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在无痛分娩中的临床效果

来源 :康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ling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究了在无痛分娩中应用舒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样本来源自2019年1月-至今,并选取在该时间段内到我院实施分娩的产妇,从中抽取3700例,根据入院就诊先后顺序将这些产妇均分为两组(研究组与常规组),每组各1850例;其中常规组的产妇采取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的方式进行干预,而研究组中的产妇接受舒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予以干预,之后对两组产妇的产后出血量和新生儿Apgar评分、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妇Bromage评分、镇痛效果以及不良妊娠结局等指标进行调查评估。结果:组间产后出血量和新生儿Apgar评分调查对比,研究组的产后出血量更少,新生儿Apgar评分更高(P<0.05);组间产程时间调查对比,研究组的各阶段产程时间均更低(P<0.05);组间分娩方式调查对比,研究组的顺产概率更高,剖宫产的概率更低(P<0.05);组间产妇Bromage评分调查对比,研究组更优(P<0.05);组间镇痛效果调查对比,研究组的镇痛起效时间、完全阻滞时间以及持续时间均更短;组间不良妊娠结局调查对比,研究组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概率相对要小(P<0.05)。结论:在无痛分娩中应用舒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能够充分减少产妇产后的出血量,提高患儿的新生儿Apgar评分,缩短患者各阶段的产程时间,提高患者自然顺产的概率,缓解产妇的神经阻滞效果,同时有助于提高患者的镇痛效果,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患者在术后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概率,产妇的预后有很大的保障。
  【关键词】舒芬太尼;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无痛分娩;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714.3 【文献标识码】A 【DOI】
  对于女性群体来说,分娩属于一个正常的生理过程。但由于分娩过程中会不可避免的伴有剧烈疼痛,所以在此过程中,大多数产妇会出现焦虑、不安、抑郁以及烦躁等不良情绪,会直接影响到产妇的依从性及心理状态,从而引起子宫收缩或者宫颈口扩张,严重者会导致产妇的疼痛感增加,进而影响分娩进程[1]。因此,选择最恰当的方式来减轻产妇痛感,对于确保顺利分娩发挥着重要作用。现阶段,在临床上常采用无痛分娩的方式来减轻产妇的疼痛感受[2]。无痛分娩也被称作分娩镇痛,指的是通过维护产妇与胎儿安全的基础上,利用药物来阻断分娩时的痛觉神经传递,从而实现避免或者减轻产妇分娩疼痛的目的[3]。在临床中麻醉医生和产科最关注的问题就是如何分娩镇痛。分娩镇痛的方式主要包含非药物性镇痛与药物性镇痛,但近几年来,临床中最常用的就是药物性镇痛,常用麻醉药物有舒芬太尼、罗哌卡因等,被广泛应用的镇痛方式就是通过舒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的方式[4]。根据相关研究证实,舒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其镇痛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是目前临床上用于分娩镇痛的主流方法[5]。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舒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在无痛分娩中的临床效果,现将本次实验内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样本来源于为2019年1月-至今,并选取在该时间段内到我院实施分娩的产妇(共3700例),所有产妇均接受住院治疗,并按照入院就诊先后顺序,将这些产妇划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每组中的产妇各有1850例;所有产妇均自愿接受无痛分娩;且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所有产妇经检查均为单胎妊娠;但本次研究排除了有麻醉药物过敏者;非单胎妊娠者;排除胎位不正、脐带绕颈等产妇;临床资料不全者;患有认知障碍、失语失聪者;患有严重心肾功能不全者;正在参与其他研究者。两组产妇的一般资料比较,数据无明显的差异性(P>0.05),可以纳入对比分析,详情见表1。
  1.2 方法
  孕产妇进入产程,有规律宫缩,经评估无禁忌症,在产程的任何阶段均可开始实施椎管内分娩镇痛。穿刺前开放静脉通路,建立产妇生命体征监测,选L2-3或L3-4间隙硬膜外穿刺,并向头端置管,注入试验量1%利多卡因3-5ml,观察5分钟后排除导管置入血管或蛛网膜下腔的可能,注入首剂量10-15ml低浓度局麻药和阿片类药物混合液,镇痛平面维持在T10,PCEA脉冲泵用药为0.08%罗哌卡因加0.4ug/ml舒芬太尼,维持阶段泵设置10ml/h,自控5ml/30min,整个产程密切观察胎心和生命体征情况,分娩结束观察2个小时后硬膜外导管拔出。
  常规组的产妇采取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的方式进行干预,初始剂量为15ml,其他操作与研究组相同。
  1.3 评价标准
  组间产后出血量和新生儿Apgar评分调查评估:详细记录两组产妇在生产之后的出血量,并对所得数据进行对比评估。同时根据新生儿Apgar评分表来评价两组新生儿的身体情况,并对所得评分进行对比分析。分数范围0-10分,8-10分表明新生儿无窒息发生;4-7分表明新生儿发生轻度窒息;0-3分表明新生儿出现重度窒息[6]。
  组间产程时间调查评估:详细记录所有产妇的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時间、第三产程时间,并对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分析[7]。
  组间分娩方式调查评估:详细记录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并对相关数据对比评估。主要分娩方式为自然顺产与剖宫产两种[8]。
  组间产妇Bromage评分调查评估:根据“根据改良版Bromage评分表”,对所有产妇的Bromage评分进行对比分析。产妇椎管内麻醉运动神经阻滞效应评价标准:踝关节、髋、膝不能运动计3分;运动踝关节可以运动,但双膝以上不能动,计2分;运动膝关节和踝关节可以运动,但双腿不能吃力,计1分;踝关节、髋、膝都可以运动,计0分,分数越低说明恢复情况越好[9]。
  组间镇痛效果调查评估:详细记录两组产妇经过药物镇痛后的效果,并对所得数据实施分析。值得注意的是,主要记录的指标包括镇痛起效时间、完全阻滞时间以及持续时间[10]。   组间不良妊娠结局调查评估:详细记录两组产妇的不良妊娠结局,并对相关数据实施评估[11]。常见的不良妊娠结局包括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以及胎儿宫内窘迫。
  1.4 统计学分析方法
  本次研究的所有数据均通过SPSS30.0版本的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其中,计量资料采取(x±s)来表示,并以t值实施验证;计数资料表示,以X 2检验当P<0.05时,代表数据之间具有差异性,在统计学中有重要意义。
  2 结果
  2.1 组间产后出血量和新生儿Apgar评分调查评估,见表2
  2.2 组间产程时间调查评估,见表3
  2.3 组间分娩方式调查评估,见表4
  2.4 组间产妇Bromage评分调查评估,见表5
  2.5 组间镇痛效果调查评估,见表6
  
  2.6 组间不良妊娠结局调查评估,见表7
  3 讨论
  在临床中,罗哌卡因是一种新型麻醉药,其对心血管基本没有不良反应,它对感觉-运动神经阻滞有分离作用[12]。对于产妇分娩镇痛有明显的效果,因此得到了推广及使用。而舒芬太尼又能很好地将血浆和蛋白结合在一起,它的镇痛强度大且持续时间长。因此,罗哌卡因与舒芬太尼联合就是分娩镇痛的首要选择的药物。通过本文研究表明,经过不同镇痛方式干预后,研究组产妇的产后出血量、产程时间及不良妊娠结局更少于常规组,但新生儿Apgar评分、顺产概率、产妇Bromage评分及镇痛效果更高于常规组(P<0.05)。由此可以说明,对分娩的产妇来说,通过舒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能够充分缩短患者产后出血量,改善新生儿情况,缩短产程时间,提高顺产概率和镇痛效果,从而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的概率,缓解产妇的动神经阻滞,对产妇的预后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晓毅.舒芬太尼联合小剂量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在无痛分娩中的临床效果[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20,000(002):32,124.
  [2]段金娜.小剂量罗哌卡因与舒芬太尼用于腰麻一连续硬膜外麻醉在无痛分娩的效果分析[J].名医,2020,No.80(01):258-258.
  [3]袁佳.无痛分娩的产妇使用小剂量的盐酸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实施硬膜外麻醉的效果分析[J].健康必读2020年34期,37-38页,2020.
  [4]杨翠英.分析无痛分娩应用盐酸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麻醉的临床效果[J].健康大视野2020年12期,228-229页,2020.
  [5]展青青.舒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用于无痛分娩的临床疗效及对产程的影响[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v.7;No.437(16):73-73.
  [6]李世宇.小剂量罗哌卡因聯合舒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在无痛分娩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首都食品与医药,2020,v.27;No.518(11):73-73.
  [7]杨秀花.盐酸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麻醉在无痛分娩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年16期,87,90页,2020.
  [8]张江锋,张凯,王更富.分析盐酸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麻醉用于无痛分娩的临床效果[J].北方药学,2019,v.16(01):24-25.
  [9]潘伟,姜召忠,孙连勇.研究盐酸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麻醉无痛分娩的价值[J].医学食疗与健康,2019,000(003):P.4-4.
  [10]肖建宁.为进行无痛分娩的产妇使用小剂量的盐酸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实施硬膜外麻醉的效果[J].当代医药论丛,2019,017(024):147-148.
  [11]黄萍,陈杨.小剂量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在无痛分娩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v.19(84):166-167.
  [12]阎军.分析小剂量罗哌卡因和舒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在无痛分娩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51):24,29.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研究穴位按压联合徳湿舒外敷对减轻苄星青霉素肌肉注射后局部组织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19年12月在我院接受门诊注射苄星青霉素240万单位的梅毒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身对照的方式,按照注射方式的不同,患者的一侧臀部接受常规肌肉注射纳入对照组,患者的另一侧臀部采用改良肌肉注射法纳入观察组,每侧臀部各注射50针,合计共计100针。观察两组肌肉注射过程中、注射后的局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脓毒血症并急性肾损伤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本院ICU收治的60例脓毒血症导致急性肾损傷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抗感染、抗休克、营养支持及肾脏替代治疗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药肾苏化浊汤治疗,2组疗程均为10天。观察统计2组疗效率及患者存活率,评价2组患者治疗前后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
期刊
【摘要】踝关节的结构非常复杂,主要包括踝关节内侧和周围韧带的结构部分。内侧的韧带大多比较粗壮、韧带强壮、像扇子一样在踝关节处分散。本文讲述了较多的关于踝关节和韧带的特点。当然,每个学者对于关节韧带分布的名称、数量、附着点以及位置的看法都会有所不同。  【关键词】踝关节内侧副韧带;解剖;特点  【中图分类号】R687.4;R322 【文献标识码】A 【DOI】  踝关节对于身体维持平衡、支撑体重、负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双额冠状切口大骨瓣开颅术治疗双额叶脑挫裂伤对疗效及预后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山东省威海市立医院收治的50例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动态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5例。分别采用分次双侧标准大骨瓣开颅治疗和冠状切口大骨瓣开颅术治疗,将急性脑膨出发生率、术后瞳孔恢复以及预后效果、生活质量等指标作为对比和分析的对象。结果:观察组患者术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在中晚期宫颈癌治疗中使用顺铂联合多西他赛同步放化疗治疗法所取得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于2020年1月份至2021年3月份在医院中接受治疗的74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随机分组法,每组37例。顺铂化疗治疗法用于对照组,顺铂联合多西他赛同步放化疗治疗法用于观察组。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远期疗效优于对照组(P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观察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疾病应用雷贝拉唑四联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2020年1月~2021年1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108例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四联疗法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雷贝拉唑四联疗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治疗有效率、不良情况发生率和复发率。结果:观察组C反应蛋白、IL-6低于对照组,IL-2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
期刊
【摘要】目的:为了探索通过控制饮食结合运动疗法对高血脂患者的血脂控制效果。方法:本次选用120名高血脂患者进行相关实验,此次实验人员选用均属于同一期间,选用在2019年8月20日到2020年8月20日期间相关患者。此次实验分成两个组别,为确保实验平均性,选用计算机进行分组。选用60例人员作为观察组,并对此组人员进行控制饮食结合运动疗法。剩下60例人员作为对照组,在此组的人员只进行饮食控制。结果:对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在結肠息肉诊治中运用内镜诊治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诊治的30例接受内镜下诊治的结肠息肉患者,分析临床资料与治疗方法,探究内镜下诊治结肠息肉的效果。结果:在30例结肠息肉的患者中,单发患者为10例,多发患者为20例。发病部位位于横结肠的有2例,位于直肠的有7例,位于降结肠的有3例,升结肠的有8例,位于乙状结肠的有10例。息肉直径大于等于2厘米
期刊
【摘要】目的:通过内痔套扎术与外痔切除术的联合治疗手段,进行对混合痔患者疼痛和肛肠动力学影响的探究,为混合痔患者的治疗提供方法和借鉴。方法:以2020年8月-2021年5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110例混合痔有明显疼痛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为55例。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方式为常规的外剥内扎术,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方式是内痔套扎术联合外痔切除术。观察并分析两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患者手
期刊
【摘要】为了研究垂直脊柱腱膜的解剖结构,该腱膜与脊柱和腰椎区椎旁肌间隙的入路有关,在9例成人福尔马林固定湿尸标本上,研究了入路过程中垂直脊柱腱膜、椎旁及椎旁肌间隙的解剖学特征,并观察竖脊肌腱膜的影像学特点,这点就要以实际的CT平扫体现。在解剖部分功能区域结果中,脊柱肌肉的腱膜分为内侧和外侧两部位。外侧相对平坦,分析为髂肌胸肌肌腱发育形成,其生长在骼肋肌腰(Costal muscle waist)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