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农业规模经营的制约因素与对策

来源 :中国经贸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tjb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贵州实现乡村振兴必须要实现农业规模经营。目前,贵州省正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经济作物种植,缩减粮食作物面积,实现农业规模经营面临着土地分散、不平整、农地流转政策桎梏、农业经营主体不足、农机适用性不强、农业服务体系不健全等制约因素。克服制约因素实现规模经营,需要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力度,进一步规范土地流转市场,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加强农业机械设备研发,进一步健全农业服务体系。
  关键词:农业规模经营 农业经营主体 农业服务体系 
  2020年,全国范围内建成小康社会。目前,正在探索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家庭联产承包制使土地生产效率得到极大提升,但是在规模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下,家庭联产承包制已触到天花板。中央一号文件多次提到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规模经营,然而现阶段土地流转机制、农业土地产权、农民城镇转移、农业机械、农业服务体系等现实问题制约着土地規模经营发展。
  一、贵州农业发展现状
  2020年,贵州农业产业革命如火如荼地在全省开展。贵州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进行调整,玉米种植面积不断缩减,中草药、精品蔬菜、水果、食用菌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不断增加,且配套服务和深加工能力也在增强。
  (一)农业机械化和化学化
  贵州无平原支撑,农业难以使用大型家用机械。但针对贵州山地特色,小型机械和特种不断被研发、被使用。农用机械总动力由2015年的2575.15万千瓦,增加到2019年2962.71万千瓦,增长15.1%。在农用机械的加持下,贵州山地特色农业向适度规模化方向发展(表1)。
  贵州实施大生态发展战略,对环境保护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重视。贵州农用化肥施用量由2015年的103.69万吨,降低到2019年的83.18万吨,下降了19.8%。农药使用量由2015年的13722万吨,降低到2019年的9210,下降了32.9%。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由2015年的49403万吨,降低到2019年的44121,下降了10.7%。贵州山地特色农业,要想在市场中有一席之地,必须要突出“特”,必须要向无公害、生态化方向发展(表1)。
  (二)农业种植面积和产值
  2019年,贵州省实现农业增加值1566.47亿元,比2018年(1439.29亿元)增长8.3%。2019年,贵州粮食作物实现产量1051.24万吨,比2018年降低0.8%。其中稻谷423.83万吨、小麦32.98万吨、玉米232.30万吨、大豆18.46万吨、马铃薯254.94万吨,分别比2018年增长0.7%、-0.6%、-10.3%、-6.4%、26.0%、2.5%。2019年,经济作物中的油料、烟叶、蔬菜及食用菌产值分别是103.01万吨、21.58万吨、2734.84万吨、较2018年分别增长-8.5%、-5.2%、4.6%。(数据由贵州统计年鉴2020年整理得出)。
  2019年,贵州农业总种植面积5481.56千公顷,比2018年(5477.18千公顷)增长0.1%。粮食作物种植面积2709.41千公顷,比2018年降低1.1%,其中稻谷664.72千公顷、小麦137.22千公顷、玉米530.59千公顷、大豆197.82千公顷、马铃薯782.15千公顷,分别比2018年增长-1.1%、-1.1%、-3.1%、-11.9%、3.6%、7.1%。2019年,经济作物中的油料、烟叶、药材类和蔬菜种植面积分别是598.14千公顷、138.98千公顷、219.99千公顷、1435.60千公顷、较2018年分别增长-8.3%、-4.6%、3.6%、7.1%。
  从贵州农业种植面积和产值可以看出,贵州自2018年农业产业革命以来,不断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大刀阔斧地消减玉米、大豆等低产农作物;不断支持蔬菜、精品水果、食用菌、中药材等贵州山地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贵州农业规模经营的制约因素
  制约贵州农业规模经营的因素主要有农地条件、农地流转政策、经济发展水平、农业经营主体不足、农用机械适用性、农业服务体系等、
  (一)土地分散、不平整
  土地连片集中才能使用大型播种机、深挖机、收割机等大型农用机械,是农业规模经营的前提。贵州土地分散且平整度差,机械作业实施不了。近年来,贵州省各级政府虽然对农业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土地平整、修建水利、机耕道路,但是贵州底子薄、欠账多,投入的资金还是有限,以及山地修建农业基础设施成本远高于平原地区,难以对农业土地不平整、分散进行根本性的改变。贵州农地的现实情况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高昂成本,使贵州不能根本性解决解约贵州农业规模发展问题。贵州农业土地的制约,决定贵州不能像平原地区实行大型机械化。贵州应发挥比较优势,大力发展有机蔬菜、生态养殖、茶园、水果、中药材、食用菌等对土地要求不高的农业产业。
  (二)农地流转政策桎梏
  我国土地归国家所有,农民只有土地承包权,而没有所有权。土地如何进行有效流转,国家和各级政府在进行不断探索。目前,贵州农业用地经营权、所有权与承包权三权分立,农民可自由的对承包地进行流转。但现实情况并不如人意。一是土地流转不规范,以口头约定为主。土地流转应以书面合同进行约定,可以有效预防后续各种矛盾。然而,由于法律意识淡薄,农地流转主要以口头协议为主。出现利益纠纷时,难以用有效的合同进行利益划分。二是收益分配不均,农民毁约现象较多。贵州土地流转费用一般为600元/亩左右,农民只得到固定的承包费。承包者种植经济效益更高的经济作物,当获得较高的经济收益时,农民恶意破坏、撕毁和约的现象数见不鲜。
  (三)农业经营主体不足
  以龙头企业、合作社、种粮大户为主要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实现农地规模经营的主体。他们凭借专业技能和资源,从选种、培育、种植、收获、加工、包装、销售等环节都能使农产品增值。然而,贵州土地流转费用相比于其他省份较高、农业机械使用率低,使贵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本投入较高。同时,农业天然的脆弱性容易受到自然的影响,使单位或个人投资者望而却步。安顺市西秀区一种植大户,承包土地1000余亩种植辣椒。由于不能使用农用机械,雇佣当地农民种植,每人每天60元,一个月人工费用都要超过2万元。辣椒种植垫付的大量资金,使得该种植大户萌生出退居二线的想法,为其他种植大户提供咨询服务。大量垫资使得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入农业生产缺乏热情。   (四)農机适用性不强
  贵州土地分散、不平整,难以实现大型机械化生产,农业规模经营水平低。农业机械化水平低,2018年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到69.10%,而贵州仅为36.32%。2019年,贵州大型拖拉机拥有量为0.02万台、中型拖拉机1.84万台、小型拖拉机12.41万台、拖拉机配套家具2.39万部、家用水泵61.83万台、联合收割机3369万台。农业机械存量与河南、河北、新疆、吉林等平原省份要少得多。贵州农业种植以手扶式农用机械为主,手扶拖拉机、手扶式播种机等数见不鲜。小型农用机器虽然符合贵州特殊的地貌特征,但在现阶段大型机械运用到农业生产,是限制贵州农业规模经营的重要因素。农机专业合作社组织松散,专业农用机械较少,限制了规模农业发展。
  (五)农业服务体系不健全
  贵州农业服务体系不健全,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农业服务人才缺乏。从事农业服务的以初中、高中学历为主,缺乏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国家和各级政府每年都会对农业生产下发有研发项目,田间地头是天然的实验室。项目经费二、三十万左右,但缺乏人才进行申报,使得规模农户没有能力得到国家的该项政策支持。同时,这也是农业选种、育种缺乏重要原因。二是农业培训体系不健全,培训内容单一。贵州各级政府农业部门经常进行农业培训,但病虫害防治、动物防疫等培育内容,一方面没有针对性,另一方面没有经过现场实践,农户不能有效地掌握。三是支农资金不足。一方面农业投资风险大,占用资金量大,回收期长,另一方面农产品价格波动较大,难以形成有效抵押,金融资金投入意向较低。
  三、促进贵州实现农业规模经营的对策
  (一)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力度
  贵州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根源在于缺乏资金支持。一是积极向上级部门申请资金。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国家各项支农、惠农资金不断推出。贵州各级政府应积极申报,“跑部前进”,争取获得农业部门、水利部门、发改部门等资金支持。二是吸引社会投资。出台税收优惠政策、土地流转费用减免政策等,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到贵州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三是鼓励农户进行土地平整的改造。发挥惠农超市、政府食堂、学校食堂等作用,对于进行土地平整改造的农户,优先选用他们的蔬菜、粮食等。通过各种渠道得到的资金,对农田水利、机耕道等进行建设。
  (二)进一步规范土地流转市场
  规范土地流转市场,使土地流转价格和流转方式固定下来,以此来促进土地流转,实现贵州土地规模经营。一是固定土地流转价格。“不患寡而患不均”,针对土地流转价格不统一的实事,贵州应加快形成土地评估和定价机制,合理的确定土地流转价格。同时,要兼顾承包者与农户的利益,实现利益共享,增强双方生产积极性。二是固定流转方式。加强农户法律意识的培养,让农户知悉合同的重要性,促使以书面合同形式签订土地流转合约。规定承包者必须以合同的形式与农户签订合约。同时,政府相关部门应建立土地流转合约模板,供承包者与农户使用,减少订立合约的成本。
  (三)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
  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社、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农业规模经营充当重要角色。龙头企业是市场化运作的结果,实现生产、加工、销售等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对农业增产增收作用最大。农业合作社发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作用,减少农业风险。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是目前贵州最应推广的农业主体形式。贵州各级政府应加强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利用财政资金、惠农资金对其进行培训和选种育种补贴。同时以财政资金牵头,引导金融资金和社会资金参与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中去。
  (四)加强农业机械设备研发
  国家财政对农机购置设备补贴,但贵州土地现状决定大型农有机械设备不宜使用,不能使用国家现有的农用机械。贵州山地农业只能走自主研发的道路。一是加大农机研发投入。积极引导工业部门针对贵州农业特色研发适合贵州的水稻种植机收割机、土豆收割机、茶叶修剪机、蔬菜果树运输机等机械设备。二是加大农产品加工机械研发投入。贵州农产品缺乏加工能力,导致大量蔬菜、水果由于缺乏保存能力,没有进入到市场。引导农业龙头企业与工业企业合作,加强农产品初加工和深加工机械的研发。
  (五)进一步健全农业服务体系
  健全农业服务体系,为贵州农业经营者服务。一是加快农业人才引进和培养。短期内引进农业专业大学生、研究生,进行农业生产实践,为农业生产提供指导。长期内依靠专业农业人才培养当地农民,扩大农业人才队伍。二是加强农产品营销。农产品生产出来,但由于远在深山无人知,贵州大量农产品没有进入到商场、超市,没有实现农产品价值。通过直播、农产品博览会、政府带货等形式推广贵州农产品。三是健全农产品抵押担保和金融支持体系。农业生产占用资金量大,回收期长。用长在田间的农作物作为获取银行贷款的抵押,解决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资金周转问题。
  参考文献:
  [1]周丕东,刘春波,张佩.贵州山地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J].中国农机化学报,2020,41(07):231-236.
  [2]李海涛,傅琳琳,黄祖辉,朋文欢.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多种形式与展望[J].浙江农业学报,2021,33(01):161-169.
  [3]栾健,韩一军.农地规模经营能否实现农业增效与农民增收的趋同?[J].中国土地科学,2020,v.34;No.270(09):60-68. 
其他文献
摘要:以10年为一个观察期回顾美国从上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塑造“美式”全球数字贸易规则框架的历史。美国数字贸易规则是21世纪数字贸易的现代范本,对WTO数字贸易谈判和其他多边主义贸易协定都具有借鉴意义,新上任的拜登政府会在全球要求更开放和更具约束力的数字规则。清晰掌握美国数字贸易规则的发展根源和机理对于中国研判国际贸易格局变化、积极融入贸易自由化进程和参与到数字贸易规则标准制定中,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随着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协调就业结构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成为推动川渝地区经济高质量融合发展的重中之重。通过构建耦合协调模型,分别探讨了两者作用机制及协调关系在时序上的变化。结果如下:就业结构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关联作用强;川渝耦合协调度均不断上升;四川省耦合协调类型由失调衰退上升为协调发展,而重庆市一直为失调衰退。优化产业、城乡就业结构与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是川渝地区亟需解决的问题。 
从滇西边境地区所处区位优势、市场前景、政策支持及国家发展战略等诸多方面来看,构建健康合理的移动互联网生态系统,是滇西边境地区改造提升区域产业结构,增强移动互联网经
摘要: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专门设置了确保中小企业更好地共享成果的议题,为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提供了贸易便利化条件、国际投资机遇、人才招揽机会和安全保障等机遇。我国中小企业应该抓住RCEP带来的历史机遇,积极创新国际商务方式、加快转变经营模式、深度融入全球价值链,培育国际化运作的能力和优势。  关键词:企业国际化中小企业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  一、引言  在全球多边规则体系遭遇挑战
摘要:2006年以来首都经济发展进入消费驱动时代,消费对首都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作用进一步增强。要以建设“两区”为契机,持续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作用;立足国内、瞄准国际,从供需两端发力创造和培育新消费需求;补齐消费基础设施短板,推进消费基础设施更新优化;顺应全球消费变革新趋势,加快培育消费新热点、新业态、新场景和新模式;完善消费管理体制和政策体系,营造国际一流的消费环境。  关键词:国际消费中心
摘要:在高质量发展理念引领下,政府各项创新发展的支持政策持续出台,大中小科技企业培育梯度初步建立,温州科技型企业得到蓬勃发展。但在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育过程中,还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企业和政府应选择不同的路径加以解决。企业要加大基础研究投入,科学选择企业技术创新模式;加强内部科技管理,健全技术创新服务保障。政府要全力优化创新创业生态,加大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主动服务意识;完善
摘要:随着RCEP协定正式生效,广东与泰国的经贸合作前景更加广阔。研究发现,泰国市场具有较强的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泰国消费者购买力较强,可借助华人经济在泰国的影响力进入泰国市场,但需警惕营商环境中的不稳定因素。目前广东与泰国在贸易、投资等领域的经贸合作稳步提升,建议要用足用好RCEP协定,继续拓宽粤泰双方在货物贸易、双向投资、服务贸易、人文旅游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  关键词:泰国市场特点粤泰合作 
摘要:以福田公司为例,结合公司近五年来获取补助的实际情况,分析政府给予的补助对其财务能力的影响。分析发现,政府补助只是在表面上提升了福田汽车的盈利等能力,并没有从根本上提高其财务能力。因此,企业应合理使用所获得的政府补助,加强研发创新投入,积极发展主营业务,提高自身竞争力。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政府补助财务能力福田汽车  受益于中央及地方政府的强有力的政策,能源相关汽车企业快速成长,整体科研及投资
以四川省古蔺县犀牛甜橙核桃扶贫专业合作社为例,分析了深度贫困地区合作社产业扶贫的发展路径与建设经验.结果 表明:产业扶贫发展应依托其独特的地理生产条件,同时更要迎合
选取2004-2018年深交所中小板上市企业的动态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估计方法针对货币政策对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在正常情况下,货币政策越宽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