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意隐喻理论的学术进路

来源 :现代外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b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蓄意隐喻理论为主流的概念隐喻理论开创了崭新视角,为话语分析与认知语言学、心理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的融合掀开了新篇章。本文在隐喻三维立体新模型的基础上探讨蓄意隐喻的定义、基本概念构成和理论假设,检视蓄意隐喻新论在六个方面已取得的成果及有待拓展的领域。
其他文献
1993年至1994年,“人文精神大讨论”由圈内而至圈外,席卷了中国知识界。那是中国知识分子在经历一个迷茫、痛哭、困惑阶段之后,开始慢慢审视自身,恢复活力,发出声音的开始。它所讨论的,至今仍是中国社会的一些具有根本性的大问题。  而王晓明,则是这一些讨论的“串联者”。    聊天制造媒体事件    《国家历史》:为什么要发起“人文精神”讨论?     王晓明:当时大家都很困惑,不知道怎么理解新的现
首先,人文文化是提高道德感、责任感的基础。道德感、责任感的提高,主要是依靠文化的积淀。高层次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感是建立在深厚的人文文化基础上的。当前,社会上存在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