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自噬在自身免疫性肝炎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

来源 :临床肝胆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ghuil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细胞自噬是机体细胞组织的自我防御和自我修复的过程,在调节机体的免疫炎症反应和维持肝细胞内环境平衡中发挥重要作用.从自噬调节免疫炎症反应、自噬调节免疫信号传导和防止过度激活的先天免疫反应方面,总结自噬在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认为从细胞自噬角度可能揭示AIH的作用机制,为AIH的研究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其他文献
肝衰竭与肠道屏障损害尤其是肠道微生态失衡相互影响,互为因果.肝衰竭时肠道屏障包括化学物质、机械、免疫和微生物屏障发生损害,同时由于肠道微生态失调、细菌内毒素增加及胆汁酸代谢异常等影响肝细胞再生,增加并发症的产生,可加重肝衰竭病情.治疗肝衰竭应同时重视肠道屏障功能的维护,针对肠道屏障损害尤其是微生态紊乱的治疗是比较有前景的治疗方法.
ABCB4相关疾病是由于基因突变引起胆汁分泌障碍的综合征,在临床上可以导致胆管损伤、门静脉高压和肝硬化等.近年来随着遗传学和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突变位点被人们所发现,然而考虑到该病较为复杂,突变的致病性和致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而且该病为罕见病,仅通过基础研究或临床资料单方面往往难以确定ABCB4突变致病性,因此亟需建立起ABCB4基因型与表型之间的相关性,在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中构建完善体系.
目的 探讨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相关肝血管疾病和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特征、肝组织病理学特点和预后.方法 选取2010年7月—2020年12月在解放军第九六〇医院和空军军医大学西京消化病医院确诊的68例PMF患者,其中22例以肝血管疾病/门静脉高压症为主要表现,回顾性分析了这些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根据患者有无血栓形成分为两组,总结其治疗和预后情况.通过Kaplan-Meier绘制生存曲线,通过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间长期生存率.结果 68例PMF患者中,22例出现肝血管疾病和/或门静脉高压症,患病
期刊
急性间歇性卟啉病(AIP)是一种HMBS基因突变而导致酶缺陷的罕见病,急性发作时常危及生命.介绍了AIP的高碳水化合物疗法和静脉输注血红素等传统治疗,以及一些针对病因的新兴疗法,包括酶替代治疗和DNA基因增补、mRNA基因增补、RNAi基因沉默等多个策略的基因治疗.其中基于RNAi基因沉默的药物吉佛西兰(Givosiran)已取得了突破进展,已经应用于临床.未来针对病因的基因治疗可能会成为罕见病治疗的新趋势.
血管生成素样因子(ANGPTL)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类与血管生成素在组成上具有同源性,并具有调节血管生成作用的分泌性糖蛋白家族.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ANGPTL在糖脂代谢、炎症和肿瘤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众所周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及其疾病谱与代谢、炎症、肿瘤密切相关,现就ANGPTL在NAFLD中的作用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防治NAFLD提供新的思路.
终末期肝病(ESLD)患者普遍存在肌肉减少症(MD)和脂肪减少为代表的恶病质状态,既往认为这种状态与营养不良相关.近年来发现肌肉生长抑制素(MSTN)与ESLD病情进展相关.研究发现MSTN通过影响糖、脂肪、蛋白质代谢及肌细胞数量等导致MD、恶病质状态;MSTN可以作为HCC的筛查指标、病情进展观察指标.通过MSTN途径干预可能是控制ESLD患者MD、恶病质的有效方法,是预测肝硬化向HCC发展的有效指标.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联合生长抑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收治的SAP患者88例,采用双盲随机抽样法分为试验组和参照组,每组44例.参照组采用生长抑素治疗,试验组采用乌司他丁联合生长抑素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实验室指标复常时间、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简明健康状态调查量表(SF-36)评分、并发症
目的 观察中药熏洗联合穴位贴敷辅助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20年6月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骨科收治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13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8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中药熏洗联合穴位贴敷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健康调查量表(SF-36)评分、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IL-8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患病率逐年增加,目前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最为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研究发现,环状RNA(circRNA)与NAFLD关系密切,被认为是NAFLD潜在的诊断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归纳了circRNA在NAFLD发病机制中的调控作用及其在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指出cirRNA在NAFLD的发生发展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并可能在NAFLD的诊断及治疗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