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极限概念对匀速圆周运动加速度与向心力公式之证明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wanfu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匀速圆周运动加速度公式的证明要涉及微分求导知识,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只求学生熟记,不要求掌握证明过程.显然,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对物理公式的深入理解,也不利于学生培养从数学角度解决物理问题的理念.基于此,提出采用平面几何和矢量代数知识、三角函数余弦定理及极限概念证明匀速圆周运动加速度和向心力公式的方法.所用知识点均能被高中学生理解和掌握,希冀对高中物理教学有所借鉴.
  【关键词】极限概念;匀速圆周运动;加速度;向心力;证明
  数学和物理学密不可分,自从牛顿在其经典论著《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里系统引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以来,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学说以及量子力学理论的建立都离不开数学工具的应用.一个学说能不能被广泛承认与接受,检验指标之一就是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可否完美解决实际问题并准确预测尚未发现的事实.可见数学作为基础工具学科的重要性.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匀速圆周运动加速度的公式仅要求学生熟记,而不求了解其证明过程.原因在于该公式的证明需要运用微分求导知识,这些知识超出高中学生所应掌握的范围.比如,哈里德等学者在《物理学基础》中给出的证明方法就涉及微分求导.
  为了加深高中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深入理解,树立从数学角度解决物理问题的理念,提出采用平面几何和矢量代数知识、三角函数余弦定理及极限概念证明匀速圆周运动加速度和向心力公式的方法,这些知识点均可被高中学生理解和掌握,仅供教学时参考.
  求证:匀速圆周运动之物体加速度a=v2r,向心力F=mv2r
  证明:如图1所示,设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之圆形轨迹的圆心为O,半径为r,线速度为v,该物体所受向心力为F,质量为m.
  证毕.
  【参考文献】
  [1]牛顿.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M].王克迪,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麦克斯韦.电磁通论[M].戈革,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1-621.
  [3]爱因斯坦.狭义与广义相对论浅说[M].杨润殷,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4]汪德新.量子力学[M].第3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5]哈里德,瑞斯尼克,沃克.物理学基础[M].第6版.张三慧,李椿,滕小瑛,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67-78.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个人资产的大量增加,从平衡收入差距的现实需要出发是否应该开征遗产税已成为社会及学术界研究争论的热点。同时,在我国遗产税的开征时机是
在硝酸生产中,如果锅炉给水泵的出口压力不足将导致汽包液位下降,影响安全生产。通过分析导致装置停车的原因,从工艺及设备两方面采取措施,初步解决了问题。
2016年5~10月,山东省畜牧兽医局按照农业部统一部署,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为期6个月,分3个阶段进行的跨省调运种用动物、乳用动物专项整治行动,目的在于从源头上切断动物疫病传
本文从整体上介绍文本分类系统的任务,简单描述文本分类的流程,并对文本表示、特征抽取和性能评价等关键环节常用的技术进行介绍。
【摘要】本文在概率密度函数估计的框架下对5种粒子群优化(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算法的性能进行了验证,它们分别是标准粒子群优化(Standard PSOSPSO),带约束因子的粒子群优化(PSO with a constriction factorPSOCF),高斯粒子群优化(Gaussian PSOGPSO),带高斯跳跃的高斯粒子群优化(Gaussian P
【摘要】 逆向思维是思维的创造性和独创能力的基础.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  【关键词】 数学教学;逆向思维;培养  下面就谈谈我在教学中是如何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  一、逆用定义、渗透逆向思维的思想  作为定义的命题,其逆命题一般总是成立的. 若能恰当地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研究它们的逆命题及其应用,帮助学生建立双向联结,这对培养学生产生积极的迁移和培养逆向思维是有好处的.
介绍巨化股份有限公司电化厂在备件技术、计划、仓储、供应链等方面的管理经验,以及取得的良好效果。
为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确定了高职语文教学课程创新的目标,优化教材,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思维品质、职业素质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