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观察人外周血白细胞中鞘氨醇激酶-1(SphK1)在急性胰腺炎(AP)的炎性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30例AP患者,分为轻型急性胰腺炎(MAP)组17例和重型急性胰腺炎(SAP)组13例,另外纳入10例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在AP症状发生48、72 h 、5、7 d时分别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6、外周血白细胞中SphK1 mRNA水平及其活性.结果 在48、72 h、5 d时,外周血白细胞中SphK1 mRNA及其活性均呈健康对照组<MAP组<SAP组(3组SphK1 mRNA的相对表达量:48 h:0.888±0.724、2.807±1.542、6.433±1.955;72 h:0.842±0.434、2.523±1.460、4.857±1.870;5 d:0.751±0.329、2.335±1.469、3.791±1.851; SphK1的活性:48 h:0.051 ±0.024、0.132 ±0.070、0.303±0.102;72 h:0.049 ±0.023、0.112±0.061、0.223 ±0.092;5 d:0.050 ±0.019、0.115 ±0.072、0.191±0.106,P <0.05);而且在48、72 h、5 d时,血清TNF-α、IL-6含量均呈健康对照组< MAP组<SAP组[TNF-α(ng/L):48 h:4.72±1.69、17.48 ± 10.74、50.79±15.44;72 h:3.67 ±1.84、18.73 ±12.12、40.64±13.28;5 d:4.44 ±2.13、17.31±10.33、33.37±14.96;IL-6(ng/L):48 h:6.9±1.9、85.9±37.9、182.8±48.6;72 h:5.5 ±2.4、64.5 ±42.9、138.0±32.0;5 d:6.6±2.8、60.5 ±32.1、94.4 ±30.9,P<0.05],这与外周血白细胞中SphK1的表达有相同的变化趋势.结论 SphK1的激活可能与AP的炎性反应密切相关。
鞘氨醇激酶-1在急性胰腺炎中的变化
【摘 要】
:
目的 观察人外周血白细胞中鞘氨醇激酶-1(SphK1)在急性胰腺炎(AP)的炎性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30例AP患者,分为轻型急性胰腺炎(MAP)组17例和重型急性胰腺炎(SAP)组13例,另外纳入10例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在AP症状发生48、72 h 、5、7 d时分别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6、外周血白细胞中SphK1 mRNA水平及其活性.结果 在48、7
【机 构】
:
610083成都军区总医院普通外科中心,泸州医学院,610083成都军区总医院普通外科中心,610083成都军区总医院普通外科中心,610083成都军区总医院普通外科中心,610083成都军区总医院普
【出 处】
: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发表日期】
:
2014年31期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小干扰RNA(siRNA)沉默趋化因子受体-6(CCR6)对人肝癌HCCLM6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的抑制作用.方法 利用针对CCR6基因的siRNA建立CCR6-短发卡RNA(shRNA)稳定转染细胞株,并建立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将18只裸鼠随机分为3组:Mock对照组、CCR6-Scrambled对照组和CCR6-siRNA组,每组6只,5周后处死.实验期间观察各组裸鼠的肿瘤生长,测量肿
本实验旨在观察上颈髓压迫性损伤时,丹参酮ⅡA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是否可以通过抑制氧自由基过氧化介导的细胞凋亡途径,从而保护脊髓损伤.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与分组:日本大耳兔60只,采用螺钉压迫法建立上颈髓损伤模型[1].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模型组(B组)、丹参酮组(C组)、甲基泼尼松龙组(D组)、
期刊
目的 观察甘草酸二铵对急性肝衰竭大鼠肝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60只健康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空白对照组,每组20只,实验组大鼠给予天晴甘平灌胃,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3h后实验组、对照组腹腔注射D-氨基半乳糖(D-Gal)和脂多糖(LPS)制作急性肝衰竭模型,空白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注射后分别于不同时间点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原位缺口末端标记
目的 观察促血管生成素-2(Ang-2)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的联系,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40例大肠癌组织和正常肠黏膜中Ang-2 mRNA的表达,另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其中10例肿瘤组织和正常组织中Ang-2蛋白的表达;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其中10例肿瘤组织中Ang-2蛋白的表达.结果 60.0% (24/40)的大肠癌组
目的 观察成骨诱导微环境中低剂量X射线对成骨细胞的影响.方法 照射后分别检测细胞增殖、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细胞矿化、成骨特异性转录因子2(Runx2)、骨钙素(0C)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1.0Gy组与对照组比较增殖受到抑制(P <0.05);ALP活性在0.1Gy组[(5.88 ±0.14) nmol对硝基苯磷酸二钠(pNPP)/μg蛋白]与对照组[(4.75±0.05) nmol
目的 探讨Fas相关因子l(FAF1)基因表达与幽门螺杆菌感染(Hp)及胃癌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 人胃癌细胞株HGC-27、人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 8×105个与Hp标准菌株NCTC11637共培养24h,按细胞/细菌比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1∶100和1∶200共培养组,每组实验设3个复孔,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490 nm波长处测量吸光度值计算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仪检测l×104个细胞
并/多指(趾)是由于相邻指(趾)间骨性或软组织融合形成的手足畸形,是人类最常见的肢端畸形之一.根据受累指(趾)的差异,Tentamy等11978年按解剖方式将非综合征性并指(趾)畸形分为Ⅰ~Ⅴ型.其中Ⅱ型并指(趾)表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并/多指(趾)畸形(SPD).我们在中国湖南怀化发现一个大家系,依据临床特征和修复难易性进行了一种全新的功能分型,通过微卫星多态位点对家系进行了遗传连锁分析,对致
期刊
结直肠癌患者中有50% ~ 60%发生肝转移,肝转移是结直肠癌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建立一种较理想的动物模型对于研究结直肠癌肝转移十分重要.现就不同种类的结直肠癌肝转移裸小鼠移植模型进行综述,以方便研究人员根据研究的实际情况和特点选择最适合的模型.一、原位细胞悬浮液注射原位细胞悬浮液注射是指将肿瘤细胞悬浮液接种到盲肠或者结肠部位.该方法的优点是能够模拟结直肠癌在人体内的扩散过程[1],而缺点在于
期刊
目的 探讨131I标记抗前列腺干细胞抗原单克隆抗体(131I-PSCA-McAb)对裸鼠原位人前列腺癌种植瘤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鼠龄及体积相近的BALB/c裸鼠36只,随机分为2组,分别建立激素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株(LNCap细胞)与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株(PC3细胞)裸鼠前列腺癌原位种植模型.每组裸鼠再随机分为3组,分别静脉注射131I-PSCA-McAb(实验组)、PSCA-McAb(单
目的 探讨细丝蛋白A(FLNa)和热休克蛋白90(HSP90)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乳腺癌临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9例乳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FLNa和HSP90的表达水平.结果 FLNa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率为68.12%,在癌旁组织中表达率为10.1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LNa表达水平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