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音乐图谱设计策略研究

来源 :学前教育(幼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xw2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图谱是指为更好地辅助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开展,将作品中抽象的音乐元素与视觉形象紧密联系后所构成的视觉图像。在幼儿园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时用音乐图谱加以辅助,一方面,通过直观可视的图像可以帮助幼儿感知抽象的、无形的音乐;另一方面,音乐是流动的,图像是静止的、可以反复观察的,图谱可以帮助幼儿通过视觉感知、理解及把握音乐结构。有效的音乐图谱介入对幼儿音乐教育活动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当前,幼儿园音乐图谱运用热度虽高,但笔者实地观摩、访谈、调研发现,目前幼儿园音乐图谱在设计时仍“困于现状”,存在音乐图谱与音乐元素分离、与幼儿认知能力脱节、与视觉冲击产生负效应等问题。如何在幼儿园音乐教育中用好音乐图谱呢?可以尝试以下方法。
  针对音乐活动类型构建图谱框架
  不同的音乐活动类型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各不相同,因此在音乐图谱设计时,其框架建构的侧重也不相同。歌唱活动的教学目标更侧重理解、记忆歌词后会唱歌曲,因此歌唱活动中音乐图谱的建构要注重歌词形象化,例如大班歌唱活动“同唱一首歌”(见图1)中首先鲜明地描绘了四个穿着不同特色民族服饰(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彝族)的少数民族小朋友形象,帮助幼儿对应歌曲中“小冬木”“小卓玛”“小古力”“小莲花”四个好伙伴;其次,对于歌词中的“心相连”“笑哈哈”“祖国像妈妈”也分别做了直觀展示。
  (歌词:小冬木、小卓玛、小古力、小莲花,语言不通心相连,手拉手儿笑哈哈,笑呀笑呀笑哈哈。小冬木、小卓玛、小古力、小莲花,从小同唱一首歌,亲爱的祖国,像呀像呀像妈妈。)
  除歌唱活动以外,其他类型活动的图谱设计也应各有侧重,如打击乐活动图谱要偏重于帮助幼儿明确各自所持的乐器打击的位置、次数、强度、演奏的先后顺序以及部分与整体间的关系;欣赏活动中的设计框架倾向于对音乐作品的情境、情感以及曲式结构特点的凸显;韵律活动图谱的架构需要突出动作模型和出现的顺序,如果是集体舞的图谱还需考虑整体队列队形的架构等。
  结合幼儿生活经验选取设计内容
  音乐图谱选取的内容既可以包括写实的内容(如幼儿熟悉的动植物、人物形象、生活场景等)、抽象的内容(如直线、波浪线、圆形、三角形等),也可以包括具有特殊意义的符号(如爱心符号、表情符号等)以及大班偶尔加入的文字。但无论如何,都应考虑其内容与幼儿的生活经验相一致、容易引发幼儿共鸣。例如大班歌唱活动“我爱你”(见图2)的图谱设计利用了多种元素,整幅图谱让幼儿一看就能了解歌词的内容、出现的先后顺序并能有感情地演唱,且有助于幼儿前书写、前阅读能力的发展。
  (歌词:蜜蜂对着鲜花说:“我爱你。”青蛙对着池塘说:“我爱你。”星星对着月亮说:“我爱你。”葵花对着太阳说:“我爱你。”你的爱给了我温暖和快乐,你的爱给了我勇气和力量。我要对你大声地呼喊:“我爱你。”我要对你大声地呼喊:“I love you。”)
  依据音乐段落设计图谱数量
  教师在设计音乐图谱时也应该对整个画面中图谱的数量有所设计,一般说来,图谱数量的多少会与音乐的乐节、乐句、乐段相匹配,可分为一乐节一图式、一乐句一图式、一乐段一图式这三种常见形式,但有时也会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一乐句两图式、两乐句一图式以及一乐句多图式等设计方案。例如大班歌唱活动“小老鼠打电话”采用的就是一乐句一图式,清楚又诙谐地表现出了歌曲中的情节内容。(见图3)
  基于幼儿认知水平把握设计的难易度
  音乐图谱虽可用于幼儿园各年龄班,但是在设计时仍需考虑各年龄段幼儿的年龄特点与认知能力。小班幼儿尚处于依靠动作向依靠表象认识事物的过渡期,因此音乐图谱运用得较少,一般仅限于为歌唱活动添设一两幅能表示歌词情境的视觉图像,来引起幼儿的兴趣,如小班歌唱活动“两只小象”(见图4)。中班幼儿已经对音乐要素有一定的了解,并有初步的音乐经验,教师可以采用各种直观的形象来表示音乐的要素,进行音乐图谱的设计,如中班歌唱活动“郊游”(见图5)。到了大班,幼儿的逻辑思维开始萌芽,教师在设计时可用一些抽象的、具有象征性的图像来帮助幼儿理解作品的旋律走向、节奏时值、曲式段落,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如大班打击乐活动“土耳其进行曲”,分别采用逗号、波浪线、圆点来代表碰铃、沙锤、响板三种乐器,并通过大小的不同来区别演奏速度的快慢(见图6)。
  用审美视角平衡设计画面
  从美学角度看,音乐图谱的设计需要考虑整体布局、色彩的运用等。如布局要匀称,物体间的间隔既不能太密也不能太松,保持一定的视觉舒适度;色彩方面要注意主体与背景色之间对比鲜明、突出主体,对比物之间色彩的选取也要明显,写实的图画要尽量采用事物原本的色彩。同时,整体画面要简洁明了、直观形象。如大班歌唱活动“捏面人”(见图7)布局较合理且对比鲜明地体现出每句歌词的核心内容。
  (歌词:捏面人的老爷爷本领大,捏出来的面人把眼睛看花。捏的是个啥?捏的是个啥?你说是啥就是啥!捏一个猪八戒吃西瓜,捏一个唐僧骑大马,捏一个沙和尚挑着箩,捏一个孙悟空变戏法。你说是啥就是啥!)
  巧妙的设计仅仅为音乐图谱得以有效使用提供了前提保障,具体在一节音乐活动中图谱应该如何运用,何时介入到活动中,以何种方式呈现,与何种教学手段相融合,又在何时撤离,这一系列问题都有待于进一步的分析、优化。舍恩在其著作《反思性实践者》中指出,“反思是指专业者在工作过程中能够建构或重新建构遇到的问题,并在问题背景下进一步探究问题”。因此,教师在音乐图谱运用后需要及时、深入地对音乐图谱在音乐活动中的运用效果、幼儿的参与性以及自身专业素养等诸多方面进行反思与完善。
  两只小象
  (歌词:两只小象哟啰啰,河边走呀哟啰啰,扬起鼻子哟啰啰,勾一勾呀哟啰啰。)
   郊游
  (歌词:走走走走走,我们小手拉小手;走走走走走,一同去郊游。白云悠悠,阳光柔柔,青山绿水一片锦绣。走走走走走,我们小手拉小手;走走走走走,一同去郊游。)
其他文献
2018年4月8日,我再一次踏上奔赴湖北送教下乡的征途,没有了第一次的好奇,有的是再次相遇的紧张和期盼。此次送教的园所会是什么样的呢?  第一次来该地送教是在2017年11月,那次的经历带给我的冲擊仍然在脑海中挥之不去。教室面积小、设施简陋、师资匮乏,活动区的创设刚刚起步,一间屋子里中间是空的,高高的玩具柜横向整齐地摆放在教室两侧,隔出一个一个小方块,两个柜子中间大约1.5平方米的地方,铺上垫子就
从前,有一个盐商买了一头驴子。他每天都要赶着驴子去海边贩盐。  有一天,盐商和驴子路过一条小河的时候,驴子不小心跌进了河里,等它费了很大力气从水里爬上岸后,却发现背上的袋子轻了许多。“真好!这可是个新发现,原来东西掉到水里会变轻呀!”驴子高兴极了,它哪里知道这是因为盐溶化在水里使得袋子变轻了呀。  盐商看着空了一半的盐袋,只好赶着驴到海边又装了一些盐。这样,驴的负重更大了。他们回去的时候又路过那条
1  那是某年夏天的事情了。  我们家院门口有一棵老槐树,我和田小刀在树底下玩蚂蚁。田小刀只有三岁,他最喜欢干的事情是把各种饼干搓成碎屑,撒在老槐树旁边的泥地上,引诱那些蚂蚁成群结队地来驮运。  蚂蚁极尽所能,肩扛头拱,卖力地来回奔波。那些天降的食物,洋溢着钙奶的奶香味,从田小刀的指缝里漏出一点点,就足以把它们累个半死。田小刀的手指头肉乎乎的,缝隙很小,他努力地挓挲开五根指头,把指缝尽可能地撑大。
本文以“种植园活动指导方案” 为例,介绍一位中班教师所经历的基于问题的学习(PBL)幼师职后培训模型中设计、实施、总结三个阶段的完整过程。  设计阶段:在学习中成长  本次培训以种植园活动指导方案的设计为主题,为了方便后期的研讨和实践,我们按照班级分成了不同的小组,每小组三位教师,由一位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的教研员作为导师。培训伊始,我们首先进入的是设计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们针对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认识起源于活动,认识是从活动中开始的。活动在学生的认知情感和个性行为中有着重要作用。说唱、猜谜、传话、表演等活动能吸引小学生的注意,提高其学习兴趣,可以使他们在轻松的环境中去感受语言、理解语言、使用语言。  那么,教师应当如何遵循活动化原则,设计形式多变的复习课课堂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玩耍,在活动中学习呢?  一、尝试亲身体验,促使全体参与  “听”“说”“看”都是一种广义
2020年9月7日,教育部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草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草案》),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草案》中明确强调,幼儿园不得教授小學阶段的教育内容,不得开展违背学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活动。目前,学前教育小学化已经成为学前教育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学前教育小学化是对幼儿动作能力、认知能力等基础能力培养的忽略,违背了幼儿发展的客观规律,也给幼儿身心造成了不良影响。学前阶段是
摘 要:该文首先对通用题库系统的结构进行了研究和设计,提出了一个基于知识点的三级结构题库模型,给出了知识点、结点和题目的映射关系图,解决了题目的存放问题。接着对整个系统进行了主要功能模块的划分:登录模块、知识点模块、题库管理模块、用户管理模块和课程管理模块,同时对该系统的数据库进行了详细设计。最后结合目前流行的网络开发技术,使用B/S的三层架构在.NET下采用C#、ASP.Net和SQL Serv
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电子产品层出不穷。而作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移动互联网的出现,及其以云计算为核心的技术变革,在社会众多领域中引发了各种深层变革,更是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一、智能教育:开启基础教育新时代  在大数据时代,信息和数据是最重要的资源,信息的自由、数据的开放和流动,是多中心的,在网状传播力量的不断冲击下,个体的主体价值将得到前所未有的张扬。大数据呼唤一个更加
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恩江第二小学创办于2005年,是欧阳修故里一所年轻而富有朝气的学校。十年来,学校努力实践着“让学生的每一个时刻都能享受学习的收获与成长的快乐,让教师的每一天工作都能体验职场的幸福与专业的尊严”的办学理念。  我既是学校校长、省级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又是吉安市第一届名师,带动引领学校向更高更强发展,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于是,2012年秋季我创建了名师工作室:“花儿遇到春天——
在学前教育迅速发展的时代,如何激活群体智慧、提高组织效能成为关键问题。2015年,我们将行动学习工具引进北京明天幼稚集团,实现行动学习、组织发展与变革的联结,让行动学习成为明天人的一种工作方式。  行动学习是一小组人共同解决组织实际存在的问题的过程和方法,通过一套完善的框架和模式(即四个环节),保证小组成员能够在高效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学习和发展。行动学习的本质是追求人(或组织)的心智模式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