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活力与创新动力

来源 :新经济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tong8595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转型,应该转到哪里去?我的理解是,转到让人们不光“吃得饱”、还要“睡得香”。芸芸“饱食者”之中,有几个人敢说,自己睡得香,晚上还能美梦连连?
  “睡不香”还算好的,“睡不着”就更麻烦了。中国不在少数的企业家都属于“睡不着”的状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前些年发布的《中国企业经营者成长与发展专题调查报告》,显示中国企业家有时出现或经常“烦躁易怒”的占70.5%,“疲惫不堪”的占62.7%,“心情沮丧”的占37.6%,“疑虑重重”的占33.1%,“挫折感强”的占28.6%,“悲观失望”的占16.5%。
  这么看来,经济社会的转型从结果上讲,核心是企业家的生态问题得到改善。换句话讲,经济转型的核心,首先要实现企业家的心智与精神状态的健康转型。
  经济社会的转型,除了发挥正确政策的正确引导以外,这时候特别需要强调一个观点:尤其应充分信任企业家、尊重企业家,营造一个阳光的企业家成长氛围,自主发扬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及企业家的创业精神。而且,也只有发扬“企业家精神”,才能在经济舞台上各司其职唱好这出“主角”的大戏,跟上这个时代浩浩荡荡的新经济潮流。恰恰在这一点,在急功近利的氛围内,是最容易被忽视的。
  市场经济之所以能够长期拥有活力,根本就在于创新。而这个创新的来源,就涉及到“企业家精神”,熊彼特专门创造了一个“创造型毁灭”的词语,来描述市场活力来源和经济发展规律。他率先把创新和“企业家精神”引入到经济学当中,最早阐述了创新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动力。
  “企业家精神”是诱发和促进制度变迁的基础因素,也是技术创新的巨大动力,应着力从制度安排上来培育“企业家精神”。谈到这里,可能有一个倾向或误区,就是有些人认为,谁在全球金融危机中没受到正面冲击,就说明比欧美等国家更能应对自如。实则不然!打个比方:看到别人游泳时不小心呛水,就为自己不会游泳而暗自窃喜。这种判断的价值观与心态,是一种怎样的状态?殊不知,没呛水也可能是因为不会游泳。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国家,都不能把自身缺陷和不足作为优势总结。在全球化大潮里,“游泳”的本领是必须学会的。
  回过头来,我们要说,经济的长足发展,企业的永续经营,终究都要靠“企业家精神”,才能永葆活力。之所以如此强调“企业家精神”,实在是因为国内对这一块的重视不太够,所谓的创新一直处于自上而下的供给状态,往往不是从现实的或潜在的市场需求出发的。故而呼吁今后能从根本上改变,尽可能朝向市场需要的导向出发,服务于企业家,激发“企业家精神”,从而真正让这只“看不见的手”来决定资源配置,源源不断地实现创新。
其他文献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节日。每当此时,人们都希望全家人能够喜气洋洋、快快乐乐地放松,休闲几天,同时也尽享天伦之乐。可是从历年春节的情况来看,总有些人因不注意节日期间的养生而导致各种身心疾病。未雨绸缪,防患子未然,这里,我们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在节日之前给广大读者提个醒。    给身体做个“总结”    北京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体检中心主任医师黄志平:大多数人一年到头都忙忙碌碌,虽然自感没有什
提高热锻模具质量和使用寿命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其影响因素众多。只有从理论上和实践上系统地深入地研究工模具的工作条件、失效特征和原因,掌握工模具材料的成分、组织、
天气炎热,身体散发水分增多,人就要特别注意补充水分了。可对于喝什么来补水为好,讲究却是颇多的,做到喝得科学合理、喝得营养健康。在选择时一定要特别注意。    喝水五注意    李时珍认为:“饮食者,人之命脉也”,“水去则营养竭”,是说没有水人体就会枯竭。人尽管需要水,若喝得不是时候,喝的方法不对,也会生毛病,影响健康。喝水的学问,一是不要喝生水,因为生水有各种各样的细菌、对人体有害的微生物和矿物质
<正>本文介绍一种采用单片机技术控制的数据采集系统,由硬件电路和应用软件程序组成。单片机采用 89C51芯片,主频6MHz晶振时钟。由2864A EEPROM芯片作为外部数据存储区的扩展
会议
<正>任何个人或企业要投资开拓,介入任何一个行业或产品的经营或运作,首先要经过对该行业或产品的深入细致的背景或市场的调研,预测其风险和收益的比例关系及市场的前景!中国
会议
今年教师节最大的新闻,是“新经济旗手”的交接班预告.选择在教师节这一天,提前一年公布阿里的传承计划和自己的“交棒”时间,马云老师不可谓不用心.虽是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
出生前或新生儿期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脑损伤,临床表现为非进行性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可伴有癫痫、智力低下,行为和心理异常等,一旦发展成脑瘫多不能治愈,终身致残,如果能尽早采
会议
目的:本文探讨道路交通伤的特点及其现场急救新概念。引用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有关论文及著作,提出急救新概念。应用现有的先进科技手段,使交通伤现场急救方案更趋合理,提高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