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种诱抗剂诱导烟草抗叶枯病的效果

来源 :农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azwsx07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明水杨酸、赤·吲乙·芸苔、香菇多糖和氨基寡糖素诱导烟草抗叶枯病的效果.[方法]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结果]水杨酸诱导10 d抗病效果最好,为51.07%;赤·吲乙·芸苔诱导20d抗病效果最佳,达57.31%;赤·吲乙·芸苔和氨基寡糖素能有效促进烟株生长;水杨酸在感病初期显著提高烟叶POD、SOD活性;赤·吲乙·芸苔和氨基寡糖素显著提高烟叶蛋白质含量,降低其细胞膜损伤程度,在发病中后期POD、SOD和CAT活性较高.[结论]0.136 mg/L赤·吲乙·芸苔和100 mg/L氨基寡糖素诱抗效果较好.
其他文献
[目的]降低氟噻虫砜的合成成本,提高合成效率.[方法]以二硫化碳为原料,制得二硫代氨基甲酸铵,经环化、取代、氯化、氧化得氟噻虫砜.[结果]化合物结构经1H NMR确认,对环化反应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最佳反应条件:n(二硫代氨基甲酸铵)∶n(氯乙醛)∶n(浓盐酸)为1∶1∶1.5,2-巯基噻唑收率为88.3%,目标产物总收率为51.5%.[结论]该合成工艺步骤短,所用原料易得,产品收率高,安全环保、可实现工业化生产、符合绿色经济的要求.
[目的]建立甘蔗中溴氰虫酰胺残留量测定分析方法,研究溴氰虫酰胺在甘蔗中的残留消解情况.[方法]甘蔗样品经乙腈提取,通过改进的QuEChERS方法净化,采用超高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进行检测.[结果]溴氰虫酰胺在0.005~0.25 mg/L质量浓度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2为0.9991).添加质量分数0.02~0.4 mg/kg范围内,蔗叶中溴氰虫酰胺的回收率为83.1%~110.1%,相对标准偏差为2.38%~7.98%;蔗茎中溴氰虫酰胺的添加回收率为88.2%~109.2%
[目的]制备一种具有高叶面利用率的吡虫啉纳米棒.[方法]采用湿法介质研磨结合正交试验设计制备吡虫啉纳米棒,通过粒径、Zeta电位以及扫描电镜对吡虫啉纳米棒进行表征观察,并通过测定表面张力、接触角以及滞留量对吡虫啉纳米棒进行润湿性评价.[结果]吡虫啉纳米剂型呈棒状结构,平均尺寸为289 nm,Zeta电势为-39.3 mV.纳米棒的表面张力和接触角远低于市售水分散粒剂,且滞留量较高.[结论]与市售剂型相比,毗虫啉纳米棒具有更好的润湿性、滞留性和叶面利用率.
[目的]为获得33%螺虫·噻嗪酮悬浮剂的最佳配方.[方法]将原药、润湿分散剂、增稠剂和分散介质混合剪切均匀,使用砂磨机进行湿法研磨,并对上述助剂进行筛选.[结果]最终确定了33%螺虫乙酯·噻嗪酮悬浮剂的最佳配方:螺虫乙酯11.0%、噻嗪酮22.0%、分散剂SC-60为4.0%、润湿剂SC-65为1.0%、乙二醇4.0%、黄原胶0.1%、硅酸镁铝1.0%、苯甲酸钠0.2%、有机硅消泡剂X-70550.2%、去离子水补足.使用本配方研制的33%螺虫乙酯·噻嗪酮悬浮剂对柿棉蚧进行防效测定,使用剂量为147~33
有机氯农药(OCP)是常见的内分泌干扰物和持久性环境污染物.这类农药(滴滴涕、狄氏剂、林丹等)被视为对人类健康最有威胁的化学品之一,确定它们对环境安全和人类健康的潜在危害是一项相当大的挑战.不良结局通路(Adverse outcome pathway,AOP)是近年发展的风险评估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旨在支持将通路特定的机理数据转化为与评估和管理化学品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风险相关的响应.通过整合来自人类和动物的数据及已公布的AOP信息,分析总结了OCP相关端点的AOP框架,确定了风险评估需要关注的领域.
[目的]制备一种分散性好、悬浮率高、持效期长的阿维菌素可湿性粉剂.[方法]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接枝羧甲基纤维素钠(CMC-g-PMMA)为载体,负载阿维菌素.[结果]可湿性粉剂再分散于水中呈现为平均粒径约为115 nm的球体;悬浮液的粒径和PDI小,分散性好,Zeta电位绝对值大于50 mV,有利于体系的稳定贮存;CMC-g-PMMA提高了AVM的抗紫外性能,AVM原药在经过60 min的强光照后,有效成分仅剩余11%,而被封装于CMC-g-PMMA中的AVM仍有25%;药物释放符合First-order和
环境DNA(eDNA)是指环境中所有被发现的生物DNA的混合.eDNA技术可以通过对提取的环境样品进行DNA测序,反映生态系统中的群落或物种组成信息.相较于传统的基于形态学鉴定的生物监测方法,eDNA技术具有简单高效、灵敏度高、环境友好等优势,是未来水生态环境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对eDNA技术的操作流程、在水生态环境研究中的应用及技术局限性进行了综述,并对eDNA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目的]研究烟碱类杀虫剂烯啶虫胺对中红侧沟茧蜂的毒性.[方法]采用管测药膜法测定烯啶虫胺对成蜂的急性毒性及安全性评价、成蜂体内2种酶活性影响;采用茧浸渍法和管测药膜法测定3种亚致死浓度(LC20、LC15、LC10)的亚致死效应.[结果]药后24、48 h烯啶虫胺对中红侧沟茧蜂的LC50值为0.04、0.03 mg/L;处理后的成峰寿命、羽化率、寄生率、成蜂体质量较对照组有所降低,LC10处理组的羽化率、寄生率分别降低了33.34%、19.00%,LC15、LC10处理组相较对照组分别激活了8.8%、1.
[目的]旨在明确不同药剂对马铃薯蛴螬的防治效果及果实防效,并确定施药时期和用量.[方法]选择1%氯虫苯甲酰胺·氟氯氰菊酯颗粒剂、2%噻虫胺·氟氯氰菊酯颗粒剂、2%噻虫胺·嘧菌酯颗粒剂、0.5%噻虫嗪颗粒剂4种药剂,采用撒施法进行田间试验.[结果]在所选4种药剂中,2%噻虫胺·氟氯氰菊酯颗粒剂的防治效果最好,300、375、450 g a.i./hm2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9.00%、91.32%、92.87%.且有效成分450 g a.i./hm2处理的果实防效达到91.84%.[结论]2%噻虫胺·氟氯氰菊酯
[目的]为了研究腐霉利在韭菜上的残留消解规律,探明韭菜中腐霉利频频超标的原因.[方法]设计了大棚和露地2种栽培模式下韭菜中腐霉利残留消解规律研究的田间试验.[结果]使用已登记的50%腐霉利可湿性粉推荐剂量高剂量(450 g a.i./hm2)施药1次后,在大棚栽培模式下第35天、露地栽培模式下第21天,韭菜中腐霉利残留量仍然大于最大残留限量(0.2 mg/kg),2种栽培模式下的半衰期分别为6.8~7.0、4.8~5.3 d.而北方韭菜的生长周期普遍为20~35 d,因此当使用了腐霉利来防治韭菜中的灰霉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