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教职工心理健康和主观幸福感调查

来源 :中国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c1987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和正性负性情绪量表,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阶段,对128名高中教职工进行调查,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以一个整合的视角分析心理健康状况并探索心理健康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症状自评量表各维度及总均分与生活满意度存在显著负相关,与消极情绪存在显著正相关,消极情绪和生活满意度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回归分析发现,预测生活满意度时,只有恐怖因子进入回归方程,预测消极情绪时,躯体化、焦虑和敌对三个因子进入回归方程,预测积极情绪时,无任何因子进入回归方程,消极情绪可以显著预测生活满意度,模型解释率为19.8%。
  关键词 心理健康;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高中教职工
  作者简介 王晓娜,山东省济南第十一中学
  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学者致力于探索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Diener认为主观幸福感是评价者根据自定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包含生活满意度、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生活满意度被定义为个体对不同生活领域(如关系、工作/学业、健康、生活意义和目的)的总体评价,可看作认知维度,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则是对情绪维度的描述。
  依据积极情绪拓展一建构理论,当一个人使用积极情绪所激活的资源面对生活挑战和机遇时,会获得想要的结果,生活满意度会提高。以397名大学生为被试的研究发现,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都在乐观主义和生活满意度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积极情绪和生活满意度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40,消极情绪和生活满意度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36。
  研究者克服传统心理健康精神病理学模型过度关注消极心理状态,提出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主张将心理健康积极指标的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健康消极指标的心理疾病同时纳入心理健康的评估体系中。本研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和主观幸福感相关量表,从消极和积极两个层面同时探讨高中教职工的心理健康问题。
  基于以上的分析,提出以下假设:高中教职工心理健康各维度和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高中教职工的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对生活满意度有显著预测作用。在疫情防控背景下,了解高中教职工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可丰富和深化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另一方面对掌握教职工心理动态,消除心理困扰,增强主观幸福感,进行积极心理干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阶段,从山东省济南市某高中抽取教职工130名,进行集体线上网络测试,有效答题人数128人。其中男性43人,占33.6%,女性85人,占66.4%;教龄1~5年21人,占16.4%,教龄6~10年15人,占11.7%,教龄11~15年10人,占7.8%,教龄16~20年27人,占21.1%,教龄21~25年16人,占12.5%,教龄26~30年20人,占15.6%,教龄30年以上19人,占14.8%;二级教师26人,占20.3%,一级教师56人,占43.8%,高级教师36人,占28.1%,非专任教师10人,占7.8%。
  (二)研究工具
  1.症状自评量表
  症状自评量表,简称SCL-90,共90个项目,涉及9个症状因子: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對、恐怖、偏执、精神病性。采用5级评分制(0~4级),0=从无,1=轻度,2=中度,3=相当重,4=严重。参考标准:若总分超过160分,或阳性项目数超过43项,或任一因子分超过2分,可考虑筛选阳性,需进一步检查。我国学者曾对全国13个地区1,388名正常成人的SCL-90得分进行了分析,建立了成人常模和分界值。
  2.主观幸福感量表
  主观幸福感量表由生活满意度量表以及正性负性情绪量表三部分组成。生活满意度量表由Diener等人编制,包括5个项目,7分制,从1(完全不同意)到7(非常同意),量表分为各题目的总分,得分越高说明生活满意度越高,问卷的总得分在5~35之间。31~35=极为满意,26~30=满意,21~25=有些满意,20=中间状态,15~19=有些不满意,10~14=不满意,5~9=极为不满意。正性负性情绪量表包含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两个维度。积极情绪量表由10个形容词组成,消极情绪量表由10个形容词组成。采用五点计分法(1代表非常轻微或根本没有,2代表轻微,3代表中等强度,4代表强烈,5代表非常强烈),得到两个10~50的分数。要求被试根据自己近1~2星期的实际情绪情况作答。
  (三)施测
  自编问卷,在统一指导语的基础上,进行集体网上施测,被试独立答题,问卷星后台收集数据。
  (四)数据处理
  使用SPSS26.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采用的统计方法有描述性统计、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
  三、研究结果
  (一)高中教职工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1.高中教职工心理健康状况与全国成人常模比较
  由表1可知,高中教职工整体心理状况良好,未有任何因子的均分超过2分。进行SPSS的单样本t检验,与全国成人常模分析比较得出,教职工的躯体化症状显著高于全国常模(p
其他文献
孙彩平,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教育学会德育学委员会副理事长。  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是最受老师们关注的问题。在备课中,在确定教学目标、研究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教师们最花心思的地方是活动的设计和教学策略的制定。在观摩课中,好的教学策略与活动设计会让人眼前一亮,能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  但是,如果问老师们如此关注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的原因,常听到的解释有:(1)引起学生的兴
:张局长,您好!据我们了解,天桥区教体局开展了“天桥e家”家长学校建设的实践探索。请问,天桥区如此重视家长学校建设工作是出于何种原因呢?  张萍:家庭教育是孩子健康成长的起点和基础,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教育开展得如何,不仅关系到孩子的终身发展,而且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更为重要的是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首先,推进家长学校建设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
依据教育生产函数框架,《2018世界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总结了“学习危机”的三个主要成因。首先,家庭教育投入是影响教育结果的重要因素,家庭教育质量不仅影响学生婴儿时期大脑的生理发育,更决定学生在进入学校后的学习效果。第二,学校教育投入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重要保障。第三,学校管理方式决定着不同类别教育投入的融合效率。《报告》总结归纳现有各地区的成功實践经验,认为高效高质的教育系统通常由三个
约翰·杜威曾指出:“如果用昨天的方式教今天的学生,我们就毁了他们的明天。”新一代学习者作为互联网原住民,自然会参与到“信息技术 教育”的学习范式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在这样的世界里,教师最不需要教给学生的就是过多的知识和信息。纯粹的知识本身不再是学生成长过程中要学习的最重要的东西。现代教育仍然过于强调知识学习的重要性,而质疑精神和创造性思维的养成、道德修养和价值观的塑造等作为学生成人的根本,都需要教
摘要人工智能自诞生以来,理论和技术日臻成熟,在教育领域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功利化诉求不断扩张的当代社会,人工智能推进了教育传授标准化知识的“工具化”历程,人的个性和本质由于技术理性的异化而越来越模糊。为此,讨论在人工智能背景下,如何使教育更好地践行“成人”这一使命更加有意义。  关键词人工智能;教育成人;育人使命  作者简介杨世玲,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本科生  随着经济、科技的不断
近些年,已经有很多学者提出在教师培训中开展国际比较教育課程,但事实证明,在教师培训项目中与之相关的课程却很少。近日,一项研究以美国北园大学为例,通过对14位教师进行访谈,调查他们对于国际比较教育课程的态度。所有参与访谈的教师均认为在培训中加入国际比较教育的内容是很有必要的。第一,国际比较教育课程有助于让教师对世界各国的教育有一个总体的系统认识,包括对不同的教育文化、教育理念、教育哲学、教学方法等。
在“家校社三方协同”的育人体系中,学校、家庭和社会分别以不同形式占据了孩子的生活,形成一个系统、完备的时空体系。学校是教育主阵地,家庭是人生第一所学校,社会是谋生大环境,无论哪方面教育出现盲点,都将使教育出现时空断裂。因此,构建“家校社三方协同”的德育体系,有利于实现教育时空闭环,实现德育效果的最大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在家校社三方协同的育人体
将党史学习与思政课本剧有机结合,寓史于剧,实现思政人物从“跃然纸上”到“跃然台上”,再到“跃然心上”,于“有声”“有色”“有形”中“润物”,党史学习教育才会更生动、更入心、更落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中学开展党史主题思政教育,关系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探索将党史主题思政课与课本剧相结合,将党史学习教育以舞台活动形式立
重庆市荣昌区安富中心小学坐落于素有“烧酒房”和“西部陶都”之美称的安富镇,由进步人士杨曾吾先生1923年创办,多年来,一代代“安小人”不断探索,经过近百年的风雨洗礼,学校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安富小学近几十年来一直把学习雷锋精神放在德育工作的首位,秉承“用雷锋精神育人”的办学理念,积极营造“学雷锋 做传人”的育人氛围,形成了“三个阵地、四种精神、五项活动”的学雷锋德育育人模式。  一、学习雷锋精神
可以说,“分享观点”中的问题就是引导学生在理解、分析与综合比较别人的观点后,学会形成自己个性化的、理性的判断,并且要有理有据地加以陈述。  批判性思维在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教育界都普遍受到重视,并且已经成为当前国际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自杜威于1910年倡导“反省性思维”以来,美国的学校教育一直强调培养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能够自主地判断并处理信息的公民[1]。作为承担美国公民教育的社会科课程,它是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