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登者夏伯渝

来源 :新青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yis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语云:十年不鸣,一鸣惊人。李仁港在他执导完《盗墓笔记》后已经蛰伏三年了。他的《锦衣卫》和《鸿门宴》令人叹为观止,但随后的《盗墓笔记》却引来了如潮的恶评。大起大落也许是他息影多年的原因吧。
   但毫无疑问,他是有才华的,积淀带给了他更深沉的爆发。
   国庆档的《攀登者》成为他回归的标志。
   这部由他执导,吴京、章子怡、张译、井柏然、胡歌、王景春、何琳等主演,成龙友情出演的电影,是根据中国登山队1960年和1975年两次登顶珠峰的真实历史改编。影片讲述了1960年,中国登山队向珠峰发起冲刺,完成了世界首次北坡登顶这一不可能的任务。15年后,主人公方五洲和曲松林在气象学家徐缨的帮助下,带领李国梁、杨光等年轻队员再次挑战世界之巅的故事。
   《攀登者》揭开了尘封已久的历史面纱,带我们又回到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让我们再一次感受到了第一代、第二代登山队员在艰苦的条件下,让五星红旗高高地飘扬在世界之巅的拼搏和奉献精神。
   影片上映将近一个月,累计票房已经超过10亿,这个成绩大概是对这个男人坚持的最好回报了。
   但这里,我们要讲的是另一个男人坚持的故事。


   这个男人叫夏伯渝。
   《攀登者》中,胡歌饰演的“杨光”在1975年登山时失去双腿,而他的原型——今年70岁的夏伯渝,在2018年5月14日登上珠穆朗玛峰,成为中国第一个依靠双腿假肢登上珠峰的人。
   1975年,年仅26岁的夏伯渝在第一次攀登珠峰的过程中,因帮助队友而不幸冻坏双脚,导致被迫截肢。之后历经截肢、患癌等挫折的夏伯渝并没有选择放弃,而是秉持着不畏艰险、勇于突破的精神,在43年间5次尝试攀登珠峰,并于2018年第5次攀登中成功登顶,圆梦珠峰。
   2018年12月,夏伯渝入选感动中国2018候选人物。2019年2月19日,他获得劳伦斯年度最佳体育时刻奖。
   一位古稀老人,双腿截肢,靠着假肢站在了世界之巅。
   这又是何等的壮举!


   夏伯渝,出生在重庆,这也是他名字中带“渝”的来历,他的性格里自有川人的豪爽和坚韧。
   1956年,夏伯渝跟随父母迁到青海,后来成为一名专业运动员。1974年,中国登山队去青海选拔第二次攀登珠峰的队员,正在青海接受专业足球训练的他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参加了选拔,结果以其超强的身体素质成功入选。1975年他随队参加了珠峰的攀爬行动。
   这是中国登山队第二次攀爬珠峰。早在1960年,中國人就已经站在了珠峰之上。
   我们有必要再回头看看那段历史。
   1960年前后,国际上经常有人质疑“中国人没有登上过珠峰顶端”,而相邻的印度也准备在1960年攀爬珠峰。我们的决心登顶,不仅是因与印度的登山竞赛,还与我国正与尼泊尔谈判的中尼边境划界问题有关。当时,双方关于珠峰的归属问题存在争议。1953年,尼泊尔籍的丹增·诺尔盖作为英国登山队的高山向导,从南坡成功登顶珠峰。尼泊尔对此大肆宣扬,其目的不言而喻,你们中国人都没上去过,怎么能说是你们的?
   1960年3月前后,中国组织登山队计划从北坡登山。1960年5月25号凌晨4点20分,王富洲、贡布、屈银华,成为了世界上第一支从最难攀登的珠峰北坡成功登顶的队伍。
   这是中国人的骄傲。
   在1960年寒冷无月的夜里,3位中国壮士成功登顶!
   2010年,登顶3人中的贡布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岩石是黑的,虽然有一些雪,但还是看不清楚,这么着走了两三个小时,眼睛也适应了,这时候已经接近最顶峰的雪坡了。我们就顺着雪坡往西走,王富洲问我,到了没有,我说还没有。我们就一直这么走,估计这时候已经半夜两三点了。王富洲问我,到了没有,我说,到了,再没有地方走了,再走就下去了。”
   当时登顶突击队总共是4人,另一位没登顶的队友是刘连满。
   我们当然忘不了他,正是他光着脚坚持一个多小时做人梯,才把3人送上“第二台阶”。而自己体力耗尽,只能放弃登顶。
   更令人惊喜的是,在3人登顶后,下山返回的路上竟然找到了战友刘连满。而刘连满强忍着疲惫不适,把上山时队友留下的氧气保存了下来。在不知自己是否还有生还的可能下,他用铅笔在日记本上写了一封简短的诀别信:“王富洲同志,这次我未能完成党和祖国交给我的任务,由你们去完成吧,氧气瓶里还有些氧气,对你们下山会有帮助,告别了,你们的同志刘连满。”写完信,刘连满就昏昏沉沉地睡去了,没想到,良好的身体素质竟让他挺过了这一夜。
   这封诀别信,现在读来仍让人动容。那是一个时代的人的品质。
   中国登山队创造的奇迹传遍了世界。1961年,《中尼边界条约》正式签署,两国历史上遗留的边界问题得到解决。


   时间回到1975年,国家准备再次攀爬珠峰,而这次的目标是准确地测量珠峰的实际高度。
   虽然我们在15年前征服了珠峰,但那里依然是生命的禁区。
   珠穆朗玛峰是喜马拉雅山脉的主峰,同时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山峰。藏语中“珠穆”是“女神”的意思,“朗玛”是“母象”的意思,整体意思为“大地之母”。
   珠穆朗玛峰山体呈巨型金字塔状,威武雄壮昂首天外,地形极端险峻,环境非常复杂。雪线高度:北坡为5800~6200米,南坡为5500~6100米。东北山脊、东南山脊和西山山脊中间夹着三大陡壁(北壁、东壁和西南壁),在这些山脊和峭壁之间又分布着548条大陆型冰川,总面积达1457.07k㎡,平均厚度达7260米。冰川上有千姿百态、瑰丽罕见的冰塔林,又有高达数十米的冰陡崖和步步陷阱的明暗冰裂隙,还有险象环生的冰崩雪崩区。    夏伯渝由于身体素质超强被选入了第一突击队。
   1975年5月1日,他所在的第一突击队攀登到8600米,在营地等待最后冲顶,由于天气恶劣,他们等了2天3夜,食品氧气几乎耗光,队伍只得被迫下撤。下撤到7600米时,一位队友因为体力透支、丢失了身上的睡袋,寒夜里在帐篷中冻得瑟瑟发抖。夏伯渝不忍心,直接把睡袋让了出来,自己在帐篷里和衣睡了一晚。到第二天早上,他也没什么感觉,还从7600米的地方走到了6500米处,直到晚上宿营,他才发现怎么也脱不下脚上的靴子。“登山前我还想过,自己哪里都可以受伤,就是脚不能受伤。”但最终的诊治结果却是:双脚冻伤坏死,必须截肢。
   命运之符戛然而止。
   那一年有9名中国登山队员成功登顶珠峰,躺在病床上的他心情复杂:“9个人里应该有一个我。”
   那一年,夏伯渝26岁。


   在“知乎”上有一个问题争论已久,那就是,“我们为什么登山?”
   然而这个问题就像世间的很多事情一样,我们只是去做了,没有原因,因为这就是你要做的。
   乔治·马洛里是一位伟大的英國探险家,在尝试攀登珠穆朗玛峰途中丧生。他在被问及为何想要攀登珠穆朗玛峰时回答说,“因为它就在那儿”。
   这句话成为后来攀登者的信仰。
   没人有知道夏伯渝是怎么挺过那段时光的。
   后来他做客央视《开学第一课》,讲述了他的心路历程。
   “当时我只有20多岁啊,两只脚就都没了,足球也是踢不了了。”而在他攀登珠峰期间,他的父亲不幸去世了。这双重打击,让他一度非常失落。“直到后来遇到一名德国的假肢专家,说我不仅可以重新走路,还能登山,我觉得我的人生又有了希望。”
   一切都源于一个梦。选择了一条路,从此走上了一生的道路。
   “其实我不怕死,我在登山的过程中已经和死神打过交道了。我惋惜的是,登珠峰的梦想不能实现了。后来我一想,我还活着,我就要为我的理想继续去奋斗,去拼搏。”
   为了有朝一日能重回珠峰,夏伯渝给自己制订了严格的训练计划——每天负重蹲起1500个,负重仰卧起坐180个,静止背飞6分钟,引体向上100个。退役之后住在万寿路的夏老每两天登一次香山,并坚持骑自行车往返。常年如一日,从不间断,甚至为保持身体状态,随着年纪的增加训练量不减反增。
   然而命运之魔似乎特别关照这个不低头的强者。1993年,在医生建议下,夏伯渝再次截肢;1996年,因腿部磨损难以愈合,他罹患淋巴癌;2016年,他被诊断有腿部血栓。
   不过这些对于这个经过大雪山锤炼的人来说,一切都是小儿科了。毫无悬念的,夏伯渝再一次地战胜了病魔。
   虽然有些踟蹰,但步伐依然坚定,那条路线的终点,只是那座高峰。


   2013年,他准备报名珠峰,但因为一次意外摔伤,错过了攀登季节。
   2014年,他在珠峰大本营遭遇雪崩,16人遇难,当年所有攀登活动被取消。
   2015年,他重新出发,状态更好,却遇到尼泊尔8.1级地震,死里逃生。
   2016年,他在攀登至8750米时碰上了强烈的暴风雪,能见度不足1米,下撤。
   那次,他距离魂牵梦萦的珠峰峰顶仅有94米。
   2018年,已经69岁的夏伯渝再次出发,北京时间5月14日10时40分,他成功站上珠穆朗玛峰顶。
   “一览众山小,云朵就在脚下,一座座山尖从云朵中冒出来,太阳露出金色的光芒。”
   是生命的一次救赎,还是生命的凤凰涅槃?夏伯渝说,我曾经无数次梦想站到山巅的场景,但我真的上去了,我只是,很平静。


   在2019劳伦斯最佳体育时刻奖的获奖感言中,夏伯渝说,“我非常感谢珠峰,我第五次攀登它的时候,它终于接纳了我。”
   一个不屈的灵魂,一段波澜壮阔的人生篇章!
其他文献
说得每个人都双眸盈亮,一个同事问:Y201终点站,那儿不是拆迁过的城中村吗?  她摇摇头笑说,等以后你们去就知道了。  太阳刚刚偏西,她就匆匆将桌面收拾好,眼睛的余光看到总监正死死地盯着她这边。她忽地扔掉了手中厚厚的资料,喝了口咖啡,将杯子重重地墩在桌子上。今天若是这个变态总监再让她加班,她就把咖啡泼他一身。  她匆匆下楼,到便利店买了一盒月饼,香蕉、葡萄和新上市的青枣。拎着沉甸甸的袋子,她也不觉
腿疼是中老年人经常提到的“老毛病”。有些老年人走路时间一长就会觉得腿疼,大家普遍认为是正常的,因为自己“老了”。还有一些人,猜测自己是腰出了问题,所以连累腿疼。  的确,老年人腰椎退行性病变,比如腰椎管狭窄、腰间盘突出都比较常见。但并不是所有的腿疼都是由腰椎病变引起的,相当一部分“走路多了腿就疼”的原因是患上了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典型症状就是“间歇跛行”。58岁的张先生就是这种情况,明明是下肢血管
臥牛河乡新岭村观山屯的李学刚,父母皆患重病,巨额就医支出迅速打垮了这个并不富裕的农村家庭。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以来,在帮扶领导的真帮实扶下,在他本人的辛勤努力下,改变了家中的贫困面貌,真的实现了全家人渴盼了多少年的致富梦。  2014年初,他父亲被诊断出患了喉癌,一份诊断报告如同晴天辟雷。没有选择,父亲的病一定得治。两年多的治疗、化疗,他们家花光了所有积蓄,还从亲朋好友那里挪借了16万元,但最终也没能
那天早晨,太阳尚在东山顶上伸头探脑,村庄冷冷清清的,奶坐在门前一把旧太师椅上,就着霞光给姐喂米汤。姐裹在襁褓里,双眼微闭,抿着小嘴,似接未接。  不大会儿,大队长张金来趿拉着双破解放鞋走过,张金来揉揉烂眼边儿,远远望着奶怀里说:聋子奶,么时候养了只猫啊?奶听得真切,大声嚷道:哪来的猫?这是我孙女。张金来吓了一跳,紧步往前凑了凑,嗬嗬大笑道:聋子奶,扔了吧,趁早。奶不理他,只顾用小勺舀了米汤,一口一
草长莺飞的季节,万物生长的气氛,让人想到了江南小城嵊州。这里有绝美的自然,有恬静的宅院,有百年的越剧,还有回味绵长的著名小吃。或许在江南很容易找到一家嵊州小吃,可当你寻根溯源,来到嵊州,尝一下最正宗地道的美食,除了你熟知的炒年糕、小笼包之外,还有榨面、春饼、油氽果、麻糍饺,让你眼花缭乱。  说到嵊州的小吃,小笼包当排第一。既然来到了嵊州,就要找最地道的味道,豆腐馅才是不可错过的,馅儿极滑极鲜,但心
说到曹景行,许多人并不陌生,满头银发、一脸儒雅,学识渊博、才思敏捷,是他那从容睿智的风范给世人留下的深刻印象;  “每有大事发生,就想听听凤凰卫视那个老头是怎么说的”,这是每当国内外发生重大事件时听了他那独到见解、精辟评论后世人对他最好的评价;  两把椅子几十分钟的评论,广告收入超亿元,这是他创造的令人震惊,且至今无人企及的最大奇迹……  作为凤凰卫视《时事开讲》节目的创始人、凤凰卫视资讯台原副台
栾岚,哈尔滨音乐学院民族声乐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全国青联委员,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音乐委员会秘书长,黑龙江省音乐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青联常委、文体届别主任。2012年获第三批全省宣传文化系统“六个一批”青年人才称号,同年入选黑龙江省青年艺术家。2017年获黑龙江省“青年五四奖章”。2018年获黑龙江省文艺奖青年作品奖。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声乐大赛金、银奖,参加中央电视台、省、市
如果你养狗狗,读一读爱德华·司徒欧登的《遛狗人日记》会是不错的选择。书中文章皆来自作者的专栏,专栏记录了他遛自己的爱犬Kudu时的种种思考,——那些感受定会引起遛狗人的共鸣:   “如果你带着一条狗,你就可以和任何人说话,任何人也可以和你说话,而且不拘话题”,“狗生活中最平凡琐碎的时刻也成为奇迹,让我们反复惊叹、讨论、放声大笑,甚至投入比人类家庭还多的关注”……   作者和他的贵族狗Kudu与
10月的时候,找一个晴天,坐在大连海边是很舒适的。阳光仍然有力量和热度,需要戴上大大的草帽。看海水温柔地舔一下岸边再舔一下岸边……那种温柔是一个巨大的体量经过了小心翼翼和蹑手蹑脚后谨慎的动作。  岸边有贝壳,被海水冲刷、磨砺了多久已经无从判断,即使是牡蛎壳,外面的黑脊也磨得润泽了许多,挑选大的、珠光细腻的捡来,放在堤岸上,一会儿就晾干了。表面光滑的卵石也捡来和贝壳放在一起。用防水勾线笔在贝壳里在石
“且玩且公益”是许多年轻人梦寐以求的境界。在深圳美丽的大鹏半岛,有一群热爱潜水和环保的潜水爱好者,他们玩浮潜、种珊瑚、救助海洋生物,开设环保课堂与沙滩保育站,在海底打造出一座绚丽多彩的动物乐园。在海底“植树造林”  夏嘉祥是一名潜水爱好者,工作之余经常到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尼等地潜水,探寻美丽的海底世界。“一旦潜入海底,世界就变得无比安静。”他说,尤其是夜潜,你会发现,海鱼的眼睛是荧光的,那些海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