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源危机的凸显,让中国越来越多的民办高校面临着倒闭的危机,然而,这并非中国特有的现象,倒闭在世界私立大学中具有普遍性。在美国、日本、新加坡等教育发达国家,私立大学倒闭也时有发生。对于民办教育来说,优胜劣汰是发展规则,私立大学必然要经过市场的筛选。
美国:有比较成熟的机制
美国实行联邦政府宏观调控下的各州教育负责制,私立高校管理权在各州。州通过制定本州高等教育法律法规,审批学校设置,下发办学许可证,监督教育教学,审批学位授予权,在学校停办时提供帮助,对私立高校进行更直接的管理。
各州管理部门管理关闭的私立高校有比较成熟的机制,其退出方式包括变更举办者、终止办学等两种类型。每一种类型都有着明确的规定。第一类,变更举办者。由于私立学校产权属于个人或者董事会,因此学校办学主体有权自主交易学校产权。但是,为了维护学生权益,确保学校变更举办者后教育教学活动正常开展,美国一些州政府出台了相关法律予以规范。比如,华盛顿劳动力训练和教育协调委员会就颁发了《私立职业学校手册》,肯塔基州也制定了《肯塔基修正法案》。第二类,终止办学。终止办学又分为完全终止和部分终止:完全终止即学校所有校区均停止办学活动,而部分终止则为个别分校区终止办学,其他校区教学活动继续。无论是部分还是全部终止,自愿还是被动,学校面临此种问题时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及时办理注销手续,即在规定时间内通知教育主管部门,并将学校有关信息上报供审核查询;二是及时通知在校学生,即学校停办前必须将停办时间、学生安置方案,包括学业、返还学费的具体安排计划通知在校学生;妥善将有关材料整理归档,并送交指定机构保存。
此外,对于学生安置及权益维护,美国联邦政府和州政府也采取了一些积极防范措施。其一,信息公示和公开,即要求关闭学校必须将关闭的消息及时告知学生和州管理部门。其二,学业继续问题,各州普遍的做法是通过帮助学生转学或以自学的方式继续学业。其三,经济利益维护,学校关闭后,学生不愿意再继续学业,有权向学校索要剩余学费,包括返还学费和解除学生贷款。
日本:主要依靠法律法规进行调整
目前,日本的全日制大学已从1995年的565所增加到现在的778所,面对生源不足,无计划地增加新设大学,使许多大学的教学质量下降,有的大学甚至走上了破产的道路。2003年4月,位于广岛县的立志馆大学因无力经营宣布关门。这是日本战后第一个停办的4年制大学,它标志着日本私立大学破产时代的到来。2008年8月,位于福冈县福冈市的私立东和大学宣布倒闭。2012年11月,位于群马县高崎市的私立大学——创造学园大学被日本文部科学省勒令于2013年3月解散。据了解,创造学园大学曾一度陷入经营困境,近年来,该校拖延教师的工资和奖金更是常态化。目前,文部科学省已制定多条支援措施,妥善解决在校生的转学等问题。
对于私立大学退出,日本制定了一系列的应对方案和措施。在积极寻求海外留学生作为解决生源短缺的同时,对于经营状况欠佳的学校,日本法律规定允许其进行合并或者转让。在日本,主要依据《私立学校法》(1949年)、《私立学校振兴财团法》(1975年)、《私立学校振兴助成法》(1975年)、《日本私立学校振兴共济事业团法》(1997年)为核心的较为完整的教育法规体系加以保护。私立学校由作为社会公益法人的学校法人设立,举办私立学校的学校法人在不影响所设私立学校教学的情况下,可以从事以获利营利为目的的事业,其营利必须用于辅助私立学校办学。根据日本《私立学校法》规定,事业的主体不得进行收益分配,即使因某种原因学校解散时其剩余财产也不得分配。
新加坡:提高门槛,强制淘汰
在新加坡,大大小小的私立学校共有400多所,优秀的私立院校大多和欧美著名大学联合办学,文凭全球认可,学生在就业上很占优势。其中,新加坡管理学院、詹姆斯库克大学新加坡校区、新加坡管理发展学院、新加坡楷博教育集团,是教学质量和就业率很高的私立学校。
“双认证”是新加坡政府设立的一个衡量私立大学水准和素质的标准。“双认证”,即为新加坡教育信托保障计划认证和新加坡素质标新局认证。只有通过“双认证”的学校,才是合格的、有规模的、有保障的私立大学。“双认证”包括对非公立教育机构在管理层承诺与责任、内部管理架构、代理网络甄选、学生保护与服务、学术流程与生源评估、质量监督与改善等方面进行严格的审核。“双认证”为新加坡教育部对所有私立大学进行质量监控提供了帮助。比如,新加坡赛思教育集团在2008年被新加坡教育部责成“停止代理美国北弗吉尼亚大学(UNVA)的本科和硕士课程”。到2012年,新加坡政府强制执行的“Edutrust”制度,完全取代了以往所推广的“双认证”制度,并通过其严格的门槛,让不少实力差、质量低的私立学校退出市场。
除新加坡教育部设置严格的门槛进行强制淘汰外,也有合资学校主动退出新加坡教育市场的例子。2011年4月,亚洲新南威尔士大学宣布:从2011年6月28日停止新加坡校区的招生工作与日常教学安排。这一决定主要出于学校财政方面的考虑。学校方面安排指导老师与学生进行面对面接触和沟通。指导老师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提供专业建议,尽最大努力为学生寻找最佳的解决方案。期间,学生可以直接转到位于悉尼的大学总部继续完成学业,也可以选择新加坡或回国继续深造。亚洲新南威尔士大学则提供经济支持。
美国:有比较成熟的机制
美国实行联邦政府宏观调控下的各州教育负责制,私立高校管理权在各州。州通过制定本州高等教育法律法规,审批学校设置,下发办学许可证,监督教育教学,审批学位授予权,在学校停办时提供帮助,对私立高校进行更直接的管理。
各州管理部门管理关闭的私立高校有比较成熟的机制,其退出方式包括变更举办者、终止办学等两种类型。每一种类型都有着明确的规定。第一类,变更举办者。由于私立学校产权属于个人或者董事会,因此学校办学主体有权自主交易学校产权。但是,为了维护学生权益,确保学校变更举办者后教育教学活动正常开展,美国一些州政府出台了相关法律予以规范。比如,华盛顿劳动力训练和教育协调委员会就颁发了《私立职业学校手册》,肯塔基州也制定了《肯塔基修正法案》。第二类,终止办学。终止办学又分为完全终止和部分终止:完全终止即学校所有校区均停止办学活动,而部分终止则为个别分校区终止办学,其他校区教学活动继续。无论是部分还是全部终止,自愿还是被动,学校面临此种问题时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及时办理注销手续,即在规定时间内通知教育主管部门,并将学校有关信息上报供审核查询;二是及时通知在校学生,即学校停办前必须将停办时间、学生安置方案,包括学业、返还学费的具体安排计划通知在校学生;妥善将有关材料整理归档,并送交指定机构保存。
此外,对于学生安置及权益维护,美国联邦政府和州政府也采取了一些积极防范措施。其一,信息公示和公开,即要求关闭学校必须将关闭的消息及时告知学生和州管理部门。其二,学业继续问题,各州普遍的做法是通过帮助学生转学或以自学的方式继续学业。其三,经济利益维护,学校关闭后,学生不愿意再继续学业,有权向学校索要剩余学费,包括返还学费和解除学生贷款。
日本:主要依靠法律法规进行调整
目前,日本的全日制大学已从1995年的565所增加到现在的778所,面对生源不足,无计划地增加新设大学,使许多大学的教学质量下降,有的大学甚至走上了破产的道路。2003年4月,位于广岛县的立志馆大学因无力经营宣布关门。这是日本战后第一个停办的4年制大学,它标志着日本私立大学破产时代的到来。2008年8月,位于福冈县福冈市的私立东和大学宣布倒闭。2012年11月,位于群马县高崎市的私立大学——创造学园大学被日本文部科学省勒令于2013年3月解散。据了解,创造学园大学曾一度陷入经营困境,近年来,该校拖延教师的工资和奖金更是常态化。目前,文部科学省已制定多条支援措施,妥善解决在校生的转学等问题。
对于私立大学退出,日本制定了一系列的应对方案和措施。在积极寻求海外留学生作为解决生源短缺的同时,对于经营状况欠佳的学校,日本法律规定允许其进行合并或者转让。在日本,主要依据《私立学校法》(1949年)、《私立学校振兴财团法》(1975年)、《私立学校振兴助成法》(1975年)、《日本私立学校振兴共济事业团法》(1997年)为核心的较为完整的教育法规体系加以保护。私立学校由作为社会公益法人的学校法人设立,举办私立学校的学校法人在不影响所设私立学校教学的情况下,可以从事以获利营利为目的的事业,其营利必须用于辅助私立学校办学。根据日本《私立学校法》规定,事业的主体不得进行收益分配,即使因某种原因学校解散时其剩余财产也不得分配。
新加坡:提高门槛,强制淘汰
在新加坡,大大小小的私立学校共有400多所,优秀的私立院校大多和欧美著名大学联合办学,文凭全球认可,学生在就业上很占优势。其中,新加坡管理学院、詹姆斯库克大学新加坡校区、新加坡管理发展学院、新加坡楷博教育集团,是教学质量和就业率很高的私立学校。
“双认证”是新加坡政府设立的一个衡量私立大学水准和素质的标准。“双认证”,即为新加坡教育信托保障计划认证和新加坡素质标新局认证。只有通过“双认证”的学校,才是合格的、有规模的、有保障的私立大学。“双认证”包括对非公立教育机构在管理层承诺与责任、内部管理架构、代理网络甄选、学生保护与服务、学术流程与生源评估、质量监督与改善等方面进行严格的审核。“双认证”为新加坡教育部对所有私立大学进行质量监控提供了帮助。比如,新加坡赛思教育集团在2008年被新加坡教育部责成“停止代理美国北弗吉尼亚大学(UNVA)的本科和硕士课程”。到2012年,新加坡政府强制执行的“Edutrust”制度,完全取代了以往所推广的“双认证”制度,并通过其严格的门槛,让不少实力差、质量低的私立学校退出市场。
除新加坡教育部设置严格的门槛进行强制淘汰外,也有合资学校主动退出新加坡教育市场的例子。2011年4月,亚洲新南威尔士大学宣布:从2011年6月28日停止新加坡校区的招生工作与日常教学安排。这一决定主要出于学校财政方面的考虑。学校方面安排指导老师与学生进行面对面接触和沟通。指导老师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提供专业建议,尽最大努力为学生寻找最佳的解决方案。期间,学生可以直接转到位于悉尼的大学总部继续完成学业,也可以选择新加坡或回国继续深造。亚洲新南威尔士大学则提供经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