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贡艺术在文化交融中的传承与发展

来源 :文物鉴定与鉴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23456_ga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诸多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热贡艺术是各民族在交往交流交融的过程中逐渐产生和发展的。文章通过介绍唐卡、堆绣、坛城等艺术形式,来探寻热贡艺术在现代文化社会中的传承模式与发展前景,热贡艺术的繁荣发展对于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也具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热贡艺术;文化交融;传承;发展
  1 热贡艺术在民族文化中的意义
  在浩瀚如烟的历史文化长河中,热贡艺术犹如一颗璀璨的繁星,照亮了华夏文明。同仁①地区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以藏族为主,同时还有汉族、回族、土族、保安族等民族,不同民族间文化的交往交流交融形成了境内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地域特色,是海内外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相对富集的地区。数百年来,同仁地区一大批手工艺人们从事民间绘塑艺术,几乎每家每户都能够绘制唐卡作品。当地享有“中国活着的历史文化名城”“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中国民族民间艺术之乡”“世界唐卡之都”等金字招牌。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如今的同仁已然呈现出地域性、群众性、规模化、专业化等特点。
  闻名遐迩的热贡艺术是一种融合民族文化的艺术形式,它是一种不同民族之间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产物。民族文化是热贡艺术的精髓,是每位手工匠人净化心灵的妙药,民族文化中流传的诸多历史人物和传说故事都能成为唐卡艺术创作的源泉与动力,为热贡艺术的创作提供一定的借鉴。民间艺人们凭借自身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及其精湛的艺术造诣,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传说故事落笔生花、跃然纸上,他们希望在这个芸芸众生的世俗生活之中仍然保持一份对艺术与美的热忱和追寻。增进热贡艺术与国内、国际艺术间的交往交流交融,扩大热贡艺术在中国以及世界文化领域的影响力,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对热贡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不仅对其自身意义重大,而且对进一步丰富华夏文明、提高文化自信和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都具有全局性与前瞻性的作用。
  2 热贡艺术的表现形式
  热贡艺术包括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如常见的有唐卡、堆绣、壇城,除此之外还有泥塑、木雕、石雕、建筑彩绘等。热贡艺术经历了沧海桑田、时代变迁,唯一不变的是它独特的艺术价值及其深厚的文化底蕴。
  2.1 唐卡
  唐卡是一种绘于彩绸之上的绘画艺术形式,内容主要描绘各种人物及历史传说,相当丰富。唐卡的种类主要依据颜色进行命名,分为彩唐、黑唐、金唐、红唐等。唐卡绘画所使用的颜料均由天然矿物质研磨而成,如金银可研磨成金色、银色,珍珠作白色,玛瑙、藏红花作红色,绿松石作绿色等。之所以使用天然颜料,是因为使用天然颜料画出的唐卡作品不易褪色,能够保留较长的时间,因此,极具收藏价值。绘制唐卡要经历一系列的工序,包括绘前仪式、绷画幔、浆制、构思故事、绘色、勾线、开眉眼、缝裱、开光等。在画唐卡前,要静心洗手;绘画时,要心无杂念,专注作画,不时地含一下笔尖,用唾液的湿润与温度滋润颜色,好似将身体与意念融进画作之中;完成之后,再将唐卡送到寺庙开光,唐卡便具有了灵性。民间艺人们绘制的唐卡作品笔触细腻流畅,配色绚烂夺目,主题层次清晰,人物表情惟妙惟肖,常用于悬挂装饰之用。遵循如此复杂的流程绘制而成的唐卡作品,其艺术价值定然不菲。
  唐卡的学习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长年累月对生活的品悟和经验的积累。对唐卡绘画的初学者来说,一般要求先学习绘画男性形象,然后画女性形象。之所以这样规定,是因为女性形象比男性形象风格更加多变、要求也更高。大多数唐卡作品中表现的男性形象是慈祥、庄严的形态,而相比于男性来说,女性的面部表情、发型、姿态、穿着等更加变化多样。因此,只有先打好男性形象的坚实基础,进而才能勾画出女性的柔美姿态,这也是一个从一般到特殊的过程。比如,在作画时讲究男性的手和脸的比例是一样的,而女性的手的比例就比脸要大,显得更加纤细柔美,女性的头要画得如鸡蛋一般,比如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就是类似的一种姿态,只有从细节处着手,才能理解唐卡艺术所要表达的美和对“人”的理解。
  2.2 堆绣
  唐卡艺术还有一种独特的表现形式—堆绣。堆绣艺术是塔尔寺“三绝”之一,是将刺绣与浮雕完美融合的工艺美术品,它也是青海各少数民族不同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文化产物。
  堆绣是一种通过把不同颜色和图案的布块贴合而成的艺术表现形式。唐卡堆绣是运用手工技法绣上山峦、浪花、花鸟、云朵等形象,将纬纱和织物相互粘贴,从而形成一幅精美的艺术作品。堆绣题材有神话传说中的蟠桃会、八仙过海等。堆绣注重人物形态的塑造,讲究各色绸缎的选用配置。因此,完成的堆绣作品具有色彩艳丽、层次分明、神态逼真、生动活泼等特点。堆绣主要分为平剪堆绣和立体堆绣两种,在平剪的图像内垫上棉花或者羊毛,然后用针绣在对称的布服上,所堆绣的形象富有立体感和真实感,则被称为立体堆绣。完成一件堆绣作品通常要进行图案设计、剪裁、堆贴、绣制、个别图案部分上色等多道工序。大的堆绣作品需要五六年的时间,对画师的技艺是一种极大的考验。堆绣精湛独特的制作工艺需要长期的创作才能理解其精髓。将其挂于墙壁之上宛如一幅幅丝质的彩色浮雕,鲜艳醒目。
  2.3 彩粉、彩砂坛城
  坛城由藏医药的细砂制作而成,整体蕴含着“相对”和“对称”的概念。外围是圆,中心是方,外圆内方。圆形象征浩瀚无边的苍穹,圆形的循环,就像是万物流转不息、周而复始。方形代表气象万千的世俗世界。外围的图案围绕着中心聚集在一起,既表现了外部的真实世界,也展示了内在的精神世界。制作坛城时是将颜色各异的晶体细砂装进锥形铁管内,用铁器轻轻刮敲铁管,彩色细砂就会沿着锥管的纹路滴漏至平面上,重复数次便可连成一线,就这样由点成线、由线成面、由面成体,一座色彩绚丽、气势恢宏的坛城便建造完工。
  坛城中的颜色极富象征意义,讲究以五色代表五行,黄色表地、白色表水、红色表火、黑色表风、蓝色表空,颜色搭配的相互碰撞使坛城给人们带来一种神秘、恢宏的视觉和情感体验。坛城最外面一圈像火焰一样的图案叫太阳火焰纹,意即像太阳一样给人带来温暖和正能量。里面的一圈藏文蕴含着对家人朋友平安健康的美好祝愿。周围的圆形,四周都排有,代表不断循环。上下左右这四大天宫,由四大天王镇守,掌管财富、平安、运势和健康。最中间的位置,代表自己和家人。坛城的本意就是一种美好的祝愿,对未来生活充满憧憬,祈求生活美满、家庭幸福、驱灾驱难、万事顺意。   3 唐卡艺术在民族文化中的传承与发展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唐卡艺术在民间手工艺者的笔下得到了传承,正是因为创作艺人们内心的虔诚与敬畏,才能够摆脱世俗生活的干扰,潜心进行创作。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的同仁县是唐卡艺术的天堂,大大小小的热贡艺术文化宫便是唐卡艺术传承与发展的写照。在这里我们可以了解唐卡的前世今生,欣赏美轮美奂的唐卡作品,折服于手工匠人们巧夺天工的技艺。唐卡制作采用传统的绘画表现形式,遵循传统制作工艺。对于初学者,要进行五年系统的学习,从最简单的临摹到独立完成一幅巧夺天工的唐卡作品,这其中需要付出的心血非常人所及,这样才弥足珍贵,更加凸显唐卡艺术的价值。
  唐卡艺术在传承中历久弥新。这里的“新”主要是指唐卡教学模式的革新。从最初的拜师学艺到如今的规模化教学,改变了热贡艺术以家庭为单位世代相传的传承模式。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不同民族之间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频繁,这就要求藏族的唐卡艺人们除了要掌握自己的民族语言之外,还要学会通用语言—汉语。从此便扩大了唐卡艺术的影响范围,从最初的青海发展到全国乃至世界。在北京、上海、甘肃、拉萨等地均举办过中国唐卡艺术精品展,展出的有历届中国国际唐卡艺术节获奖作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堆绣、镶嵌工艺)大师的作品。近年来,唐卡艺术在发展的浪潮中不乏涌现出一些极具艺术价值的作品,作者之所以能绘制出如此精湛绝伦的唐卡作品,是由于日常生活经验的积累而得到的独到见解。每个人对艺术都有自己的领悟,仁者见仁。倘若身处唐卡艺术馆,放眼望去,满眼的唐卡作品看上去都是大同小异,但上前仔细观察就会发现细腻的笔触、饱满的颜色以及柔和的线条,无一不显示着手工艺人们对生活真意的阐释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些优秀的文化艺术作品不但让我们了解了唐卡艺术的前世今生,更突出彰显了文化自信。
  热贡地区有一些学校专门教授唐卡绘画,这些学校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逐渐摸索出独特的教学模式,他们接收了许多学生孤儿和单亲子女,免费为孩子们提供接受教育的机会,向他们教授唐卡绘画技艺,认真指导,耐心教诲,让这些孩子们拥有一技之长,成为将来能够对社会做出貢献的人才。这一举措不仅使贫困家庭有了经济来源,而且对社会和谐与稳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通过培养一代又一代的热贡艺人,使这个快要失传于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能传遍全国。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五十六个民族同心共力,共同开拓了祖国广袤无垠的领土,我们有幸在这片净土之上出生、成长。从古至今,我们华夏儿女不仅创造出灿烂的物质文明,而且还创造出了璀璨的精神文明,物质终有枯竭的一天,但精神不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增强各民族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身份认同和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祖国认同,可以让唐卡艺术在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大家庭里生根发芽、枝繁叶茂。因此,这更需要我们进一步把各族人民群众紧密团结在党中央的周围,只有把小我融入大我,才会有海一样的胸怀、山一样的崇高。热贡艺术只有符合时代发展潮流,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大家庭当中,才能得到长久的发展。各民族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中华民族才有希望,各民族才有未来。热贡艺术是各族人民群众共同的智慧结晶,加大对唐卡艺术的宣传力度和保护力度,让更多的公众认识和了解唐卡艺术的独特魅力。
  为促进唐卡艺术的可持续发展,首先,政府部门要在唐卡传承合作中发挥主导作用。政府应当支持鼓励唐卡的设计创新、机构创新,促进热贡唐卡朝着多元、正向发展,吸引更多年轻人了解藏族相关文化、历史及艺术,起到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其次,要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对热贡唐卡市场的监管。要保护唐卡艺人的合法权益,尤其是优秀的唐卡艺术家正在不断流失,难免会使热贡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受限,所以必须为唐卡创作提供一个优质的外部环境和制度保障。再次,要加快文化遗产向文化产业方向的转变和发展,打破被动的政府保护状态,加强内外联动。对内以文化生态保护区为依托,在尊重热贡文化内核的基础上,探索产业化发展的全新模式;对外加强与世界文化交流,以展览、演出等形式宣传热贡文化,让唐卡艺术走出青海,走向世界,提高热贡唐卡的知名度,实现“文化蓬勃发展带动经济活跃增长,经济活跃增长助力文化蓬勃发展”的有机一体产业化模式。最后,各高校、各科研机构必要时展开与热贡文化相关的课题研究,深入讨论热贡文化的展现形式、相关艺术人员的培养方式、热贡文化产业经济的发展模式,以更有活力的姿态展现唐卡艺术的发展。
  4 结语
  热贡文化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分支,其传承与发展是与时俱进的。对于传承,地域性的考量必不可少,首先需要尊重藏族文化风俗与习惯。更重要的是不能仅限于对唐卡作品进行保护,要从源头出发,既要防止优秀唐卡艺术家的人才流失,还要注重人才的培养,以免故步自封;对于发展,国家要大力扶持文化产业创新发展,要坚定文化自信,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急于求成,从市场需求、政府监管、产业模式、产品宣传、对外开放等方面全方位探求一条适合于热贡艺术发展的道路,让这一传统文化跟随时代的脚步,真正地在文化交融中得到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夏红梅,陈通,许凯渤.“非遗”传承中的多元合作何以形成?—以热贡唐卡为例[J].青海民族研究,2020,31(2):108-113.
  [2]邓启耀,邓圆也.活态博物馆的艺术精神与文化传承—以青海年都乎寺清代壁画和唐卡的保护为例[J].文化遗产,2020(2):38-45.
  [3]姚亚琪.热贡唐卡的发展与传承—以非遗传承人娘本为例[J].艺海,2020(1):124-126.
  [4]鄂崇荣,李卫青,张筠.青绣文化的保护与产业发展研究[J].青藏高原论坛,2019,7(4):1-5.
  [5]蒋志昂.青海地区唐卡堆绣图案在文创产品中的应用研究[D].西安:西安工程大学,2018.
  [6]张明艳.热贡唐卡文化产业发展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8.
  [7]袁建勋.藏密坛城文化艺术研究[D].兰州:西北民族大学,2007.
  ①同仁,藏语称“热贡”,意为金色的谷地,位于青海省东南部,黄南藏族自治州东北部。
  【作者简介】孔玉莹,女,汉族,山东烟台人,青海师范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通讯作者】李美华,女,河北石家庄人,青海师范大学教授,任职于高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研究方向:发展心理学。
  【基金项目】2020年度省社科规划一般项目“青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项目编号:20045。
其他文献
摘 要:地球资源在近些年来被不断开采,导致能源危急日益临近。为避免能源发生枯竭,需要不断研究能源的再生与可持续利用。风-光互补发电系统,作为借助太阳能和风能实现互补的系统,为缓解能源枯竭与环境恶化发挥了重要作用。而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应用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的不足,例如对电压的控制以及能源的转化等,还需要不断地研究和改进,从而为节能减排做出更大贡献。文章介绍了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概念及其优势,阐述了
摘 要:文章论述了一种利用外设HC-SR04超声波组件设计的基于MSP430G2553的超声波倒车雷达监测系统。系统能实时检测汽车尾部与障碍物的距离,并在MSP430G2553拓展板上用LCD动态显示实时距离,实现了对当前测量距离的显示,对倒车安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经实验验证,该系统最大测量距离为3.5 m,并且具有成本低廉、非接触性好、反应速度快、可靠性强、适应性好、操作方便的特点。  关键词
摘 要:在卫星通信系统的信道加密业务中,通常使用FPGA的UART通信实现CPU与保密机之间的交互。文章介绍的UART通信模块,是一种新颖的串口发送和接收的FPGA设计,仅由Verilog中简单的always块就能实现,证明此方法的操作简单且实用性强。仿真测试验证收发模块可实现可靠的全双工串口通信,更容易满足实际设计的需求。  关键词:FPGA;UART通信;always块  0 引言  在卫星通
摘 要:在高校图书馆管理中,通过应用区块链技术,能够有效促进图书馆学科服务模式变革创新,创建用户参与的图书馆资源建设,使得图书馆能够加快精准学科服务模型建设。文章对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中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方式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区块链技术;信息资源  0 引言  高校图书馆数字化信息资源建设复杂程度比较高,所需时间比较长,虽然各大高校均对图书馆数字化信息资源建设有深入研究,并且获得
摘 要:教室是教书育人的主要场所,为了将现代化技术引入教室设计,文章开展了三维虚拟视觉在教室设计中的应用研究。通过对应用三维虚拟视觉技术设计教室意义的分析,提出布设三维虚拟视觉教室功能属性的设计行为,结合智能课堂系统,动态化地抓取各类学习相关数据,为老师精准提供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数据,从而使教室进一步体现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中心的核心教育理念。文章从基础性教室构成、支撑性设备构成、综合管理设备、综
摘 要: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不仅加强了各国之间的联系,同时也对各国的经济发展和科技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我国已经度过了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期,但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计算机应用技术并没有大范围普及,同时其具体应用也受到了一定制约。文章对计算机及其应用技术进行了简要分析,并针对新形势下计算机应用技术如何更好地进行创新实践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新形势;计算机应用技术;创新实践  0 引言
摘 要:随着高职院校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设置的大幅度增长,专业建设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文章通过分析目前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培养多样化的教师队伍、准确定位培养目标,定位就业去向,构建课程体系,转变思维,打破专业壁垒,推动大数据专业的进一步发展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高职;大数据专业建设;问题;策略  0 引言  信息技术的浪潮席卷而来,促使了一系列变革的发生与落地,在这些技术当中大数据以熟
摘 要: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运行发展速度及质量持续提升,这与计算机及其网络化相关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密不可分,而在当今大数据日益融入人们日常生产生活的整体宏观大背景之下,如何科学有效及合理有序地做好做实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措施,逐渐成为社会各个层面需要给予足够正视的重要问题。文章在对当前大数据时代下计算机网络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阐释的情况下,针对性地提出相关优化调整措施及建议。  关键词:大数据
摘 要:云计算技术不断发展,其中,云桌面技术的发展为高校计算机机房建设和改造提供了全新的方案。文章提出一套基于VDI桌面云代替传统PC主机的高校计算机机房建设方案,并从能耗、管理方式、安全性等角度分析基于VDI的桌面云架构及其相对传统PC主机的优势。  关键词:云桌面;计算机实验室;VDI  0 引言  随着高校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高校开始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对于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