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从兰州腹泻和正常儿童粪便标本中检测 Aichi virus,同时探讨 Aichi virus 与婴幼儿腹泻之间的联系.方法 根据文献发表资料,采用RT-PCR方法扩增 Aichi virus 3CD 片段,阳性产物经测序确定,并与已发表的该病毒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结果 在46份腹泻住院患儿粪便标本和299份腹泻门诊就诊患儿标本中各检出1例 Aichi virus,总检出率为0.06%,正常对照
【机 构】
:
730000,兰州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中国疾病预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从兰州腹泻和正常儿童粪便标本中检测 Aichi virus,同时探讨 Aichi virus 与婴幼儿腹泻之间的联系.方法 根据文献发表资料,采用RT-PCR方法扩增 Aichi virus 3CD 片段,阳性产物经测序确定,并与已发表的该病毒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结果 在46份腹泻住院患儿粪便标本和299份腹泻门诊就诊患儿标本中各检出1例 Aichi virus,总检出率为0.06%,正常对照儿童中未检测到 Aichi virus.2株病毒3CD区基因与已知参考株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均为97%,系统进化分析显示这2株病毒属于B基因型.结论 我国存在B基因型的 Aichi virus,但要明确我国 Aichi virus 的病原学及流行病学特点需要更多研究。
其他文献
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HSV)属嗜神经性的脱氧核糖核酸病毒,按其抗原性不同分为二类:Ⅰ型(HSV-1)主要侵犯口咽、扁桃体、眼、皮肤等部位;而Ⅱ型(HSV-2)主要侵犯生殖器部位,都通过上皮细胞传播,通过皮肤的破损,迁移到神经细胞,并在此潜伏.HSV-1主要潜伏在三叉神经节,发病时表现为口周面部的皮肤损害;HSV-2主要潜伏在腰骶神经节.但这两种病毒均可导致口周面
目的 了解南京地区儿童人偏肺病毒(hMPV)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及临床特征.方法 收集2009年8月至2010年7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住院及门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鼻咽抽吸物(NPA)及咽拭子(NPS)共642例,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检测hMPV M基因,将阳性PCR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同源性和进化分析.结果 642例标本中共检出hMPV阳性扩增产物35份,检出率为5.5%.
目的 探索我国河南省新蔡县既往献血人群中HIV-1病毒流行株env基因V3环顶端四肽多态性和pol基因原发耐药性变异特征.方法 套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PCR)扩增51例确认HIV阳性样本env、pol基因部分区段并测序,PCR产物纯化后克隆,挑选克隆株鉴定为阳性后测序,以MEGA(version 3.0)等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env基因V3环顶端四肽主要为GPGR、GPGQ、GPGK、G
目的 探讨抗病毒治疗对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短期转归的影响.方法 348例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及抗病毒治疗组,抗病毒组在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上加用抗病毒药物治疗(拉米夫定、恩替卡韦、替比夫定),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生存率及抗病毒治疗短期疗效差异.其中低病毒载量组173例(HBV DNA<105拷贝/ml)、高病毒载量组175例(HBV DNA≥105拷贝/ml).结
目的 为构建高通量乙脑病毒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平台,设计两套分别针对基因Ⅰ型和基因Ⅲ型乙脑病毒全基因组的型特异性引物.方法 根据GenBank公布的乙脑病毒全基因组序列为参考信息,设计了两套基因Ⅰ型和基因Ⅲ型乙脑病毒的基因型特异性扩增测序引物.并由其测定本研究室采集并分离得到的121株乙脑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含63株基因Ⅲ型乙脑病毒,58株基因Ⅰ型乙脑病毒.结果 设计得到基因Ⅲ型乙脑病毒全基因组扩增测序
目的 研制鼠抗人PD-L1功能性单克隆抗体,并对其生物学活性进行鉴定.方法 以前期原核表达的人硫氧还原蛋白-(PD-L1)融合蛋白为免疫原免疫BALB/c小鼠,利用杂交瘤技术进行细胞融合,Western-Blot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筛选阳性杂交瘤细胞,竞争抑制法ELISA实验鉴定抗体的特异性亲和力,小鼠腹水法作大量抗体制备.结果 获得4株能够稳定分泌特异性抗PD-L1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目的 了解2009年4-8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手足口病患儿肠道病毒的感染状况,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采集首诊手足口病159例患儿的咽拭子和疱疹液标本,以肠道病毒(EV)通用型、柯萨奇病毒A16(CA16)型、肠道病毒71(EV71)型核酸检测试剂盒,应用实时RT-PCR法检测标本中的肠道病毒.选取阳性标本扩增VP1区,产物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 (1)EV、CA16、EV71的阳性病
目的 对比重组假病毒法与活病毒法在评价抗HIV-1药物中的效果.方法 将pSG3△env质粒和带有ENV基因的质粒B01共转染获得重组假病毒.用重组假病毒分别与不同稀释度的药物共孵育,根据相对荧光单位的不同分析计算EC50、ED50.在P3实验室用活病毒分别与不同稀释度的药物共孵育,根据细胞病变程度的不同分析计算EC50.结果 用重组假病毒法和活病毒法分别检测抗HIV-1药物奈维拉平(NVP),其
目的 了解SZ9711株P粒子与唾液组织血型抗原受体(HBGAs)的结合模式.方法 从诺如病毒SZ9711株基因组中克隆P区基因片段并构建pGEX-4T-1原核表达质粒,在原核细胞中表达目的 重组蛋白并纯化,经溶血酶酶切后释放目的 蛋白.用EIA方法测定SZ9711株和VA387株P粒子与唾液HBGAs的结合情况.结果 SDS-PAGE电泳分析确定重组融合蛋白的表达,经纯化和凝血酶切后获得约38×
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是已知最强的肝纤维化促进因子之一,与肝纤维化的发生机制有密切的关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采集方便且含量丰富,对肝脏炎症病变和纤维化反应灵敏,因此本研究检测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PBMC中TGF-β1mRNA表达水平,同时检测PBM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