汇;(2)政治风险:举债国是否愿意清偿其债务。
<正> 文章共分四章。第一章主要介绍外债的定义和一般债务理论。外债定义有狭义、广义之分,笔者采用了国家外汇管理局的定义:其要点是:外债是中国境内有关机构对中国境外有关机构用外国货币承担的具有契约性偿还义务的全部债务。第一章中介绍了三种西方债务理论,即哈罗德—多马模式,“双缺口”模式和刘易斯模式。哈罗德—多马模式认为:外债增长是一国经济由封闭型转向开放型的结果;“双缺口”模式认为:外债数量一般说来取决于一国的储蓄缺口与贸易缺口中较大的一个。刘易斯模式认为:发展中国家利用外资的原因是向城市化过渡过
最近,国内对专业银行的政策性业务问题开展了讨论,引起了有关方面的关注。丁凝同志的《关于专业银行的政策性业务问题》一文对此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对这个问题继续展开讨论有助于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希望有更多的读者对此感兴趣并参加其讨论。
美国总统布什要求改革现行的美国银行制度,以使其更加健全,更有竞争能力。随后美国财政部推出了一个银行改革方案,有关各方对此反响强烈。要深入了解这方面情况,请看纽行的《美国财政部提出的银行改革方案及有关方面的反应》一文。
<正> 利用外资已成为加快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从实践看,发挥外资的实际使用效益,必须解决好人民币资金的配套问题。特別是在当前国内资金短缺,地方企业利用外资热情普遍高涨的情况下,急需从理论上研究国内配套资金的需求量、可供量,使利用外资所需要的本国货币供应量与
<正> 海外直接投资战略是我国企业走出国门、向国际市场扩张渗透,实现外向型经济的深层战略手段之一。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应如何进行海外直接投资战略的合理布局和安排?这是关系到外向型经济总体发展规划实施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旨在分析我国现阶段海外直接投资战略发展的基本特征,以及所存在的主要问题,试图提出完善
<正> 一8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结构的变化加之美国金融革新的影响,使日本金融体制步入了历史性的转折时期。“1985年以后的十年,将成为1925年以来大规模金融改革的时代”。在这场变革过程中,一些限制逐渐被放宽,新型金融商品不断出现。此间,1989年6月30日,日本首次进行了短期利率期货和货币期货交易。当天,东京金融期货交易所仅欧洲日元利率期货交易额,其规模相当
<正> 1990年11月22日清晨,在唐宁街10号度过了11个春秋的玛格丽特·撒切尔突然宣布退出执政的保守党领袖第二轮选举,从而结束了自己的政治生涯。撒切尔夫人在任期间,大胆向传统经济政策挑战,率先在英国实施货币主义,积极推行私营化政策,使英国经济走出“停停走走”的怪圈,实现了历史性变革。本文拟对撒切尔夫人执政时期的英国货币政策作一初步探讨。
<正> 要有效地预测外汇行情,监测汇率的变动和做好外汇管理工作,就要学好和掌握有关的基本原理和理论,其中特别是外汇供求的原理和购买力平价理论。
<正> 选择哪些外债指标是建立外债指标系统的首要问题。从技术上讲,选择外债指标系统的指标,必须考虑三个条件:可测性、可行性和相关性。可测性是指有关该指标的数据能够迅速获得或者可以测算出来,并且易于理解和分析;可行性是指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后,债务国可以使该指标的数值接近或达到较为理想的水平,因而该指标可以表明政策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