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角膜炎的病原菌分析及药敏试验

来源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owmanus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对唐山市眼科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感染性角膜炎患者病原菌种类及药物敏感试验进行总结,为该病的诊断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方法

回顾性临床病例研究。采集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在唐山市眼科医院确诊为感染性角膜炎的91例患者的角膜病灶刮出物,送检实验室,分别进行致菌(细菌、真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阿米巴培养,总结病原菌分离培养鉴定结果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结果

91例感染性角膜炎均为经实验室检查确诊病例,其中真菌性角膜炎57例,占62.6%,细菌性角膜炎33例,占36.3%,棘阿米巴角膜炎1例,占1.1%;57例真菌性角膜炎中,镰刀菌属27例,占47.4%,链格孢菌属21例,占36.8%,菌丝体6例,占10.5%;33例细菌性角膜炎中,以革兰阳性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分别占72.7%和21.2%,革兰阳性球菌中以肺炎链球菌为主,占总例数的42.4%。细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链球菌对三种头孢类(头孢吡肟、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及氧氟沙星和左氧氟沙星敏感率大于70%,万古霉素敏感率为100%;真菌药敏结果显示:特比奈芬对临床常见的5种真菌具有较高的敏感度,为100%,除此之外镰刀菌属对氟康唑和酮康唑敏感度大于70%,对两性霉素和伏立康唑敏感度均低于50%;链格孢菌属对四种抗真菌药物(特比奈芬、酮康唑、两性霉素、伏立康唑)敏感度较好,大于80%,而对氟康唑敏感度较低,为38.1%;菌丝体对除伏立康唑之外的其他四种常用抗真菌药敏感度较高,均为100%。

结论

唐山地区,真菌性角膜炎在感染性角膜炎中居首位,镰刀菌属是主要致病菌,在总体中始终占据首位;细菌性角膜炎致病菌中以革兰阳性球菌中的链球菌为主;三种头孢菌素、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对链球菌引起的细菌性角膜炎敏感度较高,可作为常规用药;红霉素敏感率较低,不适宜用于链球菌感染的角膜炎常规用药;特比奈芬可作为临床抗真菌性角膜炎常用经验用药。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夜戴型角膜塑形镜治疗青少年近视的临床疗效,以及戴镜1年期间及戴镜1年前后裸眼视力、屈光度、角膜曲率、中央角膜厚度和眼轴的变化,并分析影响眼轴变化的因素。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对2014年7月至2015年1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眼科就诊的7~16岁的近视青少年患者56例,近视屈光度介于-0.75~-6.00 DDS,满足入选标准予纳入并验配角膜塑形镜;于戴镜后1、3、6、12个月随访
目的分析眶内植物性异物伤病人的病史、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特别是MRI在诊断眼眶植物性异物中的表现,以增加对眼眶植物性异物伤诊断及治疗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6年1月在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诊治的眼眶植物性异物伤、并经手术证实的患者42例,病史采集、眼科专科检查、针对性予以眼眶CT及(或)MRI检查,手术治疗。结果10岁以下的患者占35.7%;有明确视力下降者占59.5%
目的探讨那曲与沈阳市两地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手术前后泪膜的变化。方法临床病例对照研究。选取于中国医科大学眼科医院于2016年1~2月接受手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30例(30只眼),及那曲地区人民医院于2015年11~12月接受手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30例(30只眼),所有患者均于术前以及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接受Schiemer试验、泪膜破裂时间检查和患者主观干眼感觉评分调查。结果沈
目的探讨硅油取出手术后视网膜脱离复发的发生原因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6年1月在黔西南州人民医院眼科,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复杂性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后完成硅油取出术的所有患者共365例(368只眼),对其术前、术中、术后眼部情况及硅油取出术后的临床资料和随访记录进行分析。结果365例(368只眼)中,视网膜再脱离2008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24
糖尿病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是糖尿病患者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DME发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是目前DME治疗的重要靶点。临床常用的抗VEGF药物包括贝伐单抗(Bevacizumab)、雷珠单抗(Ra-nibizumab)和阿柏西普(Aflibercept),这
目的观察经瞳孔温热疗法治疗脉络膜骨瘤临床疗效。方法对2010年10月至2014年12月在长春爱尔眼科医院就诊的4例脉络膜骨瘤采用经瞳孔温热疗法治疗,观察视力及肿瘤范围。随访1~2年。结果末次随访视力稳定,脉络膜骨瘤无扩大。结论经瞳孔温热疗法治疗脉络膜骨瘤有一定效果。
期刊
目的观察半剂量维替泊芬光动力疗法(PDT)治疗纤维蛋白渗出的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中浆)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6月在宁波市眼科医院诊治的9例(9只眼)纤维蛋白渗出的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所有患者经眼底镜检查、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FA)或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及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检查确诊,采用半量维替泊芬PDT治疗。维替泊芬注射10
期刊
目的探讨应用非侵入式眼表综合分析仪对干眼症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临床病例回顾性研究。选择2015年4~8月就诊于开封眼病医院的46例(46只眼)可疑干眼患者,应用非侵入式眼表综合分析仪测量首次泪膜破裂时间(firt noninvasive tear film break-up time,NITBUTf)、平均泪膜破裂时间(average noninvasive tear film break-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