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酸性粒细胞和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

来源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mx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对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HES)的研究已取得不少进展.这些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在嗜酸性粒细胞(Eos)内成分的毒性、HES发生机理和病理改变、临床表现方面.综述如下.

其他文献
胆碱能性荨麻疹(Cholinergicurticaria,CU)是在体内过热情况下,由末梢神经释放乙酰胆碱引起小风团性发疹的疾病,分类上属物理性荨麻疹.CU在物理性荨麻疹中仅次于皮肤划痕症,约占全部荨麻疹的5~7%,所以CU并不是一种少见的疾病.
期刊
本文报告一例肛门鳞癌并发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患者男性,37岁,肛门边缘有一个大的肉样肿物,痒,偶有出血.活检显示为纤维上皮性息肉,具有尖圭湿疣的特征,同时有表面上皮的原位恶变和早期侵入性癌变,显然是一个发生自病毒性湿疣的鳞癌.由于这一发现,又将患者损害广泛切除.最后切除的组织中未发现不典型增生,但DNA杂交法对HPV16型为阳性,而对其他亚型如HPV6、11和18均为阴性.
期刊
系统性硬皮病患者可发现循环自身抗休。用间接免疫荧光,以人类喉部肿瘤细胞(HEp-2)作底物进行组织细胞培养,95%以上的系统性硬皮病患者血清中可检测到抗核抗体(ANA) ,这种抗体的滴度可能很高,但一般与疾病活动性无关。
作者等对1978年以来所见的220例银屑病性关节炎患者,用IBM 3600计算机详细地进行了临床X线及生化资料的分析.临床:在220例中男104(47%),女116(53%),性别无明显差异.68%患者初患银屑病,经平均12.8年后出现关节炎;15%患者在一年内同时发生银屑病和关节病;17%患者关节炎发生在银屑病之前,平均7.4年.94%为寻常型银屑病,4%点滴状银屑病.2%有银屑病史,现无皮损,
期刊
作者用依曲替酸(etretin)治疗严重的银屑病,并对临床疗效作了初步评价.共观察了21例银屑病患者(男17例,女4例;年龄31~74岁),皮损受累范围占躯体的21~95%.用双盲法确定依曲替酸剂量.
组织病理学检查对于麻风的诊断、预后及监测其病情进展都有重要意义。瘤型及界线类麻风因可以查到大量的麻风杆菌,诊断并不困难,但在结核样型及来定类麻风很难查到麻风杆菌。此外,在其他皮肤病中也出现类似于结核样型麻风组织中的结核样肉芽肿,因此对这型麻风的诊断造成困难。然而如能在结核样型麻风中发现神经损伤,也能将其和其他疾病区别开来,但在这型麻风中由于炎性浸润及肉芽肿性反应使其神经结构常常被掩盖,不易辨认。
在性传播疾病中,非淋球菌性炎症病人占相当大比例,他们的数量是淋病的1.5~2倍.近年来衣原体和尿素分解支原体感染增多,据某些苏联学者的资料,尿素分解支原体在非淋菌性尿道炎中占67.6%.在淋病后尿道炎中占74.6%.作者报告了某一泌尿生殖器疾病临床研究所278例患有泌尿生殖器疾病或淋病的病人的实验室检查结果.所用的检查材料女病人为尿道和宫颈分泌物或粘膜刮取物,而男病人则取自尿道.支原体培养物经18
1例男性,59岁患者,左臂皮肤脱屑10年.2年半前右颊部出现一个红色结节,面部及右臂有一个红斑,在3个月前右颊部的红色结节未经治疗自然地变成黄白色.
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PSS)是一种胶原血管性疾病,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虽然曾有报道用青霉胺、孕酮及皮质类固醇治疗本病,但至今仍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作者用低频电针疗法(LFEAT)治疗了34例PSS,取得较好疗效。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3.612.8岁,男2例,女32例,门诊患者每周治疗1~2次,住院患者每周治疗3~5次,疗程3个月至9年2个月。所用仪器为NA-J神经仪、脉冲发生器N401和G6805
期刊
作者报告了3例有大量真菌菌丝的孢子丝菌病的临床、病理及治疗情况.患者年龄为65、67、72岁.2例为家庭妇女,1例为农民.除1例有糖尿病史外,身体均健康.临床表现均为右前臂有结节、斑块,上有溃疡,无触痛,局部淋巴结不肿大.其中2例出疹前有局部外伤史.3例均外用过皮质类固醇软膏治疗但无效.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尿常规、肝功能及多项皮肤免疫功能试验,结果几乎都在正常范围内.孢子丝菌素试验均阳性.病理示:真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