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中小学校长培训的比较与思考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maa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校长培训是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校长进行教育、训练和培养,使校长具备管理学校的基本知识和能力,并且在任职过程中不断更新知识,提高管理能力。优质学校离不开优秀校长,近十年来,各国都注重加强中小学培训工作,积累了不少经验。本文试比较中美两国中小学校长培训的方式和特点,以期对我国校长培训有所启示。
  
  一、关于培训机构
  
  美国是典型的分权制国家,它的教育体系也是分权制、分治制,联邦政府不直接管理教育,而由州政府承担管理教育的责任,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也主要由州政府负责。
  美国州教育行政部门主要负责依法制定校长培训方面的政策及评估培训工作。一般而言,具体任务多由高等学校、教育学院及特设的学校管理者学院或中小学校长组成的专业学会等机构承担。许多大学都设有教育学院进行校长培训,如纽约州立大学教育管理系,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育学院等均开设校长培训课程。另外,美国前总统布什1991年4月18日签发的纲领性文件《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中提出,建立州长负责的“学校领导学院”,以培养每个州的中学校长和其他领导人,使他们对学校更负责,把学校办得更好。一些州设立了培训的专门机构,即“学校领导者学院”培训校长。由中小学校长组成的专业学会、协会在校长培训方面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美国学校管理者协会、全国中学校长协会、全国小学校长协会、教育督导和课程研究协会等,在各州都有分会,培训主要通过系统的课程学习、研究会、专题研讨会、校际访问、咨询服务等形式进行。与此同时,有的州教育行政部门也承担一定的培训任务。如芝加哥市教育局人事训练部每年夏季都与教育服务中心协作,共同举办校长短期培训班。
  我国主要由政府主管校长培训,由国家宏观指导,地方分级负责管理校长培训工作,这也是与我国“中央统一领导,地方负责,分级办学和管理”的教育管理体制相对应的。国家对校长培训机构作了明确规定,主要由各地的师范院校、各级教育(教育行政)学院、教师进修学校进行培训工作。凡承担这项任务的单位,要经地(市)以上或有关部委教育主管部门审核批准。
  由于国家制度不同,在美国当校长是一种职业选择,参加资格培训是能否担任校长的前提条件,因此,所有费用、时间问题都必须自己解决。而在我国,校长(包括即将上岗的校长)享受国家干部的待遇,其参加培训是工作需要,故由国家提供较好的学习条件和物质待遇。对于美国的教育工作者来说是“我要学”,而在我国的体制下,更多的可能是行政命令式的“我要学”,在学习积极性上有所差异。
  
  二、培训内容和方法
  
  职前培训
  1 美国重视校长培训的研究生学历教育
  美国中小学校长的职前培训,主要是在美国学校管理人员证书制度的推动下开展起来的。美国各州对中小学校长的资格要求不尽相同,但对校长的学历要求一般都要比教师的学历要求高,都需要校长拥有侧重于行政管理或教育行政管理方面的硕士学位。此外,还必须学习过规定的培训课程。因此,美国的职前培训既有规定的专门培训课程,也包括研究生学历教育。
  各州通常确定由几所大学教授学校行政管理的培训课程。这些大学有权颁发教育管理专家证书即教育管理人员的上岗证书。这些大学开设的培训课程,也可以作为研究生学历教育的一部分。
  从美国中小学校长职前培训的高学历来看,美国还希望通过正规的研究生阶段的学历教育,加强学术训练,以使校长具有广泛的教育管理专业知识和相关的知识,形成从事学术研究、撰写学术论文的能力。美国这种既强调专门的培训课程,又强调研究生学历教育的职前培训特点,是与美国较高的教育发展水平分不开的。
  在我国,按照校长的成长规律,一名校长大体要经过职前准备期、岗位适应期、称职期、成熟期四个相互联系、前后衔接的时期。而职前培训仅仅是为校长上岗后的适应期打下基础,属于一种基础性、补偿性的工作,起点、终点都并不高。
  
  2 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美国对教育管理人员的培训十分重视实践。其初级资格培训时间为两年,第一年为上课,第二年到学校协助校长工作,以取得实践经验。第一年的上课,也很注重实践,它包括:讲座、研究、查询文献、谈论;案例学习,有指导的实验及其应用;完成项目及其学习成果。
  而在我国,虽然我们意识到校长培训具有培训和实用一致性的特点,必须注意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仍然是以理论教学为主,教学实践专题在300学时中只占60学时,为20%;校长一般经过三个目的脱产培训后,就可以取得岗位培训合格证书。
  
  在职培训
  
  1 培训内容
  美国的教育管理人员培训分为两个层次,即初级资格培训和高级资格培训。高级资格培训是对已取得初级资格证书被聘任为校长,并有两年实践经验的校长进行培训。两年内完成规定学分之后,可取得教育管理人员高级资格培训证书。管理人员资格证要5年续一次,并且需要不断进修,取得规定的学时,可以继续取得资格。由于美国中小学校长为取得校长资格都必须进行职前培训,在职校长一般都学过基础的培训课程,而且也拥有行政管理专业理论,具备了学术研究能力,但在实践能力上还存在一些欠缺,因此,美国在职培训的重点是进一步培养和提高校长研究和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和技能方面。
  我国规范性的校长在职教育仍处在初始阶段。在内容方面,除了一般的课程理论,我国校长更感兴趣的是学习政府有关教育改革的文件和新颁布的政策以及在他们的工作中如何贯彻这些政策。国家在“九五”期间对中小学校长进行的提高性培训是一种专业性较高的培训,内容包括:新上岗校长的岗前培训,已接受过岗位培训的校长的提高培训;起示范作用学校校长的高级研讨。这大致相当于美国的高级培训。同时还举办高级研讨班,努力使一部分起示范作用的校长成为基础教育改革、教育科研和科学管理的带头人,逐步过渡到成为专家型校长。
  
  2 培训模式
  美国对中小学校长的培训,强调充分调动学员的主动性、积极性,主要运用讲授法、小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专题研讨法、案例法、考察法、自学辅导法、信息反馈法、问题学习法等,尽可能多的使用适合成人特点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美国借助高校或研究所的科研力量研究探索培训校长的方法,一些大学对校长培训的方法都有过深入的研究,并且在实践过程中形成了各自不同而富有特色的校长培训模式。比如美国Vandbilt大学的中小学校长培 训模式强调校长的实验性学习,还有北卡罗莱纳州校长培训学院特有的“执行助理”制,等等。
  近年来,我国也将国外先进的校长培训模式运用到中小学校长的培训工作中,如问题教学案例教学等等,但并不普遍,许多培训机构(特别是县一级的培训机构)采用的仍然是比较单一的学校教育模式与方法——传授法。
  
  三、培训师资
  
  美国大学教育学院对承担校长培训教学任务教师的学术地位要求很高。一般都要求其具有教授职称,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一些大学的校长培训教师队伍也实行了专兼结合。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领导者学院专门制定校长培训教师的选拔标准,主要为:(1)口头表达能力;(2)科学分析教学时间;(3)与学员交往、交流的能力;(4)明确的教学目标;(5)善于启发引导;(6)善于引用实例;(7)开放式教学方法;(8)善于调动学员积极性、主动性;(9)能有效使用资料和现代化教学设备;(10)善于总结。由专家、学员组成的评估组根据这十个方面的标准,对申请人分四个等次即能够胜任、有希望、有可能、不可能进行评定,综合各方面意见后,再决定是否录用。较此而言,我国对担任中小学校长培训的教师没有特定的选拔标准,也没有一定的职称级别要求,通常是选择经验丰富、专业水平比较高的教师,主要依赖主观判断。
  
  四、借鉴和思考
  
  1 校长培训必须进一步规范
  美国重视运用立法手段来保障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的进行,许多州的法律都规定,中小学校长必须学习校长资格培训课程,完成培训课程才能取得校长资格证书。我国的校长培训体现为政府行为,行政命令分量重,但制度还不健全,法律也不完善,要使中小学校长的培训工作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必须通过教育立法形式加以规定,使校长培训具有法律地位,并依据立法对校长培训工作进行监督。通过立法规定校长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接受一定时间的培训,还要通过立法来保证校长培训的经费来源,保障校长切身的经济利益。同时,完善与坚持校长“先持证,后上岗”的制度,取得校长岗位培训合格证书后,可作为校长后备人选,经过考核,符合校长条件者,聘任为校长、副校长。只有有了一支数量相当的后备队伍,才能保证做到“先持证,后上岗”。
  
  2 培训机构应多样化
  从我国校长培训实际情况看,承担校长培训任务的主要是各级教育(教育行政)学院和教师进修院校,极少数普通高等师范学校参与了校长培训。培训途径显得单一,教育手段过于传统。而发达国家比如美国允许多种机构开展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而选择培训机构的权力则掌握在参加培训的中小学校长手中,这样有助于通过培训机构间的竞争提高培训机构的整体水平。所以我们要加强各级教育学院或教师进修院校的建设,要调动普通高等学校、教育行政部门、教育学术团体参与校长培训的积极性,把校长培训作为一种特殊专业来建设,增加专项经费,优化师资队伍,使各教育机构在良性竞争中形成合力,建立比较完善的校长培训体系,共同作用于提高校长素质和能力。
  
  3 重视校长职前培训
  美国对中小学校长的职前培训非常重视,只有通过职前培训并获得中小学校长证书才能上岗。其职前培训的特点是时间长,学程多,既有规定的专门培训课程,也包括研究生学历教育,最重要的是比较重视实习环节,这为校长的工作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而我国一贯实行的是先选拔后培训的制度,这不但加重了培训的任务,也不利于志愿担任校长者加入到这一行列中来。
  职前培训与中小学校长的任用资格条件以及中小学校长的证书制度是紧密相联的,它针对中小学校长的任用资格条件进行有重点的培训。在我国,尽管政策一再强调必须持证上岗,但由于这一规定缺乏刚性约束力,在任校长是否参加职前培训,是否拥有校长任职资格培训合格证书,并不影响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对中小学校长的任免。而实际上,校长的职前培训对于校长胜任职务是相当重要的基础,对于校长的专业化是一种制度化的保证。因此,必须重视职前培训,同时完善中小学校长任职标准,使之更具体,可操作性更强。
  
  4 重视培训师资队伍的建设
  校长培训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培训校长的教师的专业水平。只有担任培训的教师符合要求,能熟练运用各种培训方式,熟悉中小学校长工作,了解国内外校长培训情况,才能培训出高水平的校长。相比于美国对培训教师的严格标准,我国在这方面相当薄弱,缺乏规范化、制度化的规定,对培训师资标准的制定就显得十分迫切,必须制定严格的准入制度和评价制度,形成标准化、规范化、专业化并相对稳定的培训师资队伍。
  
  5 加强对中小学校长培训课程的研究与建设,加强实践环节
  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校长培训课程的设置,都注重适应校长职业活动的角色要求,具有专业性。苏联教育学博士沙莫娃认为,“依靠校长的经验和直觉在今天已不足以解决问题了,要强化管理的过程,需要把学校管理转向科学的水平。而这就要求对学校领导者进行专门的培训。”因而几乎各国都把管理专业知识作为校长培训课程的核心,建立以管理专业知识为核心的校长培训课程结构。
  在过去的培训中,校长不能把所学的理论及时在实践中运用与验证,而管理本身即是一门专业性的技能,只有在实践中去尝试,理论才能转化为自身的能力与素质。因而在培训过程中,课程的安排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在培训中边学习边挂职锻炼,如挂职担任副校长或校长助理,力求在实践中得到提高。对于校长的在职培训,由于中小学校长工作繁忙,工学矛盾突出,培训宜采取以业余自学为主,高质量的面授辅导为辅的办学方式,在课程设置上要突出重点,少而精,增强针对性,切忌内容庞杂,培训模式尽可能多样、生动,充分运用讨论法、案例法等教学方式,同时充分运用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通过网络与学员传递信息,交流讨论。
  
  责任编辑 中和
其他文献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忘病忘老工作,力求自强不息; 斩断资产根子,犹如壮士断臂。立定无产脚根,万事兢兢业业; 鞠躬尽瘁听命,死而后已何惜。这是我国著名文艺理论家、作家王任叔晚年的一首自勉诗
红花醇湿敷用于儿童静脉注射外渗的临床观察衡阳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李艳,阳美玉静脉注射是儿科临床上常用的技术操作及药物治疗的重要途径。小儿常选用头皮静脉穿刺,其血管
测定了8株分离于自然罹病死亡的椰心叶甲虫体绿僵菌的培养特性并采用其ITS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绿僵菌在以玉米粉作碳源,牛肉膏、蛋白胨作氮源的条件下菌丝的生长
黄××,女,4月。因全身慢性湿疹性皮炎2月伴皮肤脓肿3天于1993年2月26日入院。患儿自生后2周就开始在面部、耳后、头皮及躯体伸侧面有丘疹及丘疹水泡性皮疹,奇痒,边界清楚,
沈秀芳同志于1991年11月调入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隧道院”),并担任院长一职,至今已有近十年的时间,在这期间,她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使隧
本刊讯7月11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正式印发了《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务院印发的〈计量发展规划(2013-2020年)〉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实施意见》围绕“计量
民间儿童游戏经历了各种文化元素的冲击,在复杂的交流、碰撞、凝聚、整合后容纳了丰富的形式和内容,具有重要的社会文化意义,成为人类实现自我确证的一种具体方式。在上期,笔
目的建立沙门菌聚合酶链反应-变性高效液相色谱(PCR-dHPLC)基因分型方法。方法采用16S~23S rRNA内转录间隔(ITS)作为沙门菌分型目的基因,确定特异性扩增引物,进行PCR扩增,扩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