掺橡胶颗粒充填体的损伤模型建立与试验研究

来源 :矿业研究与开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aymu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如何处理废弃尾砂和废旧橡胶,提出在尾砂中掺入橡胶颗粒用于矿山充填.借助损伤力学,运用Weibull统计分布理论,建立了含橡胶颗粒充填体的损伤本构模型和损伤演化方程,探究了含橡胶颗粒充填体受荷损伤演化规律;通过掺入橡胶颗粒的干燥和潮湿两种充填体试样开展了无侧限压缩试验,结果表明:所建含橡胶颗粒充填体损伤本构模型理论曲线与试验曲线高度吻合,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掺入橡胶颗粒会增加充填体的塑性,提高其峰值后应力,且在潮湿充填体中塑形更加明显,但含橡胶颗粒充填体在获得较好延展性的同时,也会牺牲一定的强度;橡胶颗粒在潮湿充填体中会加剧损伤演化过程,在干燥充填体中会削弱受荷损伤的积累.
其他文献
综合部分地区及多个抗震支吊架生产厂家的生产情况,及不同项目的支吊架安装情况,对比各厂家抗震支吊架零部件的生产工艺,及各地不同项目的安装质量,介绍建筑抗震支吊架的生产与施工现状;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展望了抗震支吊架结构优化方向及应用前景。
作为一种新型、高效的预制装配式技术,预制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能缩短建造工期,提升建筑品质,提高抗震性能。在构件设计阶段,研究连接节点设计、PC构件深化设计和BIM协同设计;在构件生产阶段,研究构件的各项技术参数、全过程生产工艺及信息化应用,保证了PC构件顺利生产,提升了构件生产质量和效率。
印痕法现场检测钢材强度技术,是通过硬质合金球在建筑钢材表面施加一定的压力,在钢材表面产生印痕,通过检测印痕直径推定建筑钢材强度的技术。通过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5角定加荷时间、加荷大小、表面处理等印痕法测试关键参数和标准试验方法,研发了用于现场检测的便携式仪器,获得印痕直径-钢材强度曲线,实现了钢材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的推定,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印痕法现场无损检测钢材强度技术体系。
在深基坑支护设计时采用留土开挖的方法,能有效地降低支护结构的内力和位移,节省工程造价.该文以武汉凯德广场古田项目深基坑为工程背景,利用有限元软件MIDAS GTS对不同开挖深度,不同留土高度、宽度的双排桩开挖支护进行模拟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留土的高度和宽度的增加,双排桩的内力和位移显著减小;留土高度的变化对双排桩内力和位移的影响大于留土宽度的影响;当留土宽度增大到0.5倍开挖深度后,继续增大留土宽度对双排桩的影响很小;留土对坑底土体隆起位移的影响较小.研究成果可为深基坑双排桩支护留土开挖优化设计提供依
针对现有窗户提取算法中鲁棒性不高,边界规则化过程复杂的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格网的窗户边界提取方法。首先采用PCA算法计算局部邻域内三个特征值,依据三个特征值的关系可完整提取建筑墙面点云;其次对墙面点云划分格网并二值化,粗提取窗户边界;然后基于粗提取的窗户边界格网统计分析,精确提取出窗户边界并二次建立格网;最后合并同一窗户的子窗户区域完成窗户边界的提取。经实例分析验证了该方法提取窗户边界的准
针对倾角处于20°~30°,厚度在10 m~15 m范围内的缓倾斜中厚不稳固难采矿体,用进路法可以安全开采,但充填时频繁的接顶严重影响产能,分层充填开采效率虽高,但人员设备的安全无法保障.通过研发分步骤交错式上向分层充填采矿法,巧妙地将分层和进路两种方法结合在一起,既能发挥分层开采生产能力大的优势,又使进路开采后的充填接顶工作的安全得到很大程度的保障.现场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通过分层和进路两种不同的开采手段交错式布置,既遵守了安全采矿原则,又确保了矿山产能,单采场综合采出能力达到113 t/d,贫损指标均
以万城铅锌矿3#矿体特殊的多中段连续高大间柱回采为工程背景,运用数值模拟和微震监测技术,并结合现场矿柱开裂调查,在充分评估矿体上下盘围岩强度的基础上,对一次性侧向崩矿回采19线矿柱873 m以上矿体的可行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数值模拟结果与矿柱开裂现场调查结果相契合,验证了物理力学参数的有效性及数值模型的可靠性;(2)上下盘围岩成拱效应十分显著,与矿体走向近似平行的最大主应力促进了空区稳定,回收19线矿柱不会造成其他矿柱失稳,地表在一定范围内变形0~2 mm,沉降较小.在工程实践中,成功爆破矿柱
近年来,突发性饮用水污染事件频繁发生,严重危害居民生活健康,通过在饮用水供水管网中布置传感器对水质进行监测,能快速识别污染源的位置、质量、发生时间等特征,有利于有关部门采取措施控制污染扩散,饮用水污染源定位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随着智能优化算法在工程问题中的广泛应用,运用模拟–优化方法求解污染源定位问题成为当前学者们研究的热门领域.本文首先给出污染源定位问题的模型和据此抽象出的数学模型,并对模拟–优化法求解该问题的一般方法进行了描述.通过对问题的深入分析,归纳出污染源定位问题具有多模性、昂贵性和不确定性
针对单一隧道超前预报方法存在不确定性,特别是对复杂的围岩情况难以做出准确判断的问题,该文采用跨孔地震波CT和快速钻探综合分析方法进行超前预报,通过跨孔地震波CT成像与随钻监测系统采集的钻进深度与时间曲线分析两种预报方法相结合,避免了单一方法的片面性.通过楚大高速公路九顶山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结果表明,跨孔地震波CT法结合快速钻探法可相互验证和补充,提高了超前地质预报的准确性,值得推广应用.
海下矿体开采技术与安全要求高,开采过程中的海水渗漏可能造成井毁人亡的重大安全事故.以三山岛西南翼矿段为研究对象,应用FLAC3D对该矿段开采过程的安全性进行模拟分析,并结合现场调查对西南翼矿段进行安全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31线区域由于矿柱的存在,稳固性好,安全性较高;125线及143线区域随着开采过程中拉应力增加,上盘均产生较大的塑性区,稳固性较差,安全性较底,建议及时对该区域采空区进行充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