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的探究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lien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课内向课外延伸阅读,使课内外内容有效衔接起来。这样不仅可促进课本内容的有效渗透和学生的理解,还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本文结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经验,对初中阶段的语文课内外阅读进行相互促进的方式进行教学研究。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延伸课内阅读,可以让学生了解课内选段的背景,增进学生的理解,还可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本文就如何引导学生把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提出一些个人见解,望能提升教学效率,完善学生的阅读习惯和提升他们的写作能力。
  一、熟背佳作进行课外阅读延伸
  任何学习都需要强化记忆来支撑。就像如果学生记不住九九乘法表,就没有办法计算乘法运算;如果学生在学习生字的时候记不住如何书写,就没有办法写文章一样。青少年时代的学生记忆力旺盛,学生在学习的时候都要进行死记硬背,因为只有积累一定的词汇量才能增进他们的理解能力,以及进行后期的延伸阅读。在古代的很多文学家,之所以能够写出精美的文章,很大程度上离不来日常对优美语段和词汇的诵读!例如朱自清的小说中有很多精美的文章,在《荷塘月色》这篇散文中,有大部分的文笔都非常精妙,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一定的背诵,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有袅娜地开着的……又如刚出浴的美人”,这些句子通过拟人和比喻,把荷叶的美表达了出来,是非常经典的段落,为此,学生进行背诵的时候,要引导他们养成多读多背,熟读成诵,养成良好的阅读和背诵习惯。潜移默化中可变成学生自身的词汇,随处可用,为课外阅读的理解,和写作提升都能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结合课内学习进行自主阅读
  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自主阅读的时候,对学生的阅读不是放任自流,而是要在课堂上的指导下进行阅读。教师在课堂上首先帮助学生进行阅读内容的规划,让学生在自主阅读的时候汇报阅读的情况。还要针对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根据教师对课文内容的分析,针对自己阅读的情况做好读书的笔记。这样日积月累,学生才能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确保学生能够提高自己课外阅读的质量。另外,还要指导学生养成好的阅读习惯,坚持每天阅读,并在每天阅读之前给自己规定阅读的任务。例如教师在让学生阅读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呐喊》等作品的时候,可以让学生阅读之前在课堂上给学生布置每天的阅读任务,例如《阿长和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通过对鲁迅作品的阅读,了解鲁迅的写作特点。这样学生在进行新课学习的时候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涵,从而进行自主的阅读,家长也可以做到对学生的有效监督,达到课外阅读的效果。
  三、开展语文活动培养课外阅读
  寓教于乐,语文教材中选取的仅是名家的选段,课堂上老师仅会简单地提及作者的创作背景,想要理解文章內容,需要引导他们课下阅读整本书。然后定期组织学生进行读书分享活动,让学生针对自己阅读的内容情节,在课堂给大家进行讲解以及分享读后感,这样能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他们的课外阅读热情。
  例如教师在让学生完成一学期的阅读之后,可以对学生定期地组织阅读交流活动,让学生进行读书感悟的书写。如有的学生读完《项链》,在读后感中写出做人不要有虚荣心;有的学生读完《斑羚飞渡》后,在读后感中表达出了动物感情带给自己的强烈震撼,抒发了希望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感情。在读书感悟书写过后,可以让学生针对自己的阅读展开讨论,对于书中的内容发表自己的意见,享受到读书的乐趣,激发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积极性,共同提高阅读能力。
  四、教授阅读方法培养阅读习惯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在让学生进行阅读的时候要给学生传授好的阅读方式。但是,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缺乏教给学生阅读的技巧,大量地让学生进行题海战术,这样极大削弱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因此,教师需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帮助学生选择比较恰当的书籍进行阅读,尤其是对于一些重要的作品采取精读的方式进行阅读,让学生逐字逐句进行认真研读,争取采用勾画的方式来进行阅读,这样文章中抒发的感情就能够很好地理解。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解课文内容的时候,首先让学生进行自己阅读,然后针对学生阅读的方式给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能够掌握好的阅读习惯。
  例如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阅读的时候,这本书中有很多励志话语的描写,可以让学生进行勾画阅读,把文章中好的语句记录下来,并提醒他们要不断看笔记来加深记忆,如“收起枪,别跟任何人说。哪怕,生活无法忍受也要坚持下去,这样的生活才有可能变得有价值”“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人来说只有一次”。除了记忆这些经典名句外,还要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之内完成阅读,这样对自己以后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都有非常强的指导作用。除此,还要为家长和学生选择一些难度适宜的书籍,鼓励他们进行亲子阅读,伴读可以提升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五、结语
  通过对学生语文知识的课内外融会贯通,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帮助学生掌握阅读的技巧,让学生形成阅读的习惯,提高学生语文阅读的能力。同时能够让学生自主地阅读语文,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吴美凤.内外衔接,有效融合——初中语文课内外阅读相结合的策略和实践[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15(8).
  [2]刘念.浅谈初中语文课内外衔接的阅读方法[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8).
  (编辑:张晓婧)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羟基丁酸—羟基戊酸共聚物复合羟基磷灰石(PHBV/HA)的纳米纤维材料修复骨缺损的能力。   方法:将40只新西兰兔制备单侧桡骨中端10mm的骨缺损模型,随机分为三组,实验
【摘要】基于核心素养的视角,教师应当强化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语言综合素养提升。本文针对当前小学语文写作存在的问题,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视角,分析提升小学生作文写作能力的有效性对策。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作;核心素养;培养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语文是百科之母,在发展学生语文能力的过程中,写作作为语言输出的一种有效手段,直接体现学生的语文能力。对于小学语文写
【摘要】仿写是指仿照给定的句子,或者仿照所给的语段、短文等进行造句写作。用俗语来说,仿写就是模仿写作,而模仿能力又是儿童天性所在。吕叔湘先生曾说:“使用语言是一种技能,跟游泳、打乒乓球没有本质的区别,任何技能都必须具备两点,一是正确,二是熟练。要正确必须模仿,要熟练必须反复实践。”教师在培养小学生语文写话能力时,应充分利用小学生的模仿天性,利用课文中文章段落的描写方法、修辞手法等,以提高小学生写作
【摘要】小学语文的课内外阅读主要是建立在语文教材上,以此向外扩展。学生在课堂中得到的应该是阅读的方法,将方法运用在课外阅读上。在小学生这个学习阶段,提高他们语文学习效率以及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是通过课内和课外阅读的有机结合实现的。其教学效果在学生的人文素养上体现出来,对这个年龄段学生的价值观培养也有很大的影响。由此可见课内外阅读的重要性。本篇文章就将对统编版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整合展开分析和研究。 
【摘要】想要学生主动、自愿阅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唤醒他们的阅读期待,我从创设阅读氛  围、图文并茂的绘本、亲子阅读、选择适合儿童身心发展的动画片等十个方面重点培养。  【关键词】兴趣;阅读;激发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以让学生主动阅读,兴趣才是最重要的。怎样才能让学生对阅读
【摘要】十九大报告在教育方面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因此,为了落实党的教育理念,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全能型人才,我们在教学上应积极地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然而要想拓展学生的知识广度就必须要引导学生多阅读,因为阅读是学生除课堂教学外,获取信息的最主要的方式,通过课外阅读,不仅可以有效地启发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