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口术治疗外伤性泪囊炎的临床效果

来源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eeuuu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术前解读泪道造影和眼眶CT的重要性以及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口术治疗外伤性泪囊炎的治疗效果。

方法:

回顾性研究。统计分析2016年4月至2019年3月在吉林大学第二临床医院行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口术治疗外伤性泪囊炎的患者资料13例(14眼),包括病史、术前泪道造影、眼眶CT片和术中情况。术后观察患者症状改善与否,泪道冲洗结果及鼻内镜下观察造口的情况,随访6个月评估手术疗效。

结果:

通过CT阅片发现3眼泪囊移位(其中1眼合并泪骨骨折),6眼同时合并上颌骨额突和鼻骨骨折(其中1眼见瘢痕组织增生于骨折片间),5眼仅见鼻泪管骨折,泪囊位置及局部解剖未见明显异常。14眼均成功行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口术,其中1眼因泪囊移位明显联合植入泪囊鼻腔引流支架。12例(13眼)治愈,1例(1眼)未愈。术中易出血,术后无并发症,随访6个月均无复发。

结论: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口术治疗外伤性泪囊炎安全有效,并发症少。术前阅读泪道造影CT片有助于术中泪囊的准确定位和完全暴露,提高手术效率。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GATA结合蛋白3(GATA3)、乳腺珠蛋白(MGB)和巨囊性病液体蛋白-15(GCDFP-15)在乳腺癌中的病理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GATA3、MGB、GCDFP-15、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Ki67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并根据组织来源及免疫表型将乳腺癌分为原发性/转移性乳腺癌、激素受体阳性/阴性乳腺癌及不同分子分型的乳腺癌,
目的了解年轻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患者使用戈舍瑞林保护卵巢功能的现状。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乳腺外科经病理确诊为TNBC且有保护卵巢功能意愿的患者共47例,计算患者的戈舍瑞林药物占有比,通过电话随访方式调查患者的用药情况。结果成功随访31例,中位年龄31岁,年龄范围为14~41岁。80.6
回顾性分析东阳市人民医院5例乳腺具有微乳头状结构的单纯型黏液癌(micropapillary pattern of pure mucinous carcinoma of the breast,MPPPMC)的临床病理特征。本组5例具有MPPPMC均为绝经前女性,年龄范围为37~48岁,5例患者中3例伴有腋窝淋巴结转移,3例患者行乳房改良根治术、1例保乳+前哨淋巴结活检、1例保乳+腋窝淋巴结清扫,术
目的:研究基于全角膜屈光力(TCRP)的人工晶状体(IOL)屈光力计算公式计算异常角膜后前曲率半径比(B/F)值的白内障患者IOL屈光力的精确性。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连续选取角膜异常B/F值的白内障患者51例(51眼)。高B/F值组:B/F值≥85%,24例(24眼),B/F值为(86.2±0.5)%;低B/F值组:B/F值≤78%,27例(27眼),B/F值为(76.6±0.6)%。使用TCR
期刊
目的:探讨正常儿童青少年黄斑厚度的分布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描述性研究。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8月就诊于昆明市儿童医院眼科的正常儿童青少年284例(568眼),年龄4~17(10.1±2.8)岁,屈光度为-8.00~+6.00 D。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对其黄斑部直径6 mm范围内9个区域(A1-A9)的视网膜进行扫描并测量厚度。根据性别、眼别、年龄(≤10岁组、>10岁组)
目的:根据中国东北地区某医院眼科收集的数据,评估所有年龄阶段斜视住院患者的斜视类型和数量变化趋势。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住院的斜视患者3 661例的资料。收集患者基本信息、斜视类型以及各种斜视的数量等信息,并观察分析斜视类型分布及斜视数量的变化趋势。组间数据比较采用方差分析、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最终纳入3
期刊
IgG4相关性眼病属于发生在眼部的IgG4相关性疾病,泪腺是眼部最常见的受累部位。近年来,IgG4相关性眼病的眼内受累及巩膜炎一直是研究的热点。现针对IgG4相关性眼病进行综述,分析其病因、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诊断及鉴别诊断。
目的:比较Pentacam AXL与IOLMaster 700两种生物测量仪测量人工晶状体(IOL)度数计算所需参数——眼轴长度(AL)、角膜曲率、散光大小及轴向、前房深度(ACD)等的差异性及一致性。方法:前瞻性对照研究。收集2019年1—5月在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就诊的白内障患者92例(106眼),同一观察者分别应用Pentacam AXL与IOLMaster 700测量AL、角膜曲率(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