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层推进,让语用意识在低年级教学中扎根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chens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用”教学理念以来,阅读教学开启了从关注文本内容信息向关注文本言语形式以及表达策略的转变上。这一理念贯彻于语文教学的始终,即便是低年级也需要夯实语用能力的基础,为后续的语文学习奠基。以《雾》一文的教学为例,提出要营造鲜活意境,在模仿中发展语用能力;强化对比辨析,在训练中发展语感意识;关注运用表达,在迁移中推动拓展实践,以促进学生语用能力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鲜活意境;对比辨析;关注表达;语用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07-0079-01
  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用”教学理念以来,阅读教学开启了从关注文本内容信息向关注文本言语形式以及表达策略的转变上。这一理念贯彻在语文教学的始终,即便是低年级也需要夯实语用能力的基础,为后续的语文学习奠基。《雾在哪里》一文语言优美,想象丰富,极具童趣,深受学生的喜爱。那针对这样一篇课文,我们该如何开掘文本中所蕴藏的语用价值,为学生语用能力的发展奠基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谈谈自己的思考与实践。
  一、营造鲜活意境,在模仿中发展语用能力
  任何一种语言的习得都离不开具体可感的情境,只有浸润在鲜活的情境之下,才能激活学生内在的思维意识。教师可以契合低年级学生形象化认知思维的特点,为学生搭建语用训练的基石。
  如在教学课文中“一切”这个词语时,教师尝试引导学生运用“无论……还是……都……”的句式进行表达,首先提问:雾气将周围的一切笼罩起来,是一片怎样的景色?之后引导学生借助于课文中“无论是海水、船只,还是蓝色的远方,都看不见了”一句进行看图说话。教师先后出示清晰和模糊的图片,让学生感受蓝天白云、海鸥帆船的清晰以及被雾气笼罩之后的状态;随后,借助于课文中一段结构相同的句式:“无论是天空,还是太阳,都看不见了。”让学生统整句式的结构特色,并相机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进行拓展性填写:天空变(
其他文献
[摘 要]在汉字书写弱化的背景之下,小学写字教学过程产生了一系列不和谐的现象。比如,书写硬件的选择问题,写字姿势亟待关注的问题,教学过程忽视学生审美情意发展的问题。只有反思种种,不断改进,汉字书写才能回归理性,才能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  [关键词]小学语文 汉字书写 传统 弊端 反思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4-088  汉
遗失的记忆  父亲过世之后,8旬母亲独居故乡的老家,完全没有意愿离开随父亲一住30多年的老地方。  但从儿女的角度看,任由耄耋之年的母亲独居也不是办法。母亲的身体非常好,虽生得矮小,腰杆却不见弯曲,稍一活动即脸泛红光,一点儿也不像个高龄老太婆。不用戴眼镜就可以看报纸;臼齿虽然缺了一两颗,假牙却是一颗没装过。身体固然很健康,可是她从父亲去世前两三年开始,记忆力衰退得很厉害,同样一件事会一再重复说个不
[教材细读]    《爱如茉莉》是一个散发着茉莉般清香的真情故事,一处处感人的细节描写流淌着至真至美的爱,使人情不自禁地被感染、被打动。“我”——映儿,最初对淡如茉莉的爱不以为然。可是经历了妈妈生病住院这件事,特别是亲眼目睹了病房里爸爸妈妈执手而眠的那一幕动人情景,内心受到震撼,再听到爸爸妈妈互相照顾的朴素话语,“我”由衷地发出了这样的慨叹:哦,爱如茉莉,爱如茉莉。这条情感变化的线索串联了两个人物
过年,是中国人一年中最为重视最隆重的时候,节前,农民工返乡大军如何回家已经成为媒体和社会热议、关注、追踪报道的重大题材。  回家、团聚、守岁、年礼,是每个回家探亲的人必须面对的,有人喜欢,千里万里我也要回家去;有人嫌烦,找各种理由躲“年”躲“礼”。
基本案情  2016年6月17日,慶阳市华池县法院接到华池县妇联的函称,本县柔远镇居民高某求助,她与丈夫李某共同生活期间,经常因家庭琐事而遭受丈夫的家庭暴力,以前小吵小闹,对丈夫偶尔的暴打均忍气吞声,沉默应对,现在丈夫变本加厉,殴打已成家常便饭。2016年6月3日,仅因她没有接听丈夫的电话便又再次遭到毒打。事发后,她及时向公安机关报警,并向妇联请求援助,因伤情较重,在华池县人民医院住院治疗。妇联工
[摘要]由于时代久远,语言习惯和语法规则都已经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学生在理解古诗词大意、想象画面、体悟情感时就会遇到较大的障碍。于是,不少教师认为古典诗词的教学颇具难度,其实作为我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典诗词的教学应该从“读”中寻找突破,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读”,达成不同的教学效果,达成古诗模型的建构,为学生核心能力生长服务教师可采取放开声音朗读,读出诗词的内在意蕴;激活思维品读,读出诗词的鲜
教学目标   1.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让学生充分感受人间真情,知道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应该给予无私的帮助。  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意思。学习通过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和语言来表现人物的品质的写法。    教学流程  一、深情导入,激发内需  1.师:有人说,爱是一盏灯,黑暗中照亮前行的帆,爱是一首诗,冰冷中温暖渴求的心房,爱是夏日的风,是冬日的阳,是春日的雨,是秋日的果。我说爱更是一
遇见一个人  离婚以后的徐子媚,带着女儿朵儿来到南方一座完全陌生的城市,靠写广告文案为生。夜深人静时,她常常躺在出租屋的大床上,聆听着梦中的朵儿甜甜的呼吸声,借着窗外明亮的月光打量屋子里简陋的陈设,一遍遍问自己:“这里,会是未来多少年的家呢?”  她真的厌倦了颠簸。徐子媚在好友的广告公司上班。股東例会那天,她作为“新人”被委派做临时内勤。会议开始后,徐子媚坐在角落,拿出一个本子随手记录会议内容。好
近代学者王国维说:“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景语中含蓄情感,情语中映衬着景物,关键在于真景物,真感情。”语文新课改倡导学生直接和文本对话。所以,在关于写景文章的教学实践中,我坚持尝试“真实、朴实、扎实”的语文教学风格,根植语言文字的土壤,用“情语”去解读“景语”,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再现“真景物”,慧悟“真情感”。    一、倾听文字的声音——整体感知层面  “文字是用来读,用来听的。”(王小波语)
书名:中国传统文化与高等教育  作者:顾冠华 沈广斌  出版社:海洋出版社出版时间:1999年12月  ISBN:7502748644  定价:28元  胡冠华、沈广斌的《中国传统文化与高等教育》深刻地研究了在中国传统文化视角下高等教育大眾化的内容,给人们提供了借鉴和思考方向,同时也提出了高等教育大众化在实践中与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的可能性,为高等教育大众化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随着我国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