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9年7月4日,他回来了,走了整整50年,她也等了整整50年,77岁的他告诉76岁的她,他在台湾已经有了一个太太,三个儿子。但是,他仍然想要回来看看,因为这儿是他的家。
他走的时候27岁,我26岁,儿子4岁,女儿才刚刚100天。
当年我和他订的是娃娃亲,他家里家境不错,他也读过很多书,走之前还在我们这里的小学当过校长。
那时我识的字不多。本来我跟他一个学校念书,可当时这村里的人挺封建,觉得我们订了亲还在一起读书有些不太好,我便放弃了上学。
我19岁嫁到他家门上,当时公公婆婆都在,他还有五个弟兄。头几年我跟公公婆婆在一起过,事事处处得守他们家的规矩,受了不少罪。
后来他走之前,我们分出来单过。那时候他经常在青岛市里一待就是一个星期,我在家里带着孩子,种着地,生活得也还安稳。
可是,有一天也就是青岛快要解放的那个时候吧,他突然回来了,在家里住了一夜。青岛那边又打电话叫他去,第二天早晨他起来饭也没吃就走了,从此再也没回来。我当时在家还抱着吃奶的女儿,听说青岛解放了,可是左等右等不见他回来,我吓坏了,托了人去打听。结果人家说看见他上了开往台湾的船,也有人说他在船上病了,被人家掀到了大海里。
这些传闻通过不同的人传回来,我也不知道该听谁的,只觉得这事情肯定是突然发生的,要不那天早晨走的时候,无论如何他也会跟我打个招呼,他不是那种把老婆、孩子一扔拔脚就走的人。
而且,结婚7年,我们的感情特别好,虽说他读的书比我多,可是为了让我也能够看点书,他手把手地教我写字认字,他说女人有了文化就会变得聪明,就会变得有自立能力。
当时,他的这些道理我似懂非懂,但我知道他非常希望我学文化,认识字,做一个聪明的女人。
虽说他经常因公务不在家,可我从来没有觉着他不爱这个家,不爱我和孩子。他是那种心里有,嘴上不说的人,我了解他的脾气,所以,当时他的突然离去让我真觉得是塌了天。
那时候公公、婆婆由他们家五个兄弟轮着奉养,到我这个孤儿寡母的家里也是这样,那时的生活全靠我一个人来维持。
家里虽然有地,可我得种出来啊。许多时候,为了下地干活,我把大儿子放在地头的树下,把还在吃奶的女儿绑在背上,一点一点地耕,一点一点地种。
常常是人家的地里都冒芽了,我这边地还没有耕完一遍。可是,没有人来帮我,他家弟兄几个各忙各的,谁也不出头来问我一声。
我一边得奉养老人,一边得拉扯两个还不懂事的孩子,那日子过得真是磕磕绊绊,许多次我在地里打着滚放声地哭,我哭自己这不中用的身体,哭恒文他太狠心,扔下我们娘几个,让我们活活地受罪。
可是嗓子哭哑了,眼泪哭干了,还得爬起来干啊,要是种不上粮食,我和孩子们吃什么?!
刚开始那几年,我还等啊,盼啊,觉着他也许没走,就在哪儿走迷了路,他清醒过来还会找着家回来的。可越等我的心越凉,越等我就越觉得没有指望。
我在想那些传闻也许是对的,也许他真的已经不在人世,否则他不会这么久不来个音信,哪怕让我和孩子们知道他平安地活着也好啊!
他没有音信十几年,村里的人也纷纷上门来给我提亲,那时,他的父母也都不在了,我一个人带着两个孩子日子过得实在艰难。
我的一个婶娘几次劝我,趁年轻再走一步吧,不为别的,为了把两个孩子好好地拉扯大。他爹是读书人,他肯定希望孩子们多读点书,可是我一个人带着他们吃上饭就不错了,怎么可能让他们读书。
那会儿我母亲还在,她坚持不许我改嫁,她让我为恒文守着家,守着孩子,等着他回来。
说实在的,那时我也满脑子封建观念,认为自己终生只能嫁一次,哪怕嫁的那个人死了,我也要为他守节。
虽说有许多上门提亲的条件都不错,而且,人家还明确地说不嫌弃两个孩子,可我左思右想还是一一拒绝了。
当时我只想着自己这样做不会被村里人说闲话,孩子们也不会受继父的虐待,而恒文回来这还是一个完整的家。可我从来没有想过我自己,在这漫长的等待中会变成什么样子,没想到他在外面这么多年会变成什么样子。
我姐妹五个,我是家里最小的,那些年我和孩子全靠娘家姐妹的接济,她们的生活也不宽裕,可过年过节总要让我和孩子吃上好的。我有个二姐每年都是过年的时候,给我买上猪肉和白菜送到家里来,一直送到我的儿子长大能养家了。
后来,成立了人民公社,我们娘几个才算有了碗饭吃。那时候下地男人干重活,女人干轻活,本来就身体不好的我总是受到队里边的照顾,而吃饭的时候总是有我和孩子的份儿。
就这样我终于熬到了孩子们读中学,那时,农村的孩子能读中学是非常少有的事情,尤其是女孩子。
可我这个女儿像她父亲,人很聪明伶俐,也爱读书,我就一直供她上学,后来读到了初中。我一心培养孩子读书,也是为了将来他们不会再像我一样没有文化,愚昧得要命。
那时女儿也很有志气,一心要读到高中毕业。看到女儿这样喜欢读书,我也很高兴,将来孩子们有出息了,我见了恒文也有个交代,毕竟这是他们王家的骨肉。
尽管生活上很紧张,孩子读书费用也是我省吃俭用加上娘家姐妹的支援凑起来的,孩子有这个愿望,愿做个有出息有文化的人,我就是再累也觉着高兴。
可是,有一天,女儿却哭着回来了,她说学校里发展红卫兵,评了几次了就是不要她,而且,说她家庭出身不好,有历史问题,像她这样的人学习再好再积极也没有用。
女儿哭着问我,她爹到底是怎么回事?他到底还在不在人世?我当时让女儿问得一句话也说不上来,这么多年了我又何曾得到过她爹的信儿。可我也不明白这与无辜的孩子有什么相干?!
他爹走的时候,她才100天,这个她连模样也记不得的人却成了她长大以后沉重的包袱。
他走的时候27岁,我26岁,儿子4岁,女儿才刚刚100天。
当年我和他订的是娃娃亲,他家里家境不错,他也读过很多书,走之前还在我们这里的小学当过校长。
那时我识的字不多。本来我跟他一个学校念书,可当时这村里的人挺封建,觉得我们订了亲还在一起读书有些不太好,我便放弃了上学。
我19岁嫁到他家门上,当时公公婆婆都在,他还有五个弟兄。头几年我跟公公婆婆在一起过,事事处处得守他们家的规矩,受了不少罪。
后来他走之前,我们分出来单过。那时候他经常在青岛市里一待就是一个星期,我在家里带着孩子,种着地,生活得也还安稳。
可是,有一天也就是青岛快要解放的那个时候吧,他突然回来了,在家里住了一夜。青岛那边又打电话叫他去,第二天早晨他起来饭也没吃就走了,从此再也没回来。我当时在家还抱着吃奶的女儿,听说青岛解放了,可是左等右等不见他回来,我吓坏了,托了人去打听。结果人家说看见他上了开往台湾的船,也有人说他在船上病了,被人家掀到了大海里。
这些传闻通过不同的人传回来,我也不知道该听谁的,只觉得这事情肯定是突然发生的,要不那天早晨走的时候,无论如何他也会跟我打个招呼,他不是那种把老婆、孩子一扔拔脚就走的人。
而且,结婚7年,我们的感情特别好,虽说他读的书比我多,可是为了让我也能够看点书,他手把手地教我写字认字,他说女人有了文化就会变得聪明,就会变得有自立能力。
当时,他的这些道理我似懂非懂,但我知道他非常希望我学文化,认识字,做一个聪明的女人。
虽说他经常因公务不在家,可我从来没有觉着他不爱这个家,不爱我和孩子。他是那种心里有,嘴上不说的人,我了解他的脾气,所以,当时他的突然离去让我真觉得是塌了天。
那时候公公、婆婆由他们家五个兄弟轮着奉养,到我这个孤儿寡母的家里也是这样,那时的生活全靠我一个人来维持。
家里虽然有地,可我得种出来啊。许多时候,为了下地干活,我把大儿子放在地头的树下,把还在吃奶的女儿绑在背上,一点一点地耕,一点一点地种。
常常是人家的地里都冒芽了,我这边地还没有耕完一遍。可是,没有人来帮我,他家弟兄几个各忙各的,谁也不出头来问我一声。
我一边得奉养老人,一边得拉扯两个还不懂事的孩子,那日子过得真是磕磕绊绊,许多次我在地里打着滚放声地哭,我哭自己这不中用的身体,哭恒文他太狠心,扔下我们娘几个,让我们活活地受罪。
可是嗓子哭哑了,眼泪哭干了,还得爬起来干啊,要是种不上粮食,我和孩子们吃什么?!
刚开始那几年,我还等啊,盼啊,觉着他也许没走,就在哪儿走迷了路,他清醒过来还会找着家回来的。可越等我的心越凉,越等我就越觉得没有指望。
我在想那些传闻也许是对的,也许他真的已经不在人世,否则他不会这么久不来个音信,哪怕让我和孩子们知道他平安地活着也好啊!
他没有音信十几年,村里的人也纷纷上门来给我提亲,那时,他的父母也都不在了,我一个人带着两个孩子日子过得实在艰难。
我的一个婶娘几次劝我,趁年轻再走一步吧,不为别的,为了把两个孩子好好地拉扯大。他爹是读书人,他肯定希望孩子们多读点书,可是我一个人带着他们吃上饭就不错了,怎么可能让他们读书。
那会儿我母亲还在,她坚持不许我改嫁,她让我为恒文守着家,守着孩子,等着他回来。
说实在的,那时我也满脑子封建观念,认为自己终生只能嫁一次,哪怕嫁的那个人死了,我也要为他守节。
虽说有许多上门提亲的条件都不错,而且,人家还明确地说不嫌弃两个孩子,可我左思右想还是一一拒绝了。
当时我只想着自己这样做不会被村里人说闲话,孩子们也不会受继父的虐待,而恒文回来这还是一个完整的家。可我从来没有想过我自己,在这漫长的等待中会变成什么样子,没想到他在外面这么多年会变成什么样子。
我姐妹五个,我是家里最小的,那些年我和孩子全靠娘家姐妹的接济,她们的生活也不宽裕,可过年过节总要让我和孩子吃上好的。我有个二姐每年都是过年的时候,给我买上猪肉和白菜送到家里来,一直送到我的儿子长大能养家了。
后来,成立了人民公社,我们娘几个才算有了碗饭吃。那时候下地男人干重活,女人干轻活,本来就身体不好的我总是受到队里边的照顾,而吃饭的时候总是有我和孩子的份儿。
就这样我终于熬到了孩子们读中学,那时,农村的孩子能读中学是非常少有的事情,尤其是女孩子。
可我这个女儿像她父亲,人很聪明伶俐,也爱读书,我就一直供她上学,后来读到了初中。我一心培养孩子读书,也是为了将来他们不会再像我一样没有文化,愚昧得要命。
那时女儿也很有志气,一心要读到高中毕业。看到女儿这样喜欢读书,我也很高兴,将来孩子们有出息了,我见了恒文也有个交代,毕竟这是他们王家的骨肉。
尽管生活上很紧张,孩子读书费用也是我省吃俭用加上娘家姐妹的支援凑起来的,孩子有这个愿望,愿做个有出息有文化的人,我就是再累也觉着高兴。
可是,有一天,女儿却哭着回来了,她说学校里发展红卫兵,评了几次了就是不要她,而且,说她家庭出身不好,有历史问题,像她这样的人学习再好再积极也没有用。
女儿哭着问我,她爹到底是怎么回事?他到底还在不在人世?我当时让女儿问得一句话也说不上来,这么多年了我又何曾得到过她爹的信儿。可我也不明白这与无辜的孩子有什么相干?!
他爹走的时候,她才100天,这个她连模样也记不得的人却成了她长大以后沉重的包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