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是维持单位正常运转的基本物质基础,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不仅有利于发挥其效益,促进资产的保值增值,还有利于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但是随着固定资产规模不断的扩大和管理要求的提高,一些在管理中薄弱的问题渐渐的显露出来。
关键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F4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9-0-01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是一种非经营性固定资产,固定资产在事业单位的资产中占有绝对比重,它是事业单位赖以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随着事业的发展,固定资产日益增加,管好用好固定资产,对于事业单位能更好的履行自身职能,保护固定资产的安全与完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加强当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必要性
1.可以有效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大部分是由国家出资购买配置的,但是由于事业单位对其固定资产的关注重视力度不够,管理松懈等原因,很容易造成固定资产的大量流失。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以后,固定资产相关的管理制度也得到了完善,不但保障了国有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而且还能有效防止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
2.有利于降低事业运行成本。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可以对固定资产的配置进行合理的统筹安排,能够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进行有效的整合,有效避免了固定资产的闲置浪费,提高了固定资产的使用率,降低了事业单位的运行成本。
3.推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国家以产权为基础,以提高国有资产营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目标,以资产的占有者和使用者为对象开展的管理活动。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不仅扩大了人们对国有资产范围的认识,提高了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也对我国国有资产监管体制的健全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当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重购置轻管理。目前,部分事业单位宁愿多花钱购置新设备,也不愿对正在使用的设备进行正常的保养和维修,造成设备快速老化,导致了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低下。购建后固定资产的去向,资产存量管理不够细致,不及时的进行产权的登记,在固定资产使用维护、处置、捐赠、投资、对外担保、出租出借以及调拨处置等方面的管理记录不规范,缺乏必要的审批、评估和备案程序。
2.固定资产账实不符。固定资产在事业单位资产总量中占据的份额较大,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单位只设置固定资产总账,忽略了对固定资产明细账的设置;有些单位即使存在固定资产明细账的设置,但是对于固定资产的分类记账缺乏规范;未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固定资产账账、账实、账卡核对,从而账面无法真实的反映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虚增了资产的价值。
3.固定资产处置管理不到位。按照规定,国有资产的处置应向上级部门或者同级财政、相关管理部门报告,并履行固定资产的审批手续。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各部门之间对固定资产未能进行动态管理,以至于一些固定资产已经不存在,但是相关管理部门却一无所知。同时有些单位对闲置、报废固定资产的处置较为随意,相关部门未能严格按制度规定的程序履行相关的审批手续,未对有关资产进行评估,擅自定价或随意處置,强行报废、低价出售、无偿调拨、无偿出借等现象屡见不鲜,这些都不可避免地造成固定资产的流失。
三、当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不善的成因分析
1.管理意识淡薄。大部分事业单位在日常工作当中忽略了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建设,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责任不能落实到个人。有些单位在管理机制上不健全,没有统一的集中的管理机构,未指定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监管,造成了固定资产管理的空白。加上固定资产管理无章可循,价值管理与实物管理相脱节,这就导致了资产领用手续不完备,缺少实物登记账等情况,对于购置、使用、处置过程中涉及到的责任也未有明确的界定,这些都不利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
2.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明晰。部分事业单位虽然建立了固定资产相关管理制度,却一直形同虚设,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根本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由于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并不完善,缺乏相应的采购、验收、使用、监督等制度,导致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固定资产管理责任不明确、固定资产的流向无人问津、领用手续不完备、缺少实物登记等这类情况,致使在固定资产管理中若出现违反规定的行为则不能做出相应合理的责任划分与处理。
3.缺乏有效的内部管理机制。缺乏有效的内部管理机制一方面的表现在对单位领导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淡薄,对其重视程度远远不够,相关人员缺乏责任心,从而使固定资产在购置、使用、管理、处置等工作环节中出现了许多纰漏,对日后的管理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另一方面就是表现在各部门之间的相互沟通力度不够,在固定资产使用方面没能及时了解情况,缺乏相互制约机制,极易造成固定资产的浪费和闲置。
四、加强当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1.加强管理队伍建设。首先,要提高领导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强化固定资产管理的观念,从思想上认识到固定资产的地位和作用,树立资产效益的意识。通过对国家相关资产管理规定的学习进一步提高对固定资产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其次,加强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的培训,学会科学有效的进行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提高其业务素质,熟悉处理程序和核算办法由单纯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以适应现代管理制度的需要。
2.完善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各事业单位应当将《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与本单位的现状相结合,制定出适合本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建立和健全固定资产购建、保管、使用、维护与盘存等制度,并在日常工作中自觉遵守固定资产管理各项制度,确保固定资产的合理配置,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同时根据实际建立本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应包括:建立岗位分工责任制,明确各岗位的权限、责任以及职责范围和工作要求,确保相互制约,不得越权。
3.加强固定资产动态监管力度。为提高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应对固定资产进行动态监管,构置固定资产软件,配合固定资产条码和扫描枪等硬件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使用这些软、硬件一方面能对固定资产做到账账相符,账表相符,账实相符,对盘盈、盘亏的固定资产明确责任,另一方面还能减轻资产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综上所述,当前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可以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提高资产的利用率,可以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固定资产,规范资产处置行为,使得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愈来愈规范,对于事业单位在今后的发展有着强大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F4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9-0-01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是一种非经营性固定资产,固定资产在事业单位的资产中占有绝对比重,它是事业单位赖以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随着事业的发展,固定资产日益增加,管好用好固定资产,对于事业单位能更好的履行自身职能,保护固定资产的安全与完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加强当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必要性
1.可以有效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大部分是由国家出资购买配置的,但是由于事业单位对其固定资产的关注重视力度不够,管理松懈等原因,很容易造成固定资产的大量流失。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以后,固定资产相关的管理制度也得到了完善,不但保障了国有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而且还能有效防止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
2.有利于降低事业运行成本。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可以对固定资产的配置进行合理的统筹安排,能够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进行有效的整合,有效避免了固定资产的闲置浪费,提高了固定资产的使用率,降低了事业单位的运行成本。
3.推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国家以产权为基础,以提高国有资产营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目标,以资产的占有者和使用者为对象开展的管理活动。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不仅扩大了人们对国有资产范围的认识,提高了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也对我国国有资产监管体制的健全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当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重购置轻管理。目前,部分事业单位宁愿多花钱购置新设备,也不愿对正在使用的设备进行正常的保养和维修,造成设备快速老化,导致了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低下。购建后固定资产的去向,资产存量管理不够细致,不及时的进行产权的登记,在固定资产使用维护、处置、捐赠、投资、对外担保、出租出借以及调拨处置等方面的管理记录不规范,缺乏必要的审批、评估和备案程序。
2.固定资产账实不符。固定资产在事业单位资产总量中占据的份额较大,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单位只设置固定资产总账,忽略了对固定资产明细账的设置;有些单位即使存在固定资产明细账的设置,但是对于固定资产的分类记账缺乏规范;未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固定资产账账、账实、账卡核对,从而账面无法真实的反映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虚增了资产的价值。
3.固定资产处置管理不到位。按照规定,国有资产的处置应向上级部门或者同级财政、相关管理部门报告,并履行固定资产的审批手续。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各部门之间对固定资产未能进行动态管理,以至于一些固定资产已经不存在,但是相关管理部门却一无所知。同时有些单位对闲置、报废固定资产的处置较为随意,相关部门未能严格按制度规定的程序履行相关的审批手续,未对有关资产进行评估,擅自定价或随意處置,强行报废、低价出售、无偿调拨、无偿出借等现象屡见不鲜,这些都不可避免地造成固定资产的流失。
三、当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不善的成因分析
1.管理意识淡薄。大部分事业单位在日常工作当中忽略了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建设,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责任不能落实到个人。有些单位在管理机制上不健全,没有统一的集中的管理机构,未指定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监管,造成了固定资产管理的空白。加上固定资产管理无章可循,价值管理与实物管理相脱节,这就导致了资产领用手续不完备,缺少实物登记账等情况,对于购置、使用、处置过程中涉及到的责任也未有明确的界定,这些都不利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
2.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明晰。部分事业单位虽然建立了固定资产相关管理制度,却一直形同虚设,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根本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由于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并不完善,缺乏相应的采购、验收、使用、监督等制度,导致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固定资产管理责任不明确、固定资产的流向无人问津、领用手续不完备、缺少实物登记等这类情况,致使在固定资产管理中若出现违反规定的行为则不能做出相应合理的责任划分与处理。
3.缺乏有效的内部管理机制。缺乏有效的内部管理机制一方面的表现在对单位领导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淡薄,对其重视程度远远不够,相关人员缺乏责任心,从而使固定资产在购置、使用、管理、处置等工作环节中出现了许多纰漏,对日后的管理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另一方面就是表现在各部门之间的相互沟通力度不够,在固定资产使用方面没能及时了解情况,缺乏相互制约机制,极易造成固定资产的浪费和闲置。
四、加强当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1.加强管理队伍建设。首先,要提高领导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强化固定资产管理的观念,从思想上认识到固定资产的地位和作用,树立资产效益的意识。通过对国家相关资产管理规定的学习进一步提高对固定资产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其次,加强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的培训,学会科学有效的进行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提高其业务素质,熟悉处理程序和核算办法由单纯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以适应现代管理制度的需要。
2.完善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各事业单位应当将《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与本单位的现状相结合,制定出适合本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建立和健全固定资产购建、保管、使用、维护与盘存等制度,并在日常工作中自觉遵守固定资产管理各项制度,确保固定资产的合理配置,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同时根据实际建立本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应包括:建立岗位分工责任制,明确各岗位的权限、责任以及职责范围和工作要求,确保相互制约,不得越权。
3.加强固定资产动态监管力度。为提高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应对固定资产进行动态监管,构置固定资产软件,配合固定资产条码和扫描枪等硬件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使用这些软、硬件一方面能对固定资产做到账账相符,账表相符,账实相符,对盘盈、盘亏的固定资产明确责任,另一方面还能减轻资产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综上所述,当前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可以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提高资产的利用率,可以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固定资产,规范资产处置行为,使得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愈来愈规范,对于事业单位在今后的发展有着强大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