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偏心率、混凝土强度等级和加载龄期为参数,对2组钢管混凝土偏心受压构件进行徐变试验,并对常用的6种混凝土徐变预测模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偏心率的增大,钢管混凝土偏心受压构件最大徐变应变(近载侧)越大,偏心率与徐变应变的关系基本呈线性;混凝土强度等级越高,偏心受压试件的最大徐变应变(近载侧)越小,加载龄期为14 d的C40与C50试件相比较,前者在60,120,180,240 d的徐变应变较后者分别增大了12.2%、26.0%、21.7%和23.7%;加载龄期越早,试件的最大徐变应变就越大,C40的试件,加载龄期14 d在60,120,180,240 d的徐变应变较28 d的分别增大了15.8%、30.1%、21.1% 和16.8%.将7个试件及收集的16个试件的徐变实测值与6种常用徐变预测值相比较,结果表明结构用混凝土国际联盟fib MC2010、美国混凝土学会标准ACI 209R-92和欧洲国际混凝土理事会标准CEB-FIP MC90的预测精度较高;fib MC2010预测模型预测精度最高,其平均值和标准差分别为0.992和0.282;其次是ACI209R-92,其两者分别为1.102和0.381;再次是CEB-FIP MC90,其两者分别为1.167和0.327.根据研究结果,建议在结构设计中进行钢管混凝土偏心受压徐变计算时,采用偏安全的徐变终值预测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