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班主任;考核;制度
【中图分类号】 G6251【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1074(2008)04-0066-02
班主任是学生班集体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也是素质的主要实施者。对班主任工作进行年度考核及评价,是提高班主任队伍整体素质,对班主任进行激励的有效方式。
1 考核的原则及目的
考核以全面、客观、公平、公正为原则。以往的考核,由于考核者把考核结果作为对被考核者进行处罚的依据,考核以奖惩为目的,引起被考核者心理上的抵触,对工作造成负面影响。新建立的班主任年度考核与评价制度,是通过对班主任工作全面客观的考核,来查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改进工作为主要目的。考核结果不公开,考核结果出来之后,系主任和学生处领导单独与每位班主任进行谈话,分析存在的问题,拿出改进措施。考核结果不直接与班主任每月的津贴挂钩,但作为班主任年度评优及续签劳动合同的重要参考依据。
2 考核内容及办法
班主任工作对教学系和学生处负责,为学生服务,同时,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又是互相支持的工作关系,根据对谁负责、为谁服务,谁就有资格对其考核的原则,从教学系、学生处、学生以及任课教师等四个层面对每位班主任的年度工作进行考核,可以体现考核的“客观性和全面性”原则。四个层面对班主任的评价结果并不是取平均数,应该有所侧重,给它们赋予不同的“权重”:
四个层面的具体考核项目及权重见表1~表5。


考核的内容、办法先经过学生处与教学系主任反复研究、讨论而形成初稿,然后征询全体班主任意见再完善,以保证考核的公平和公正。
3 组织实施,总结反馈
在6月份,学生处组织班主任年度考核。学生和任课教师考核的重点是对班主任的工作过程进行量化评价,由教学系组织各班学生和班主任所在班级的任课教师,按考核项目进行量化评分;教学系对班主任的工作结果及工作过程进行量化评价,根据班主任的工作态度,工作质量,以及工作过程进行定性、定量考核。学生处主要根据日常工作检查和统计结果,对每位班主任的工作质量结果进行量化评价。考核结果统计出来之后,学生处公布每一考核项目的平均分、全体班主任的平均总分,以及最高总分和最低总分,每位班主任仅知道自己的考核分数,班主任可以把自己的考核分数与平均分进行比较。考核之后,教学系找每位班主任谈话,指出班级管理中存在问题,分析原因,寻求对策,提出改进办法。
4 建立班主任年度考核制度后的工作效果。
4.1 全面、客观、准确地掌握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改进工作提供客观依据 要解决问题,首先要找到问题产生的原因及结症,通过分析问题寻求解决方案,最后对症下药,改进工作,提高质量。对班主任的工作过程以及工作结果进行考核,从四个层面全面覆盖,能够准确地找到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每位班主任改进工作打下基础。
4.2 最大限度地调动了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激励效果显著 激励即激发鼓励之意,它指的是激发人的动机,诱导人的行为,使其发挥内在潜力,为实现所追求目标而努力的过程,也就是人们所说的调动和发挥人的积极性的过程。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动机是由他所体验的某种未满足的需要或未达到的目标所引起的,而人的需要和目标又是多方面的。考核既找到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又不公布每位班主任的考核成绩,考核结果不与班主任的月薪酬挂钩,因此,班主任不会因考核产生心理上抵触,避免了考核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考核结果作为班主任年度评优的重要参考依据,对每一个班主任相对公平。每位班主任知道自己的考核成绩在总成绩中的相对位置,知道自己距离先进班主任之间的差距,为自己以后的工作设立了目标。
4.3 学风、班风、校风日新月异,学生管理工作质量显著提高 考核制度实行以来,增强了班级凝聚力,调动了班主任及班级全体同学的工作积极性,促进了班级管理整体水平的提高。而班级管理整体水平的提高,反过来又促使学校职能部门实施管理水平的提高。因而通过考核制度,班级的学风、班风,学校的校风都有了很大变化,大大促进了学生的思想、道德等各种素质的养成。
【中图分类号】 G6251【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1074(2008)04-0066-02
班主任是学生班集体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也是素质的主要实施者。对班主任工作进行年度考核及评价,是提高班主任队伍整体素质,对班主任进行激励的有效方式。
1 考核的原则及目的
考核以全面、客观、公平、公正为原则。以往的考核,由于考核者把考核结果作为对被考核者进行处罚的依据,考核以奖惩为目的,引起被考核者心理上的抵触,对工作造成负面影响。新建立的班主任年度考核与评价制度,是通过对班主任工作全面客观的考核,来查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改进工作为主要目的。考核结果不公开,考核结果出来之后,系主任和学生处领导单独与每位班主任进行谈话,分析存在的问题,拿出改进措施。考核结果不直接与班主任每月的津贴挂钩,但作为班主任年度评优及续签劳动合同的重要参考依据。
2 考核内容及办法
班主任工作对教学系和学生处负责,为学生服务,同时,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又是互相支持的工作关系,根据对谁负责、为谁服务,谁就有资格对其考核的原则,从教学系、学生处、学生以及任课教师等四个层面对每位班主任的年度工作进行考核,可以体现考核的“客观性和全面性”原则。四个层面对班主任的评价结果并不是取平均数,应该有所侧重,给它们赋予不同的“权重”:
四个层面的具体考核项目及权重见表1~表5。


考核的内容、办法先经过学生处与教学系主任反复研究、讨论而形成初稿,然后征询全体班主任意见再完善,以保证考核的公平和公正。
3 组织实施,总结反馈
在6月份,学生处组织班主任年度考核。学生和任课教师考核的重点是对班主任的工作过程进行量化评价,由教学系组织各班学生和班主任所在班级的任课教师,按考核项目进行量化评分;教学系对班主任的工作结果及工作过程进行量化评价,根据班主任的工作态度,工作质量,以及工作过程进行定性、定量考核。学生处主要根据日常工作检查和统计结果,对每位班主任的工作质量结果进行量化评价。考核结果统计出来之后,学生处公布每一考核项目的平均分、全体班主任的平均总分,以及最高总分和最低总分,每位班主任仅知道自己的考核分数,班主任可以把自己的考核分数与平均分进行比较。考核之后,教学系找每位班主任谈话,指出班级管理中存在问题,分析原因,寻求对策,提出改进办法。
4 建立班主任年度考核制度后的工作效果。
4.1 全面、客观、准确地掌握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改进工作提供客观依据 要解决问题,首先要找到问题产生的原因及结症,通过分析问题寻求解决方案,最后对症下药,改进工作,提高质量。对班主任的工作过程以及工作结果进行考核,从四个层面全面覆盖,能够准确地找到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每位班主任改进工作打下基础。
4.2 最大限度地调动了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激励效果显著 激励即激发鼓励之意,它指的是激发人的动机,诱导人的行为,使其发挥内在潜力,为实现所追求目标而努力的过程,也就是人们所说的调动和发挥人的积极性的过程。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动机是由他所体验的某种未满足的需要或未达到的目标所引起的,而人的需要和目标又是多方面的。考核既找到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又不公布每位班主任的考核成绩,考核结果不与班主任的月薪酬挂钩,因此,班主任不会因考核产生心理上抵触,避免了考核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考核结果作为班主任年度评优的重要参考依据,对每一个班主任相对公平。每位班主任知道自己的考核成绩在总成绩中的相对位置,知道自己距离先进班主任之间的差距,为自己以后的工作设立了目标。
4.3 学风、班风、校风日新月异,学生管理工作质量显著提高 考核制度实行以来,增强了班级凝聚力,调动了班主任及班级全体同学的工作积极性,促进了班级管理整体水平的提高。而班级管理整体水平的提高,反过来又促使学校职能部门实施管理水平的提高。因而通过考核制度,班级的学风、班风,学校的校风都有了很大变化,大大促进了学生的思想、道德等各种素质的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