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的影视改编:历程、范式与思考

来源 :艺术传播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hao_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歌曲被改编为影视作品,从田汉的《天涯歌女》算起已逾80年,但其成为一种文化潮流,却是近年来的事情.歌曲作品能否获得改编,与自身知名度、文化包容性和歌手的影响力紧密相关.早期零星的此类改编主要针对流行的民歌小调,此后则集中于原创的流行歌曲,改编的具体方式主要有“移植式”“注释式”“近似式”三种.不过,能否改编成功,主要在于影像叙事能否另辟蹊径,跳出歌词的藩篱讲故事.近年来这类歌曲的“改编热”,映照出了许多现代观众的“怀旧”心理以及文化的跨界交融,同时也可看出有资本炒作的迹象,以及影视题材相对匮乏的现实,但不论如何,其整体艺术效果并不明显,因此也有较多的争议.在大众影像时代,国产影视应当努力回归艺术本身,在原创资源的开拓和多样化情感需求的填补上多加用心.
其他文献
《历史大转折中的视觉艺术——近现代中外美术交流与比较》以近现代中外美术交流中的作品为主要研究对象,涉及中西方近现代美术史中各种风格流派的建筑、雕塑、绘画、工艺美术等,对20世纪中国美术由古典形态转向现代形态时期的中心问题之一“中外美术关系”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探讨近现代中国文化艺术问题,必然绕不开中外文化尤其是中西文化关系的问题,因此中西文化关系就是该类研究的一个大的历史前提.
期刊
《中国美术经济史》作为研究中国美术经济史领域的专史著作,对影响美术经济的几个方面,如各个时代的皇家美术赞助、私家美术赞助、美术市场等因素进行了单独的分析比较,较为完整地展现了中国美术经济的发展历程.该成果共40万字,配图232幅,正文共十二章,主体论述始于史前,终于民国,以历史发展、朝代更迭的时间先后为序.
期刊
“十七年”时期我国美术片中音乐的民族化,表现在乐队的民族化、旋律的五声性、戏曲音乐元素的融入、少数民族音乐风格的塑造等方面.这一进程在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方面做了宝贵的探索,也对我们当下的动画及电影音乐创作在传承与创新传统文化及国际化传播方面有所启示.
以德国翻译功能学派的“翻译目的论”作为参照,通过对瞿秋白版本和萧三、陈乔年版本的《国际歌》中文译配歌词做部分段落的对比,可探析出后者接受度更高、流传范围更广的原因.这两个版本都较好地体现了“目的原则”,但后一个译本对“连贯原则”“忠信原则”的体现更佳.这间接说明了目的论指导歌曲翻译的可行性,同时也为歌曲的翻译工作提出建议:结合翻译的目的和目标受众,灵活选用意译和音译、归化和异化策略.
以当前电视音乐综艺节目流行的“星素互动”模式为样本,在系统研究其内涵、历史演进与现状的基础上,可以分析作为其核心内容的“快感”的生成方式,并针对“快感生成”之于电视音乐综艺节目的意义进行反思,从学理上批评快感生成的后现代性消解倾向和消费经典的隐忧.“星素互动”模式的快感生成虽助推了电视音乐综艺的市场开拓,但并不能支撑节目的可持续发展.应警惕因“星素互动”模式对快感的依赖而生成的审美消解问题,对其予以意义生产的修正,通过确认并搭建生产性文本、将意义生产逻辑明晰化、借仪式推动传承和创新等手法,帮助此类节目的快
跑大场是秧歌中最能体现汉族民间集体审美意识和传统文化意蕴的部分,但舞台秧歌创作风格的作品往往忽视了大场这种独特的空间调度形式,局限于动作层面的继承和发掘.本文将舞台秧歌创作风格作品的空间调度与传统秧歌场图进行分析对比,尝试探索场图的存在价值和审美意蕴,将“空间”重新带回到秧歌作品创作中.
线腔又称线胡、线猴、吊猴等,发源于陕西合阳,流传至黄河三角地带的山西芮城、河南灵宝等区域,它原本是提线木偶的专属配乐唱腔,20世纪60年代起在线腔改革中发展出真人舞台表演艺术,经过半个多世纪的传承与变迁,今上述三地情况各异——合阳地区仍然保留传统提线木偶演出形式,山西芮城将真人演出作为重点保护对象,河南灵宝则以民间木偶班社形式混迹于各村镇.本文以线腔的艺术源流作为切入点,将提线木偶与真人戏作为考察对象,通过艺术流派之间的相互比照,试图还原线腔传统演出形态,并对其艺术特色进行总结,为古老傀儡声腔艺术的守正溯
艺术教育是指通过对艺术美的感知、表现及创造以培养学生对艺术形式美和内容美的理解能力和创造能力的一种教育活动,它是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和主要内容.本文欲从艺术教育的角度阐述其对审美培养有重要的意义.其重要性体现在四个方面:提高了学生对艺术形态美的感知能力;发展了学生对艺术内涵鉴赏能力;激发了学生对艺术作品创造能力;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审美价值观.
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在18世纪中下叶孕育出许多杰出音乐家,其历史原因极具研究意义.但是传统的音乐史研究方法容易产生笼统的大背景印象,而经济学中的PEST分析结论表明,宏观环境中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科技因素对于音乐行业具有重要影响,包括对音乐家生存状态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由于篇幅有限,本文挑选经济学PEST分析的经济与社会文化角度对其进行分析,为解读这段历史提供不同的观察角度.
随着我国经济与科技的不断发展,各行业都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在全球化经济的快速发展背景下,国家以及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也更加频繁,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发展,更是促进了国家之间的信息文化交流,进而改变了文化产业的发展环境与趋势.而音乐产业作为我国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信息技术以及现代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要想实现发展,就应该积极创新产业形式与内容,借鉴更多的音乐产业发展元素与创意,实现我国音乐产业的持续发展.本文将从音乐产业的含义与基本特征、音乐产业对文化发展的重要意义、现代市场经济视野下音乐产业发展现状、以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