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的总体性原则

来源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_gy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总体性原则是唯物辩证法和系统思维的基本法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是一项高度复杂的系统性、总体性实践,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其子系统,也呈现出总体性特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就是总体性原则的自觉运用。要把握“五种建设”之间的“正相关”关系,促进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中的功能耦合和协同进步,从而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发展。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实践;系统;总体性
  中图分类号:A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2-1101(2021)03-0005-04
  收稿日期:2021-01-13
  作者简介:王家运(1955-),男,安徽宿州人,副教授,研究方向: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
  On the Principle of Totality for Promoting the General Layout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WANG Jiayun
  (Party School of Huainan Committee of C.P.C., Huainan, Anhui   232001, China)
  Abstract: The principle of totality is the basic principle of materialist dialectics and systematic thinking.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s a highly complex systematic and overall practice. As its sub-systems, economic construction, political construction, cultural construction, social construction and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also show the overall characteristics. Promoting the "five in one" overall layout as a whole is the conscious application of the overall principle. It is necessary to grasp the "positive correlat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ive constructions" and promote its functional coupling and coordinated progress in the overall layout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so as to promote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the caus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Key words: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general layout; practice; system; Totality
  黨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1]19可以说,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就是总体性原则的主动驾驭和自觉运用。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坚持总体性原则和方法,以总体性理念谋划总布局,以总体性方法推进总布局,使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在总布局格局下相得益彰、良性互动。
  一、总体性原则是唯物辩证法和系统思维的基本法则
  实际上,总体性原则既是唯物辩证法的具体要求,也是系统思维的本质体现。
  (一)总体性原则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要求
  在辩证唯物主义看来,世界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世界。任何一个事物的生成,都有其它事物或要素参与其中。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处在相互联系之中。任何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的各种要素、向度之间,都普遍地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由此,世界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即系统。世界这种本然的存在状态就决定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必须从事物的普遍联系出发,把握全面的、普遍的、客观的联系,而不能孤立地、片面地、零散地看待事物。要从总体着眼而不是局限于一隅,这是唯物辩证法对人类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基本要求。不仅对待自然界是这样,推进人类社会的发展同样应当如此。
  (二)总体性原则是系统思维的重要特点
  系统思维把整个世界看成一个由无数不同层次、性质的系统(要素)组成的大系统。每一级系统都是由要素构成,而每一个要素相对于它自身的构成成分来说,其本身也是一个系统。世界本身就蕴含着无穷层次的系统,是无数系统的有机组合。而且,就每一个系统来说,它都具有质的独特性和多样性。有机系统不同于无机系统,自然界系统也不同于人类社会系统。自然界完全是一个自发的世界,而人类社会系统本质上是一种实践性的存在,是在实践中不断生成发展的能动系统。社会系统的发展,既要遵循合规律性的尺度,又要遵循合目的性的尺度。在这两个尺度的结合中,人类既要处理生命有机体与自然无机体之间的物质变换关系,又要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这就形成了互为中介、相互作用的“人—自然”和“人—社会”系统。可见,不管是改造自然界还是改造人类社会,都要坚持总体性的思路和方法,把整个世界和客观事物作为一个有机系统来把握。   (三)总体性原则是科学方法的基本要求
  世界的普遍联系和系统存在,不仅要求人们在观念中以系统的眼光和总体的原则看待、把握世界,而且要求人们把总体性原则转化为实践活动的基本方法。“要加强宏观思考和顶层设计,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2]68这就要求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时坚持统筹兼顾、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全面把握事物关系的总体性、性质的多样性和结构的复杂性,站在总体的视角妥善处理事物内部各要素、各层次之间的关系以及事物与外部环境的关系,促进系统的整体优化,从而不断提升实践活动的整体效果。
  总之,总体性原则是人们在面对普遍联系、系统构成的世界时应该采取的一个基本原则和方法。坚持总体性原则,对于成功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具有重要意义。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总体性
  唯物史观认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3]501”。从根本上说,之所以要用总体性原则统筹推进总布局,就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身就是一项总体性实践。具体地看,在社会主义总体实践的这些子系统内部,以及这些子系统之间也是一种系统关系,必须用总体性的原则来加以把握。
  (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总体性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目的是通过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在现实中,经济活动总是由社会化的人类承担的,人与自然构成的系统关系实质上是“人—社会—自然”系统。由于人类物质需求的多样化和生产力的日益进步,生产的社会化程度不断加深,这就形成了复杂的行业结构和产业结构。从整个社会生产的不同环节来看,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之间也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其中,生产状况决定着分配、交换和消费状况,反过来看,分配、交換和消费也在一定程度上反作用于生产。而且,分配、交换和消费之间也存在着非线性的相互关系。总之,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本身就是一个有机系统,行业之间、产业之间、地区之间、生产的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是这个系统内生的关系,这些关系之间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交织的,往往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处理经济建设中的这些关系和矛盾,必须运用总体性原则,注重统筹兼顾、综合协调。
  (二)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总体性
  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也是一项总体性活动,在总布局视域下,它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其它方面也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用系统的观点来看,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本身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中的能动性要素不仅包括公民,还包括政党、政府和各种社会组织。除了这些能动性要素之外,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必然包含法律、法规等制度性要素。在政治建设中,必须妥善处理这些要素之间的关系,实现其关系有序化、合理化、最优化。为此,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这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则。可见,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到一些重大的关系和问题,必须全面把握和理解。
  (三)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总体性
  本质上看,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一项丰富人民群众精神生活,提升人民群众精神素质和精神境界的总体性活动,必须运用总体性原则加以推进。因此,必须从关系的维度全面把握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系统构成。在总布局视域下,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其它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经济的发展不仅可以提供更加便利的物质条件,而且可以带给人更多的自由和闲暇,政治的进步给人实现自身权利以更多的机会和平台,和谐的社会给人营造公平公正的交往环境,优美的生态给人以精神层面的享受和愉悦感,这些都是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所不可缺少的“外部环境”。这些条件的实现,都依赖于以总体性原则统筹推进总布局。总之,要以总体性原则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总体性原则处理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建设其它方面的关系,才能使推进总布局的实践过程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坚定文化自信的伟大进程。
  (四)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总体性
  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以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公平正义为基本目标,是一个由多种因素构成的有机整体。社会建设是一个化解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富裕、协调社会利益、整合社会关系、健全社会保障、发展社会事业、调动社会力量、开展社会工作、维护社会稳定、加强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的过程,包含着多个环节和多个阶段。如果舍弃其任一环节(阶段)或者割裂各个环节(阶段)之间的关系,社会建设就难以顺利进行。同时,这个整体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和过程也都是一个整体。例如,加强社会管理既要分别管理好各项社会事务,又要协调好各项事务之间的关系和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总之,社会建设是一个不断完善和优化社会生活、社会结构的系统过程和系统工程。
  (五)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性
  总体上看,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就是要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规律,合理地调控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有效地预防、控制和修复人与自然之间的生态断裂,从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协同进步,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有机统一。在这个过程中,也要坚持总体性原则和方法,处理好人与自然这个生命共同体的各种内生关系,这样,才能全面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系统构成,蹄疾步稳地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总之,只有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才能使生态治理和生态建设的实践符合生态文明建设本身的总体性和复杂性,找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协同进化的总体性路径。
  三、总布局是运用总体性原则对“五种建设”的科学统筹
   人类社会是一个高度复杂的有机体。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协同发展,这本身就是总体性原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自觉运用。如果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推进的具体过程来看,总体性原则的运用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以总体性理念系统谋划总布局   推进总布局是一项高度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多个方面,关系到亿万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在这项复杂的总体性实践中,由于实践的要素众多而且特征多样,实践的情况千变万化,人们对实践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也不可能一步到位,因此,在实践中出现一些小的失误和偏差是难以完全避免的。但是,为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千方百计地避免在实践中出现一些大的失误和挫折,这就要求在总布局实践开展之前,要在“谋”字上下狠功夫、下足功夫,加强顶层设计,做好科学规划。“要真正向前展望、超前思维、提前谋局。”[2]88为此,要考虑到各地、各行业不同的特点,包括生产力发展水平、资源状况、产业基础、经济结构、民众的文化水平等,充分考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制定出具体的、科学的实践方案,作为推进总布局的宏伟蓝图和行动计划。
  (二)運用总体性原则统筹推进总布局
  在推进总布局的过程中,要坚持总体性原则,积极利用和把握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努力创造这“五种建设”相互带动、相互促进、协同进化的良性态势。在这个过程中,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的工作方法。统筹推进总布局,实现“五种建设”协同发展和共同发展并不意味着没有重点、平均用力,那样会使实践活动变得四平八稳、步履缓慢。相反,在推进总布局的过程中,必须根据形势的变化,敏锐地捕捉各个时期、各个阶段、各个地区的重点,集中精力攻克重点难题,勇敢地啃下“硬骨头”。这样不仅会促进全局的工作好转,甚至能使整个面貌为之一新。从此,就在新的起点上开始了“五种建设”协同发展、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当然,把握重点问题,摸清实际情况,拿出对路的方法和策略,这是考验实践主体能力和智慧的事情。但是不管怎样,运用总体性原则推进总布局,就要做到既有全局又有重点,既要攻克重点难题又要实现协同发展和共同发展。只有这样,才算在实践中把握了唯物辩证法和系统思维的真精神,并懂得将其成功地运用到实践中。
   总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要遵循社会有机体辩证运动的规律,准确把握社会有机体的发展特征,促进社会有机体各要素、向度之间关系的系统优化,实现系统质的提升。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过程中,要抓住这五种建设之间的“正相关”关系,促进其在总布局中的功能耦合和协同进步,从而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3]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范 君]
其他文献
富朗世是一家以技术创新型企业+高效执行团队为全球提供具有突破性的水和污水技术解决方案的企业。Fluence富朗世于2017年由以色列Emefcy与RWL水务重组成立,目前公司已在澳交所上市(交易代码:FLC)。富朗世在以色列设立了研发中心,并在全球设立了7个生产工厂。其中:中国3个、以色列、巴西、意大利、美国各1个。
保护地球对人类来说十分重要。在人类发展的同时,大量增加的人口数量也为地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与此同时,工业的进步也使人类在处理工业三废时忽略了三废对环境的影响和危害。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过度使用化学肥料,也使土壤不断积聚有毒物质,让人们赖以生存的地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随着我国基础工程建设飞速发展,城市高层建筑房屋等深基坑不断增多,岩土工程中深基坑支护成为更重要的一项内容,深基坑设计又是深基坑支护的重点和难点。与其他工程设计相比,深基坑支护设计具有形成影响因素多、周边环境复杂、变形控制要求高等特点。深基坑支护设计要充分考虑支护体系变形与受保护对象安全的关系,应尽可能地把影响因素融入深基坑支护设计里,保证工程安全。本篇主要对岩土工程深基坑支护设计现存问题和解决措施进行了阐述,以供参考。
我国作为世界人口大国之一,国土面积跻身于世界排名之中,但实际可居住面积却不足国土总面积1/3,与沙漠、河流、高原等密切相关。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逐年递增,居住住宅环境被严重破坏,直至上世纪80年代美国提出“新城市主义”,强调绿色、亲切、以人为本生活方式,追求更均衡的生活空间。基于此,本文就新城主义下居住区规划问题展开分析。
我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尤其是对于林业资源来说,要从生态发展的角度出发,正确使用栽培技术,做好病虫害防治处理,以此来满足林业发展要求。基于此,本文在生态模式下,探讨林业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途径,以期实现林业产业可持续发展。
为解决有色冶炼烟气脱硝效果不理想的问题,本文针对有色冶炼烟气脱硝技术现状及展望做出了进一步探究,提出了脱硝一体化技术、联合脱硝技术措施,可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生命安全永远都是第一位的,地下人员密集场所内的消防设施设施和安全疏散是否科学、有效,会直接关系到到火灾发生时的被困人员的疏散效率,降低人员伤亡。本文首先分析了地下人员密集场所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对地下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设置和安全疏散等有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究,以期为地下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公民凯恩》作为世界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一直到现在都为人津津乐道,不只由于他在视听语言上的创新,更在于它独特的叙事风格,本文将从影片的类型、视听语言、叙事三个方面对《公民凯恩》进行分析,探究这部经典之作的魅力。
听课和评课是小学语文教研员的一项常规工作。听课目标要明确,准备要充分,听课要深入细致,边听边看边思考,透过现象看本质;评课要客观公正,根据不同的课型和教师,评出它的精彩和不足,给人以新的启发。充分发挥听课评课的诊断与评估、指导与研究、合作与交流、管理与激励的作用,更好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规范教师课堂教学,推动小学语文课程改革。
近年来,国内的现代化科技水准越来越高,计算机发展速度也随之加快。在计算机作业中,网络信息通信成为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因为该项技术的各种优势而被广泛投入到各领域进行使用。网络信息通信实效性强、传播面广,并且互动性好,传播方式相对灵活,但在计算机网络通信当中,漏洞与黑客等问题严重威胁到了网络信息传输的安全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