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多重引物PCR技术检测O157∶H7毒力基因

来源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对江苏省6个不同地区不同宿主动物中分离的O157∶H7菌株进行毒力基因的检测分析.方法 应用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的多重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以志贺样毒素(SLT2和SLT1)基因、"粘附抹平"因子eaeA基因和溶血素(hly)基因为靶基因进行检测.结果 江苏省分离的O157∶H7菌株毒力基因携带率为56.5%,不同地区的分离株携带率有所不同,个别地区高达90%以上,有的地区则未检测到带毒力基因的菌株,这一结果与不同地区发病率的高低有平行的关系.疾病高发地区,菌株毒力基因携带率达85.7%(36/42),低发或散发地区为52.6%(10/19),非流行地区为8.3%(2/24).不同的宿主动物分离株其毒力基因携带阳性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羊>牛>猪>鸡.仅有的一份兔粪便标本分离株也检出毒力基因.菌株毒力基因图谱以SLT2+eaeA+hly为主,占79.2%,其次为SLT2+SLT1+eaeA+hly和SLT2+hly,分别占16.6%和4.2%;有毒力基因的菌株均有hly和SLT2,绝大多数菌株有eaeA基因,携带SLT1的菌株则较少,这与国外一些报道有所不同.结论 O157∶H7 毒力基因图谱是一个重要的分子流行病学标志,应用多重引物PCR方法检测O157∶H7 毒力基因,简便、快速、特异、敏感,对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制定预防和控制对策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免疫应答最基本的单位是免疫细胞 ,而免疫细胞膜表面的膜分子则承担着免疫识别和将细胞外的信息传递到细胞内两个最基本的功能。1 免疫膜分子胞膜外区主要的识别结构域在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