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伯利天价“涂鸦”里的秘密

来源 :环球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kn__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站在自己画作前的汤伯利。
2015年年底,《黑板》拍卖现场。

  人物简介:汤伯利,《纽约时报》评出的这个世纪最伟大的当代艺术家。1928年出生于美国莱克星顿。2011年去世。
  艺术有时美不胜收,有时神秘莫测,已故美国艺术家汤伯利的画作《黑板》无疑属于后者。
  在2015年年底的纽约苏富比拍卖会上,汤伯利的《黑板》拍出了7053万美元(1美元约合6.58元人民币)的高价,不仅打破了其个人作品6090万美元的拍卖纪录,也成为2015年苏富比的最贵拍品。
  用幻象来代替图像
  在普通观众眼中,《黑板》不仅“其貌不扬”,简直就是“小儿科”。它仿佛只是在黑板上漫无目的地画了6行连续的圈,就像小朋友的涂鸦一样。但正像许多抽象派作品一样,它的妙处不可言说,欣赏者可能有不同的理解,感受不同的内心震撼。
  苏富比拍卖行在其网站上是这样介绍《黑板》的:“它的原名是《无题》,是画家1968年在纽约创作的。他在灰色的画布上重复使用简单的图线,以一种震撼人心的方式捕捉了空间与运动,想要表现一种简单却难以名状的情绪……”
汤伯利为卢浮宫创作的屋顶壁画。
汤伯利的抽象画。

  作品呈现出在黑板上涂鸦的效果,因此被人们称为《黑板》。其实它不是用粉笔在黑板上画出来的,而是用油彩和蜡笔在灰色的油画布上画出来的。
  这幅画的创作方式也很特别:汤伯利坐在朋友肩上,让对方随意晃动,然后他顺势在画布上涂写。除了这幅作品以外,汤伯利还创作了其他几幅类似黑板风格的画作,但这一幅是最大的(172.7 cm× 228.6 cm),也被认为是最棒的。
  《黑板》可以说是汤伯利一贯风格的极端化。这位集画家、雕塑家和摄影家为一身的艺术家,与贾斯珀·约翰斯(Jasper Johns)、罗伯特·劳森伯格(Robert Rauschenberg)一起,被认为是二战后美国最有影响力的艺术家。
  与另外两位艺术大师不同,汤伯利总是把想要画的主题处理成简单的线条,涂鸦一般恣意奔放,又带着神秘气息。用艺术家叶永青的话说:“汤伯利通过看似重复的线条,以一种姿态性的运笔,描绘了一种对神秘的解构。在欣赏他的作品时,用‘幻象’代替‘图像’或许是最好的方式。”
  在熄灯后摸黑创作
  艺术圈中流行一句话:“有时候人们需要借助一些帮助才能认识一件伟大的作品。”对汤伯利的画作来说,这些帮助性的线索隐藏在他的人生经历中。
  1928年4月25日,汤伯利出生在美国莱克星顿,出生时的名字是小埃德温·帕克·汤伯利。他的父亲曾是美国职业棒球联盟芝加哥白袜队的投手,因为崇拜另一位传奇投手赛科龙·扬(Cyclone Young)而给自己取绰号CY,日后汤伯利索性把它当成自己的名字——CY·汤伯利。
  从小,汤伯利就喜欢古希腊和古罗马神话,12岁时师从一位西班牙画家学习画画。1948年,20岁的汤伯利进入波士顿美术博物馆学校学习,次年又去了纽约艺术学生聯盟。在那里,他遇到了另一位画家罗伯特·劳森伯格,后者建议他到黑山学院学习。
  黑山学院创立于1933年,位于北卡罗来纳州艾西维尔市,堪称美国艺术史上的一个传奇。它位置偏远、规模不大,只存在24年就解散了,却培养出美国艺术界许多大师级人物,其中包括罗伯特·劳森伯格和德·库宁这两位抽象表现主义巨匠——前者是美国波普艺术的先驱,也是对当代中国画家影响最大的艺术家之一,1985年他在中国美术馆的个展,直接促进了“85新潮”的发展;而后者被认为是抽象表现主义的灵魂人物,理念颇为激进。
  汤伯利在黑山学院里尽得抽象表现主义真传。1951年,他在芝加哥举办了第一个个人作品展,成功跻身新锐抽象表现主义艺术家行列。
  1952年,汤伯利在一份奖学金的资助下,与罗伯特·劳森伯格结伴到北非、西班牙、意大利和法国旅行。这次旅行似乎重新唤醒了他对古希腊、罗马的兴趣,并发现了欧洲大陆的艺术魅力。
  从欧洲回来后,汤伯利一度改变了人生轨迹——1953年11月,他应征入伍,一直服役到1954年8月。
  军旅生涯的后半段,汤伯利在五角大楼从事密电翻译任务。为了当一个称职的军方译码员,他练就了一手速记功夫,能快速破解密码电报内容并传出信号。据说,他经常在熄灯后摸黑创作,尝试着不用眼睛而是用手和心灵作画。有人评论,汤伯利信手涂鸦的画风与这些训练密不可分。此后,他还在一所学校教了一年书,然后去了纽约,混迹于当时的艺术圈。
  但魂牵梦萦的欧洲一直召唤着汤伯利。1957年,他去了意大利,并定居下来。1959年与意大利艺术家弗朗切蒂结婚。
  从新老帝都汲取养分   许多艺术评论家认为,汤伯利继承了抽象表现主义大师杰克逊·波洛克的衣钵。抽象表现主义又称抽象主义或抽象派,是二战后美国兴起的一种绘画流派。这一流派突出即兴创作,艺术家通常不拘一格地使用刷子、棍子、喷筒甚至扫帚等工具作画。画面上通常没有什么具体的物象,但是线条、色彩、符號等零星元素中就能流露出强烈的情绪、力量和主题。
汤伯利的作品《玫瑰》。

  这派的代表人物杰克逊·波洛克1947年曾有过一场创作秀,至今为人津津乐道。他把画布摊在地上,自己拎一罐颜料,抓一把刷子走上画布,将颜料滴、洒或甩在画布上,创作出色迹纵横、颜料飞溅的画作,成为抽象表现主义的经典作品。
  从这个角度来说,汤伯利的作品的确有着强烈的抽象表现主义色彩。他喜欢使用貌似无意义的几何图形或线条,偶尔还会借用古代诗歌的只言片语,这些晦涩的画面充满了稍纵即逝的寓意和自在的情绪。但他似乎又有意和这个流派保持一定距离,半辈子都住在意大利,作品风格也将抽象表现主义、极简主义和波普艺术兼收并蓄,自成一派。
  欧洲大陆为汤伯利提供了思想的沃土和灵感的源泉。艺术史专家认为,当年汤伯利从纽约移居罗马,其实是从一个新帝都逃到了一个旧帝都。二战后美国与欧洲的力量此消彼长,美国人用抽象表现主义和波普艺术撼动了欧洲艺术中心的地位。与古典的欧洲相比,美国艺术更加恣意、突兀且粗糙,但充满了自由和表现力。但汤伯利似乎更加留恋欧洲。在古罗马的废墟中,在悠久的历史中,他找到了无尽的灵感。
  有评论家认为,在西方艺术界慨叹“绘画已死”的时候,汤伯利用自己的画笔撑起一片天空,留给世人宝贵的艺术财富。
  在意大利生活期间,除了绘画以外,他还广泛阅读。希腊语、拉丁语和英语读物他都涉猎,因此在绘画中需要借助文化元素时他能够信手拈来。例如从2005年开始,他以荷马史诗中的《伊利亚特》为蓝本创作了8幅系列画作;而在他的另外8幅作品中都出现了古罗马诗人维吉尔的名字。
  汤伯利打破了油画和素描之间的界限,用潦草的笔触挑战了当代艺术的理念。“他大气、令人信服的史诗般作品,谜一般的颜色和让人眩晕的空间感,讲述了性、死亡、历史和欲望等恒久主题。”但是对普通观众而言,汤伯利的作品确实不大好懂。有人曾评价说:汤伯利的作品在艺术家中有影响力,在评论家中有争议,对普罗大众则构成了挑战。
  “粉丝”为作品献吻
  在艺术品拍卖场上,汤伯利的作品一直是抢手货,每每以数百万美元的价格成交。1988年,他曾获得日本皇家世界文化奖,这是日本最高艺术奖项;2001年,他获得威尼斯双年展金狮奖;2010年,他还应邀为巴黎卢浮宫创作壁画,成为1950年后获此殊荣的第三人。顶级画廊高古轩慧眼识珠,代理了汤伯利的许多作品。有一种说法称,高古轩2007年在罗马开了一家分店,就是为了接近住在罗马城外的汤伯利。
  由于过分喜爱汤伯利的画作,有的“粉丝”还因此惹上过官司。2007年,30岁的法国女画家兰迪·萨姆亲吻了汤伯利的一幅画作,并在雪白的画布上留下了清晰的口红印。结果她被控“破坏艺术作品”而出庭受审。展览主办方朗贝尔收藏公司一位负责人认为,萨姆的行为是对艺术家知识产权的侵犯。这幅画作价值约200万欧元(1欧元约合7.11元人民币)。萨姆在声明中表示,她的这一吻是“因受艺术的感染”而做出的举动。但原告律师称,“爱需要双方的同意”。最后萨姆向这幅画的主人支付了1000欧元的罚款,向画廊支付了500欧元,向汤伯利支付了1欧元。
  汤伯利不喜欢抛头露面,很少接受采访。他喜欢和朋友们泡在一起,在朋友们眼中,他性情幽默、顽皮。可他一旦进入创作状态就极为投入,“画完一幅作品后,我通常会在床上躺一两天”。1994年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我发誓如果有机会重新来过,我将只画画不展出。等我死后,他们爱怎么评价都行。”他曾自我评价那些涂鸦:“涂鸦是线性的,但在我的画中它更抒情。”
  晚年,汤伯利饱受癌症困扰,一直到2011年去世。高古轩画廊的掌门人拉里·高古轩无比悲痛地说:“艺术世界失去了一个真正的天才,一个真正原创的艺术家……在以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将不会看到这样天赋惊人的艺术家了。”
其他文献
康京和出身名校,曾是金大中的翻译,也是联合国任职最高的韩国女性  康京和,留一头银色齐耳短发,面露浅浅的微笑,眼神坚定,身形利落,柔中有刚。6月19日,她出现在韩国外交部大楼,发表就职演说。一时间,照相机咔擦作响,快门声和闪光声此起彼伏。对于这位争议中火线上台的韩国首位女外交部长,人们都想拿放大镜仔细打量一番。  打破外长任命 “铁律”  5月21日,青瓦台,韩国总统文在寅公布部分内阁成员和幕僚新
火焰照亮寒夜,浓烟弥漫半空,一排排银白色的防爆盾与黑压压的抗议人群咫尺相对,催泪弹、橡皮子弹与石块、燃烧瓶互飞 ……这是最近一段时间乌克兰很多城市中出现的场景。  自去年11月末开始,乌克兰政府因没有签署旨在与欧洲一体化的系列协议,导致反对派发起声势浩大的集会和抗议活动。初始阶段,反对派与政府保持着不和不战的状态,直到今年2月6日,在反对派里起“中流砥柱”作用的祖国党领导人亚采纽克表示同意有条件组
9月,日本也迎来了开学季。许多小学开设了特殊的“开学第一课”——防灾演习,时长大概1小时。在东京市一所小学,灾害警报拉响后,孩子们马上戴上防灾帽,听老师指挥排队走出教室,跟著指示标牌进入体育馆内,按班级站好。考虑到低年级小学生识字不多,学校配了专门的显示屏,用图案和语音传达地震信息。等全校学生都处于安全地带后,学校会通知家长接孩子们回家。家长们对防灾演习非常上心,甚至专门请假陪孩子完成演习。
我上高中的时候,每年教师节班里都会给任课老师送节日卡和小礼物。有一年,语文老师对我们说:“每到这一天,我都是既高兴又担心。高兴的是大家心里想着老师;担心的是,大家只在教师节这天想起老师。”同样的道理,对于千千万万的消费者来说,每年的“3·15”都是喜忧参半:喜的是相关部门重视消费者权益,忧的是相关部门是不是只在这一天重视消费者权益?  客观地说,今年的“3·15”比往年有更多亮点。在新版《消费者权
上世纪30年代,我国著名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创办了重庆育才学校。有一年,他发现很多学生向即将离校的毕业生讨要课堂笔记。他好奇地问:“你们要课堂笔记干什么?”学生答道:“课堂笔记是师兄师姐的经验集锦,我们拿来借鉴,可以少走弯路呀。”  陶行知听后沉吟片刻,给学生们讲了一个故事:从前有个道长能点石成金,有一天,他把一堆石子点成金子,让徒弟每人选一块。于是,徒弟们争先恐后地跑到黄金堆边去挑选,只有一个小徒
4月7日,中国暂时关闭驻也门使领馆,这意味着中国的撤侨行动告一段落。从沙特等国空中军事干预也门局势以来,短短十余日,中国采用各种手段分批撤侨613名,并协助15个国家的279名公民撤出。与此同时,美国人贾迈勒·拉巴尼因美国务院宣称“无力撤侨”而死于也门战火中。  生死的对比很容易得出简单直接的结论。网络上或是夸“中国这一把干得漂亮”,或是揶揄“美国也有今天”。然而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撤与不撤,
但凡见过林奕华的人都会有一个疑问:为何岁月没有在他的身上留下痕迹?50多岁的人。看起来还是一副阳光大男孩的样子:淡蓝色T恤,牛仔裤,黑色圆框眼镜架在瘦削的脸上,一进门就直冲冲地走过来,躬身握手并自报家门:“你好,我是林奕华。”  真正和林奕华聊起天来,又是完全不一样的感觉——日积月累的戏剧见解。对现实社会的认识,以及对世事的洞见,字字句句都印证着他的人生阅历。30多年间他创作了50多部舞台剧,从上
星球健身中心内景。    人们去健身,是会选择设备齐全的豪华健身房,还是“简陋不堪”的?答案不言自明。可在美国很多人却选择了后者——马克·龚达尔和迈克尔·龚达尔兄弟创办的星球健身。  这家风靡全美的健身中心如今已有1000多家连锁店,710万会员。但龚达尔兄弟却说:“我们的成功秘诀是不做‘最好’的健身中心。”  最“破”的健身房  龚达尔兄弟从小就喜欢举重,一直梦想拥有自己的健身房。1992年,迈
肩挑希望
期刊
国学热的实温虚火  中国传统与儒家文化在经历了改革开放初期的复苏,以及此后20多年的发展之后,掀起了一股让人始料不及的热潮。2005年5月,中国人民大学成立了新中国第一个国学院,第二年伊始,《光明日报》设《国学》专版,大力推动国学的研究与传播。至此,“国学热”成为近十年最突出的文化热词之一。  十年间,国学以各种姿态活跃于国人的视野与生活中:高校里,国学院、国学班接连成立;社会上,祭祖祭孔等传统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