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人》(统编本一上)教学设计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nmal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本解读
  《天地人》是统编本一年级上册的第一课,也是“新”字的直接体现,它改变了原先刚入学立即学习拼音的安排。本课识字量不大,难度也不大,但却是一个特别有创意和意味的安排:“天地人”,是要让学生感受宇宙、自然与人的关系,三者各有不同而又和谐统一。
  对于初入学的学生来说,“天人合一”的意象过于深邃,但我们可以将其形象化呈现、儿童化实施、生活化理解。本课即通过神话故事、汉字演变、生活关联等多种形式,以打开、整合教材,并形成新的天地人文化资源包,由此激发学生学习祖国文字、了解祖国传统文化的兴趣,感受到人与天地的和谐美好。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听说读写并学会运用“天、地、人”三个汉字。
  2.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天地人”,初步感知人与自然是和谐的整体。
  教学过程:
  一、神话故事中的“天地人”
  1.小朋友,喜欢读绘本故事吗?今天我们就先来一起读一读《开天辟地》这个故事吧!
  2.《开天辟地》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呢?提示:盘古很不简单,他将天地(板书:天地)劈开,让世界变得光明和美好,做了一件伟大的事。
  3.听过《女娲造人》的故事吗?(播放录音故事)
  4.女娲是怎么造人的?
  提示:原来天地开辟之初,大地上并没有人类,是女娲把黄土捏成团造了人。(板书:人)她干得又忙又累,竭尽全力干还赶不上供应。于是就拿了绳子把它投入泥浆中,举起绳子一甩,泥浆洒落在地上,就变成了一个个人。是不是觉得有点神奇呢?
  5.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神奇的《天地人》。一起读一读课题。
  二、汉字文化中的“天地人”
  刚才大家听故事非常认真,下面奖励大家猜一猜,看谁爱动脑筋,猜对有奖哦!
  学习生字“人”
  1.猜一猜:
  小时候四条腿走路,长大两条腿走路,老了三条腿走路,请问这是什么动物?为什么呢?(人)
  2.猜一猜字理图:
  (1)“人”这个字大家都认识,可是你知道很早以前人们是怎么写这个字的吗?
  (2)你觉得这个人在做什么呢?同桌一起讨论讨论。
  他像是在走的样子——对,人类是直立行走的动物;
  他的身子有点弯,好像在跟人打招呼(很谦虚)——是的,很早以前人们就觉得人要懂礼貌;
  他又像一位正在田地干农活的农民伯伯——是的,人类要爱劳动会劳动。
  3.学组词:
  这就是“人”,你会说一个带有“人”字的词语吗?
  提示:“小人”,这是一个含义很多的词语,年纪小、个子小的可以叫“小人”,还有一种就是品德不好的人,人们也叫“小人”。小朋友,我们能不能做这样的“小人”呢?
  ——对,我们要做一个大写的人!(出示一个很大很大的“人”字)
  学习生字“天”
  1.猜一猜动作:我们请一个小朋友到前面来像屏幕上一样做这个动作,像一个什么字?
  看样子,一个人张开他的两只手臂,就有点像个“大”字了。古时候人们认为人是万物之灵,是最聪明的,是天地间最大的,所以这个“大”字其实就是人的形象。
  2.比一比字理图。
  (1)比一比这两个古文字,区别在哪里,哪个小眼睛最亮最快发现了?
  (2)第二个字比第一个字多了上面的一个方框,看上去像什么呢?(像一个人的头部)
  (3)古时候人们认为头是人的最高部位,“天”就是人头顶上的空间,也就是说大自然中最高的上空就是“天”。
  3.学习拆字法。
  你觉得“天”字可以分为几个字呢?(一 大)这个记字方法叫作拆字法。
  4.学组词。
  天空、天气、上天、天大的事、春天……
  学习生字“地”
  2.用刚刚学习的拆字法记一记这个汉字。提示:“地”就是“土 也——土也地”。
  3.你能用“地”说几个词语吗?
  三、生活中的“天地人”
  1.小朋友又听故事又学汉字,真是爱学习的好孩子。下面我们来欣赏一首儿童歌曲《四季歌》,大家根据视频可以一边学唱一边做动作 。
  2.歌曲里也有学问哦:一年有四季,分别是——(出示四季景色图)
  3.看图说话。
  我喜欢____________天,因为____________。(可增加天气类)
  4.我问你答。
  什么地叫草地?——长满草的地方叫草地。
  下雪后的大地叫什么地?——叫雪地。
  5.看图说话。
  古人认为天和地是相对的,所以说“天对地”。现在“天地”这两个汉字生活在一起,已经变成一个词语了,我们中国人从事了很多与“天地”有关的活动,你瞧!(出示结婚时喜拜天地图与春节时谢天谢地图)
  6.选图说话。
  (1)仔细欣赏并选择一幅图,围绕图中的“天、地、人”说一句话。(出示放风筝图、收割麦子图、苹果丰收图、采茶图。)
  (2)同桌分享。
  (3)集体交流。
  (4)关联“天地人”。
  我们人类就生活在天地之间,一直和天地是一体的,古人称为“天地一体,天人合一”。《三字经》中也有一句“三才者,天地人”。这些词语也许我们现在还不能完全理解,但是相信通过大家的努力,以后一定会读懂并想起今天的这几个词。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通过欣赏神话故事、细看汉字变化、联系生活一起了解了“天地人”,真是“天地大课堂,我是小主人”。相信以后大家用今天的学习方法一定能够获得更多收获,做學习的主人、自己的主人。
  教后反思
  一、回到“神话故事”
  远古的神话,包含着人们对“天地人”原初的想象、理解和创生。儿童天生热爱故事,而神话因其遥远和神奇,格外令学生喜爱和向往。正因为此,课堂开始即宕开一笔,看似非直接紧扣汉字“天、地、人”,实则是向宇宙和历史打开。神话的出现让学生瞬间实现了穿越,触摸到人类对宇宙的早期认知,无形中将学习的背景无限拓宽展远。而这正是带领学生感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起步。
  二、回到“汉字文化”
  按照识字的难易程度来看,先学习“人”更容易亲近学生,在他们眼中,人首先就是自己。在学习“人”这个字的过程中,其实就是了解自我,并将人与动物区分,同时感知到人与人其实也有不同的地方。汉字传递给学生的不仅仅是一个字,还有古人的智慧。一个汉字一幅画,汉字有自己的文化,第二板块正是让学生从字理角度对“天、地、人”三字进行初步的接触和感知,从最简单、最熟悉的“人”字入手,沿途辅以方法指导、做人的引领,将汉字学习由表面潜入深层,在汉字学习的起点即带入文化地带。
  三、回到“生活世界”
  儿歌《四季歌》是一首欢快的曲子,可以作为学生做课中操的旋律,其中对于四季的介绍正好启下——认识四季(以天组词)。同时看图说话、你问我答、选图说话,正是用形象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会观察、链接生活,进行口头词语表达、连贯语句表达。通过生活中熟悉画面的再现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明白,原来生活中就有学问,原来天、地、人是一体的,我们和自然是分不开的。
  本课设计强化天地与人的整体关系的感知、汉字文化的触摸、联系生活的理解——当然这样的传达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此举旨在给学生语文学习播下这样一粒种子:语文学习是向“天地世界”“日常生活”打开的,同时我们期待在学习过程中为学生的生命成长奠下“天地境界”的初始印象,铺好语文学习、人生成长的第一块砖。
  (作者单位:江苏如皋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江苏如皋市如城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郝 帅
其他文献
立德,立功,立言,此谓“三不朽论”。“三不朽论”最早出自春秋时期鲁国人叔孙豹之口,他说:“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立德”原指树立圣人之德性。“立功”旧指为民除难,救济众生。“立言”其义有二:一指著书立说——“谓言得其要,理足可传,其身既没,其言尚存”; 二指写文章——“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 刘勰《文
【学情分析】  这是一堂给听力有障碍的学生的绘本课。课堂上共有学生9人(聋校二年级的学生,学习水平大约相当于普通一年级学生,听力障碍学生个体差异明显)。其中4名学生残余听力和口语都比较好;2名学生有残余听力,但口语不是很好,且胆子较小,平时不愿主动表达;3名学生听力损失严重,口语表达困难。绘本阅读是从一年级下学期才开始的,因学生识字量不足,还不足以流畅读完绘本文字。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对绘本原文的文
学习支架又叫学习脚手架,它是“由教师或父母(辅导者)对学习者所提供的即时支持,这种支持能促进学习者(被辅导者)有意义地参与问题解决并获得技能”(何克抗《教学支架的含义、类型、设计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习作教学支架就是习作教学中的一种支持工具,它的主要功能是为学生提供搜集材料、构思、写作、自评、修改等支持,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习作任务。现结合习作实践谈谈个人的教学思考。  一、设计支架,为能力培养提供
当清晨第一节课预备铃打响时,教室里的朗朗童音会伴随着那轮冉冉升起的朝阳响起,迎接语文老师的到来,日复一日。  从《弟子规》到《声律启蒙》,从《木瓜》到《橘颂》,从《诗经》到《少年中国说》……我的孩子用他们的稚语童言为我展现着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历史画卷。  请原谅我自私地把他们据为己有,称他们为“我的孩子”,就年龄而言我成不了他们的父母,然而作为我的学生,他们在我心中真的像自己的骨血一样。尤其是看到他
教学目标:  1.能认真阅读或倾听需要转述的内容,弄清要点。  2.掌握转述的方法,注意人称的转换。  3.根据交际场景和对象的情况,综合运用交际技巧,耐心倾听,仔细思考,礼貌交流,自信表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 游戏激趣,引入课题  1.提出游戏规则。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好,我们现在来玩一个非常有趣的游戏,叫作“传话”。什么叫“传话”呢?你们猜猜。(把别人
一、 语言渲染,创设“交际情境”  借助教师的语言创设具有交互性的“交际情境”,可以使学生饶有兴趣、主动地投入到交际中去,习得方法,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案例1:四年级下册“转述”  回放:上课伊始,老师急匆匆走进教室,焦急地说:“刚接到一个电话,校长室通知我10分钟后去会议室开紧急会议,可上课铃刚响,我来不及跟数学老师换课,电话又没有打通,谁能帮我去办公室跟数学老师说一下换课的事情?……  思考
一本语文教材的诞生,事关国家事权的落实,更是一场“国家认知”的重新凝聚。重在擦亮“中国底色”的语文教材,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无疑是重中之重。其中的节气文化,作为延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命脉,更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和关注。  所谓节气,是指我国古代人民根据太阳在一年中对地球产生的影响概括总结出来的一套气象历法。它长期以来一直是指导人们生活的重要参照,特别在农事上,更是人们从事种植活动的
我一直都觉得幸运,因为在求学路上,遇到过许多优秀的老师,他们教给我的远远不止是知识。  在焦作师专读书时,印象最深的是黄卉老师,她教的是读写课。无论是谁见着她,都会在心中默默感叹:她真的宛如一枝黄花,清瘦、高挑、气质高贵……  最初,是因为她温和的笑容,让我渐渐愿意亲近她。  新生入学之初,校园里总有些类似“兵荒马乱”的浮躁,所以,最初的课堂上,即便黄卉老师用最动听的声音,娓娓阐释着文学作品的内涵
恐怕是受做厨师父亲的影响,我从小就对鱼虾蟹肉、瓜果菜豆感兴趣,乃至后来常对别人吹嘘,“我是厨子里最会上课的,是教师中最会烧菜的”,甚至自诩“做菜比上课更专业”。  吹牛要讲证据,有两个例证。上师范的时候,我订了几份杂志,有《小学语文教学》《小学数学教学》《小学语文教师》《小学数学教师》《咬文嚼字》等,除这些与教学相关的杂志之外,还有一份我的最爱——《中国烹饪》。至今,酷爱买书的我更是搜罗遍了蔡澜的
“丁零零……”第一节是语文课,教室里照例掌声四起,惊艳四楼。偷偷告诉你们吧,我上课,都是有热烈掌声迎候的哦!  满面春风,意气风发,我摆了摆手,教室里刹那间寂然无声。  “规定动作,先检查作业!”  “晚上不努力,白天做苦力!”王同学偷偷叨念着。  “先趴下,作业没有完成的,请举手!”  大家一一趴下,两三秒的功夫,两个学生的右手已悄悄举了起来。  “不错,有进步!还是老规矩!”  “回家不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