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延伸向社会的各个阶层和角落,而精神建设和发展却相对滞后,传统的思想道德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模式、个性心理等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而受这种影响最大的“受体”,首先就是当代的大学生。怎样才能让我们的大学生不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走弯路,走迷路,走错路呢?我认为最主要的就是把大学生的思想工作做到前,做到位。
灵活机动的政治理论教育
根据调查表明,当代大学生对自身政治素养的要求普遍较高,就拿我院的学生来说,积极要求加入党组织的人数逐年增多,特别是在十七大和两会召开期间,我校学生举办的各种宣传活动尤其引人注目,学生参与的热情很高涨。这说明学生对自己的政治素质要求是很积极的。但是要学生真正地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仅从培养党员(或积极分子)或者参加一些活动还是远远不够的。所以要真正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就要充分利用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政治理论课是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是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认识水平,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但从我们了解的现状来看,大学生对政治理论课的兴趣和掌握程度差强人意。我认为这主要不是因为学生理论素质差,而是我们在教学的理念和方法上存在太大的欠缺。很多学校的老师还是传统教师的一言堂教学法,课堂气氛枯燥乏味,学生丧失了学习的兴趣,教育的目的自然也就难以达到。当然这样的现象有社会原因也有历史原因,但对这种课程的认识程度不够应是最重要的原因,思想意识不到位,方法也就不得当。怎样才能做到充分利用政治理论课教育学生呢?当然一方面要加强对这个课程重要性的意识,我认为政治理论课不仅仅是要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怎样把这些知识融入到自我的人生塑造中,只要在思想上重视,才能想出好的办法来。另一个方面就是方法问题。我认为最主要的方法也是最核心的方法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灵活机动地把政治理论同当今的社会政治关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同时教师要学会施以正确引导,利用重大纪念日,开展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活动,结合中国特色,使学生了解国情,引导学生自己动脑想,动嘴讲,动手做,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时代感,加强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建立起社会主义荣辱观,切实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建立大学生心理咨询机制
由于社会、学校、就业和家庭等问题给学生造成了极大的心理负担,而学生自我关注和人生目标的定位又较高,所以他们所面临的心理压力要比一般的社会成员大得多。不健康的社会导向和扭曲的价值观、爱情观对大学生的成才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自杀、杀人现象在高校屡见不鲜。所以高校迫切需要建立心理咨询中心,帮助学生化解思想矛盾和心理障碍,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但是,根据调查表明,有很多高校虽然设有心理咨询室,但真正有学生去咨询,或者真正通过心理咨询解决问题的学生并不多,很多咨询室还只是一个摆设,并没有真正地发挥作用。所以,建设一个规范心理咨询机制,应是问题的关键。心理健康教育不但可以优化学生的心理素质,更有利于学生优良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只有心理健康的人才能乐观地面对人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变化规律,关心他人,遵纪守法,自觉承担社会义务,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才能为建设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创造良好的氛围,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专业水平的提高。一方面加强校园环境绿化,提高校园文化品位;另一方面要提倡一定的文化理念,积淀文化氛围,开展各项文化节、艺术节、寝室文化建设和班级文化建设等活动,树立典型,弘扬正气,多方面提高学生追求真善美、抵制假丑恶的能力。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在个人兴趣和技能方面得到锻炼和培养,同时也使得学生在创建文明的环境中塑造人格、加强修养、规范言行,无形中提高了自身思想道德素质。
加强诚信教育
诚信,其基本内涵就是诚(诚实、诚恳,忠诚)、信(信用、信任)两方面内容。实事求是,诚以待人,取信于人,《论语》里就提出了“人而无信,不可知也”的思想,说明几千年前,我们的先人就意识到“信”的重要性了。而且还指出“民不信而不立”思想。《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指出:“爱国守法,明理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这就是20个字的道德规范。
但从社会现象来看,大学生的诚信缺失却表现在许多方面,考试作弊,虚荣心强,不愿暴露农村家庭境况,忌讳谈论父母、虚撑开销能力透支消费、弄虚作假,是非观念淡薄,言不由衷,说话不算数、孤僻狐疑,不相信别人、不敢面对现实,缺乏信心、模仿网络,人际关系虚拟化等等。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有很多种,我认为有社会和家庭的原因,有学校缺乏诚信教育的原因,也有大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认识能力、控制能力、自我矛盾化解能力比较弱以及“人格分裂”等自身的原因。加强诚信教育,有助于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爱情观、就业观和家庭观等。增强学生的诚信教育,有利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新时期大学生。
诚信教育应是当代大学生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所以我就教育方法再谈谈认识。诚信教育在我们的社会和高校中也不断地被提倡,但是大多数还是在口头上地提倡,没有真正地践行,学生终究还是不知道怎样才是诚信。我认为,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最主要就是要树立以“真”为核心的诚信观。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诚信的实质其实也就是“真”的体现,只要我们处处求真,事事要真,那么诚信也就无所不在了。所以从“真”入手,教学生做真人,办真事,实事求是,以真为标准树立正确的诚信意识和观念。只要我们教育学生把握住“真”这个标准,那么诚信教育其实也就实现了。
建设一支具有良好师德的教师队伍
发扬教师、教育工作者的垂范作用,一个合格的教师,不但要有丰富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情操。加强班主任和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尤为重要。班主任和辅导员不仅是班级工作的领导者,更是做好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的关键人员。“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正人先正己”“身教胜于言教”,充分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努力使学生“尊其师、信其道、继其志”。高尚的师德就是一部最好的教科书,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班主任和辅导员不但要有较高水平的教育理论素质和政治思想理论素养,还要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公共关系学等知识,才能得心应手的传授知识。另外,班主任和辅导员要注意学生的思想动态,耐心做思想工作,向学生阐明做人的道理。只有那些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学院还要激励教育工作者共同参与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有针对性地帮助大学生处理好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问题,并作出科学的使学生信服的解释。特别是刚入学不久的学生,面对新环境,是最值得期待、最容易受挫的也是最应该引导的时期,作为教育者,我们一方面要关心学生的生活,为学生排忧解难;另一方面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通过导师制等形式,把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做实做细,帮助他们缓解思想压力,放下思想包袱,正确面对生活的挑战。只有将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学生生活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我们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才能有声有色,收到实效。
加强学校管理
加强对学生的管理,注重学生的主体发展,使之在自主管理,对学生的上课出勤,按时归寝等问题,都有严格的规章制度,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在管理中调节自我,在学习生活中完善自我,和谐的对待自然和社会的人格素养、形成友爱诚信、和谐奋进的良好素质,建设和谐班集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灵活机动的政治理论教育
根据调查表明,当代大学生对自身政治素养的要求普遍较高,就拿我院的学生来说,积极要求加入党组织的人数逐年增多,特别是在十七大和两会召开期间,我校学生举办的各种宣传活动尤其引人注目,学生参与的热情很高涨。这说明学生对自己的政治素质要求是很积极的。但是要学生真正地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仅从培养党员(或积极分子)或者参加一些活动还是远远不够的。所以要真正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就要充分利用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政治理论课是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是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认识水平,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但从我们了解的现状来看,大学生对政治理论课的兴趣和掌握程度差强人意。我认为这主要不是因为学生理论素质差,而是我们在教学的理念和方法上存在太大的欠缺。很多学校的老师还是传统教师的一言堂教学法,课堂气氛枯燥乏味,学生丧失了学习的兴趣,教育的目的自然也就难以达到。当然这样的现象有社会原因也有历史原因,但对这种课程的认识程度不够应是最重要的原因,思想意识不到位,方法也就不得当。怎样才能做到充分利用政治理论课教育学生呢?当然一方面要加强对这个课程重要性的意识,我认为政治理论课不仅仅是要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怎样把这些知识融入到自我的人生塑造中,只要在思想上重视,才能想出好的办法来。另一个方面就是方法问题。我认为最主要的方法也是最核心的方法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灵活机动地把政治理论同当今的社会政治关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同时教师要学会施以正确引导,利用重大纪念日,开展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活动,结合中国特色,使学生了解国情,引导学生自己动脑想,动嘴讲,动手做,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时代感,加强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建立起社会主义荣辱观,切实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建立大学生心理咨询机制
由于社会、学校、就业和家庭等问题给学生造成了极大的心理负担,而学生自我关注和人生目标的定位又较高,所以他们所面临的心理压力要比一般的社会成员大得多。不健康的社会导向和扭曲的价值观、爱情观对大学生的成才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自杀、杀人现象在高校屡见不鲜。所以高校迫切需要建立心理咨询中心,帮助学生化解思想矛盾和心理障碍,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但是,根据调查表明,有很多高校虽然设有心理咨询室,但真正有学生去咨询,或者真正通过心理咨询解决问题的学生并不多,很多咨询室还只是一个摆设,并没有真正地发挥作用。所以,建设一个规范心理咨询机制,应是问题的关键。心理健康教育不但可以优化学生的心理素质,更有利于学生优良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只有心理健康的人才能乐观地面对人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变化规律,关心他人,遵纪守法,自觉承担社会义务,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才能为建设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创造良好的氛围,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专业水平的提高。一方面加强校园环境绿化,提高校园文化品位;另一方面要提倡一定的文化理念,积淀文化氛围,开展各项文化节、艺术节、寝室文化建设和班级文化建设等活动,树立典型,弘扬正气,多方面提高学生追求真善美、抵制假丑恶的能力。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在个人兴趣和技能方面得到锻炼和培养,同时也使得学生在创建文明的环境中塑造人格、加强修养、规范言行,无形中提高了自身思想道德素质。
加强诚信教育
诚信,其基本内涵就是诚(诚实、诚恳,忠诚)、信(信用、信任)两方面内容。实事求是,诚以待人,取信于人,《论语》里就提出了“人而无信,不可知也”的思想,说明几千年前,我们的先人就意识到“信”的重要性了。而且还指出“民不信而不立”思想。《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指出:“爱国守法,明理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这就是20个字的道德规范。
但从社会现象来看,大学生的诚信缺失却表现在许多方面,考试作弊,虚荣心强,不愿暴露农村家庭境况,忌讳谈论父母、虚撑开销能力透支消费、弄虚作假,是非观念淡薄,言不由衷,说话不算数、孤僻狐疑,不相信别人、不敢面对现实,缺乏信心、模仿网络,人际关系虚拟化等等。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有很多种,我认为有社会和家庭的原因,有学校缺乏诚信教育的原因,也有大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认识能力、控制能力、自我矛盾化解能力比较弱以及“人格分裂”等自身的原因。加强诚信教育,有助于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爱情观、就业观和家庭观等。增强学生的诚信教育,有利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新时期大学生。
诚信教育应是当代大学生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所以我就教育方法再谈谈认识。诚信教育在我们的社会和高校中也不断地被提倡,但是大多数还是在口头上地提倡,没有真正地践行,学生终究还是不知道怎样才是诚信。我认为,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最主要就是要树立以“真”为核心的诚信观。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诚信的实质其实也就是“真”的体现,只要我们处处求真,事事要真,那么诚信也就无所不在了。所以从“真”入手,教学生做真人,办真事,实事求是,以真为标准树立正确的诚信意识和观念。只要我们教育学生把握住“真”这个标准,那么诚信教育其实也就实现了。
建设一支具有良好师德的教师队伍
发扬教师、教育工作者的垂范作用,一个合格的教师,不但要有丰富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情操。加强班主任和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尤为重要。班主任和辅导员不仅是班级工作的领导者,更是做好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的关键人员。“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正人先正己”“身教胜于言教”,充分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努力使学生“尊其师、信其道、继其志”。高尚的师德就是一部最好的教科书,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班主任和辅导员不但要有较高水平的教育理论素质和政治思想理论素养,还要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公共关系学等知识,才能得心应手的传授知识。另外,班主任和辅导员要注意学生的思想动态,耐心做思想工作,向学生阐明做人的道理。只有那些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学院还要激励教育工作者共同参与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有针对性地帮助大学生处理好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问题,并作出科学的使学生信服的解释。特别是刚入学不久的学生,面对新环境,是最值得期待、最容易受挫的也是最应该引导的时期,作为教育者,我们一方面要关心学生的生活,为学生排忧解难;另一方面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通过导师制等形式,把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做实做细,帮助他们缓解思想压力,放下思想包袱,正确面对生活的挑战。只有将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学生生活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我们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才能有声有色,收到实效。
加强学校管理
加强对学生的管理,注重学生的主体发展,使之在自主管理,对学生的上课出勤,按时归寝等问题,都有严格的规章制度,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在管理中调节自我,在学习生活中完善自我,和谐的对待自然和社会的人格素养、形成友爱诚信、和谐奋进的良好素质,建设和谐班集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