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空调系统中压差旁通阀主要参数确定方法

来源 :建筑节能(中英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rningwind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压差旁通阀在中央空调系统中普遍存在,主要用以保证冷热源设备流量大于最小需求流量.但目前压差旁通阀的主要参数缺少明确的确定方法.讨论了中央空调系统中一级泵循环水泵定频运行系统压差旁通阀压差设定值及最大流量的确定方法、一级泵循环水泵变频运行系统水泵变频范围的确定方法,以及在此基础上压差旁通阀的参数确定方法.说明了多台冷热源设备并联运行系统的群控策略对压差旁通阀参数具有影响.为中央空调系统设计中压差旁通阀的参数确定提供了参考方法.
其他文献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5G技术的快速应用,互联网真正的开始从理论研究走向实际应用,其是基于互联网技术而衍生出的新的技术,是将当前的人与人之间的网络应用扩展到物与物互联的网络应用,从而能够实现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通信和信息交流,最终达到万物互联的效果。物联网是将5G通信技术、智能识别、大数据分析、云计算以及智能感知等技术进行深入的结合,其极大的推动着信息产业的发展。物联网技术就是在此基础上产生
为了探究不同湿度铁矿石在计量斗内的黏附情况,采用Hertz-Mindlin with JKR模型,利用EDEM对不同湿度铁矿石在计量斗中的运动行为进行仿真分析,探讨不同含水率对铁矿石在计量斗壁面上的黏附影响.结果表明:含水铁矿石的落料速度远小于无水矿石,且随着含水率的增加,铁矿石在同一时刻的速度明显下降;经过堆料过程,矿石间及矿石与壁面间的粘结更加紧密,且随含水率的增加,FJKR1与FJKR2的值越大,黏附在壁面上的矿石质量越大.所作研究可为计量斗清堵装置的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帮助.
针对2019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采光得分要点由原来的静态分析改为动态采光计算的变化,选取了7个住宅案例,分析新旧评价标准下住宅采光得分情况,得出新绿标中住宅采光评价的得分难度大.在此基础上,通过控制变量的方法,模拟分析不同窗地比、窗台高度、阳台形式、阳台隔墙窗墙比对住宅采光效果的影响,提出适宜苏州地区住宅采光效果提升的优化策略,并通过案例分析验证策略的有效性.分析结果表明:苏州地区住宅建筑采光优化设计时,适宜的窗地比为1/5~1/4,较常规的1/6~1/5窗地比有所提升;窗台高度600~900 mm为宜;
喷涂材、氟碳材及光亮氧化材作为目前市场主流产品,其表面存在的筋感现象是目前行业公认的疑难问题.本文列举实际生产中,通过改进模具设计以及修正模具工作带加工制作使得型材表面筋感缺陷能够得到明显的改善.
为了研究双管多曲面槽式空气集热器的传热特性,通过TracePro软件与Fluent软件探究了不同太阳辐照度、管内风速及进口温度对集热管管壁温差、瞬时集热量和瞬时集热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双管管壁因太阳辐射引起的热流密度分布十分不均匀;当太阳辐照度从800 W/m2增加到1200 W/m2时,管1(-30,30)的径向温差增加了171.4℃,轴向温差增加了101.8℃;管2(40,118)的径向温差增加了56.7℃,轴向温差增加了56.8℃;集热器的瞬时集热量最大为991 W,瞬时集热效率最大为61.6%;
太阳能资源总量丰富、清洁且分布范围广泛,但也存在能量密度低、不连续、辐照量季节性差异大的问题.水体型太阳能跨季节储热技术是实现太阳能“夏热冬用”,解决太阳能在时、空间上的供需不匹配问题,推进太阳能连续利用和实现“零碳采暖”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该技术的中心思想是将非采暖季收集的太阳能以热能的形式储存在地下水体中,供采暖季节使用.采用该技术一方面能够解决太阳能集热器在非采暖季的闲置问题,另一方面可以在复杂的天气情况下实现全天候供暖,从而提高太阳能供热的保证率.简要介绍了太阳能跨季节储热水体基本原理、应用案例、
《建筑节能(中英文)》期刊2021 年10 期封面设计,聚焦水体型太阳能跨季节储热技术“零碳采暖”与环境和谐共进的技术,以储热水体、大规模平板集热器、控制室、用热末端(城市群或居民区) 为主要展现内容.画幅展现出四季更替的节律,从左到右以夏、秋、冬、春为序,代表该技术将非采暖季(夏、秋)的太阳能收集并储存到采暖季(冬、春)使用,实现太阳能“夏热冬用”,解决太阳能在时、空间上的供需不匹配问题.宏观场景图与技术的局部剖视图结合,剖视视角内呈现了掩埋在地下的储热水体,以及储热水体温度分层的特殊现象.
期刊
为综合利用太阳能资源,搭建了一种基于太阳能光伏光热(PV/T)部件的PV/T社区用能一体化热泵热水系统,并对该系统在夏季的实际运行特性进行测试,通过研究热效率、电效率和系统性能系数(COP)进一步分析其热力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太阳辐射强度对系统运行的影响较大,室外环境温度及室外风速主要影响系统的散热.测试期间,系统平均电效率约为15.98%,系统平均热效率约为42.3%;热泵COP最高可达6.4,平均值约为4.8;系统COP最高可达3.9,平均值约为3.3.该系统可满足社区公共部分的用电和生活热水需求,具
针对严寒、寒冷和夏热冬冷地区,从围护结构传热性能与室内空气状态两方面入手,在保证围护结构不结露的前提下,利用i-d图分析计算了围护结构内表面不结露的最大传热系数Kmax.针对非结构热桥,以ALC条板和STP板为保温材料的墙体,对其热桥分别进行了有限元模拟分析,发现使用ALC条板时,考虑砌筑缝热桥影响,传热系数增加了3%,其造成热量损失的影响可忽略不计;而使用STP板时,考虑板缝热桥的影响,传热系数增加了25%,其造成热量损失的影响不可忽略.
随着城镇化规模不断发展,居民供暖需求增加,我国城镇供暖能耗逐年升高,对于清洁供暖的探索发展和供暖性能效率的提升尤其重要.针对某燃气吸收式空气源热泵在北方地区供暖适用性及经济性问题,介绍了该燃气吸收式空气源热泵原理及主要技术特点,以河北省石家庄市某新建小区的供暖运行实测数据为例,通过采集供暖期的热泵机组的运行数据,计算并分析系统运行能效及技术经济性,得出结论:此燃气空气源吸收式热泵设备可在北方新建小区的高层建筑中单独使用或配合其他热源形式保证稳定供暖,平均能效比1.42,且具有清洁环保、高效节能、运行费用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