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脑血栓的用药效果和临床实施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治疗的120例脑血栓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并随机分为采取血栓通注射液治疗的参照组以及采取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的实验组,每组60例。对比两组脑血栓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无明显药物不良反应问题,P>0.05。组间治疗效果、神经功能评分对比,实验组均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脑血栓效果显著,对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脑血栓;神经功能评分;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452.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18(2017)01-191-01
脑血栓是神经系统中的常见性疾病代表,患者发病后出现偏瘫以及失语的几率较高,中老年人成为疾病高发群体。另外,当前我国老龄化问题的突出,导致脑血栓患者的发生几率有明显的递增趋势。治疗脑血栓的药物较多,但是药物疗效差异明显,选择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案对于改善患者的生存以及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有报道指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脑血栓疗效显著,且无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符合临床治疗需求。基于此,本文就我院收治治疗的120例脑血栓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并进行分组治疗。实验内容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择我院在2014年10月到2015年12月期间收治治疗的120例脑血栓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患者均符合脑血管疾病的诊断标准且经CT、MRI确诊,排除合并严重肝肾疾病、痴呆、精神类疾病患者。120例脑血栓患者中,男性68例,女性52例;患者年龄在42岁到76岁之间,年龄均值(55.5±5.0)岁;病程在1年到15年之间,病程均值(6.0±2.5)年。将脑血栓患者分为实验组、参照组两组,组间基本资料对比,P>0.05。
1.2方法
参照组:本组60例脑血栓患者均行血塞通注射液治疗。血塞通400mg+NaCI溶液(250m1)均勻混合静脉滴注。
实验组:本组60例脑血栓患者均行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丹参川芎嗪10ml+NaCI溶液(250m1)均匀混合静脉滴注。
两组脑血栓患者均进行10天治疗,每天进行1次。
1.3疗效评估
治愈:患者眩晕等其他症状治疗后均消失。
改善:患者眩晕等其他症状治疗后均明显改善,但没有消失。
无效:患者眩晕等症状治疗后无改善或加重m。
1.4观察指标
记录并对比两组脑血栓患者治疗后疗效、药物不良反应以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分越低表示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越好)改善。
1.5统计学方法
120例脑血栓患者临床实验观察指标,均行统计学软件SPSSl9.0计算分析。治疗总有效率、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形式展开,进行卡方检验;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行x±s形式展开,进行t检验。P<0.05,说明两组实验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组间治疗效果对比
脑血栓患者经过治疗后,均有一定好转,组间详细治疗效果对比结果,见下表1。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1.7%,参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0%。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组间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
对比两组脑血栓患者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优于治疗前且优于参照组脑血栓患者治疗后,p<0.05。详细数据见下表2。
2.3组问药物不良反应对比
两组脑血栓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药物不良反应问题,顺利完成治疗。
3.讨论
脑血栓是脑血管常见性疾病,是由于人体脑部动脉粥样硬化造成的管腔狭窄、血栓,最后影响脑补血供。此类疾病主要集中在中老年人群,且近年来发病递增趋势明显。临床治疗中,常采取丹参川芎嗪、血塞通注射液。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是温和药物的代表,不会对患者造成明显的身体损伤,可以加速患者临床康复效果。另外,此药物能够较好的抑制患者血栓的形成问题。
本文选择我院收治治疗的120例脑血栓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并进行分组治疗。结果显示,采取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的实验组脑血栓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采取血塞通注射液治疗的参照组,P<0.05。另外,治疗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实验组优于参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由此充分说明了采取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脑血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可以更好的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脑血栓;神经功能评分;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452.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18(2017)01-191-01
脑血栓是神经系统中的常见性疾病代表,患者发病后出现偏瘫以及失语的几率较高,中老年人成为疾病高发群体。另外,当前我国老龄化问题的突出,导致脑血栓患者的发生几率有明显的递增趋势。治疗脑血栓的药物较多,但是药物疗效差异明显,选择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案对于改善患者的生存以及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有报道指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脑血栓疗效显著,且无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符合临床治疗需求。基于此,本文就我院收治治疗的120例脑血栓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并进行分组治疗。实验内容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择我院在2014年10月到2015年12月期间收治治疗的120例脑血栓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患者均符合脑血管疾病的诊断标准且经CT、MRI确诊,排除合并严重肝肾疾病、痴呆、精神类疾病患者。120例脑血栓患者中,男性68例,女性52例;患者年龄在42岁到76岁之间,年龄均值(55.5±5.0)岁;病程在1年到15年之间,病程均值(6.0±2.5)年。将脑血栓患者分为实验组、参照组两组,组间基本资料对比,P>0.05。
1.2方法
参照组:本组60例脑血栓患者均行血塞通注射液治疗。血塞通400mg+NaCI溶液(250m1)均勻混合静脉滴注。
实验组:本组60例脑血栓患者均行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丹参川芎嗪10ml+NaCI溶液(250m1)均匀混合静脉滴注。
两组脑血栓患者均进行10天治疗,每天进行1次。
1.3疗效评估
治愈:患者眩晕等其他症状治疗后均消失。
改善:患者眩晕等其他症状治疗后均明显改善,但没有消失。
无效:患者眩晕等症状治疗后无改善或加重m。
1.4观察指标
记录并对比两组脑血栓患者治疗后疗效、药物不良反应以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分越低表示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越好)改善。
1.5统计学方法
120例脑血栓患者临床实验观察指标,均行统计学软件SPSSl9.0计算分析。治疗总有效率、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形式展开,进行卡方检验;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行x±s形式展开,进行t检验。P<0.05,说明两组实验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组间治疗效果对比
脑血栓患者经过治疗后,均有一定好转,组间详细治疗效果对比结果,见下表1。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1.7%,参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0%。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组间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
对比两组脑血栓患者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优于治疗前且优于参照组脑血栓患者治疗后,p<0.05。详细数据见下表2。
2.3组问药物不良反应对比
两组脑血栓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药物不良反应问题,顺利完成治疗。
3.讨论
脑血栓是脑血管常见性疾病,是由于人体脑部动脉粥样硬化造成的管腔狭窄、血栓,最后影响脑补血供。此类疾病主要集中在中老年人群,且近年来发病递增趋势明显。临床治疗中,常采取丹参川芎嗪、血塞通注射液。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是温和药物的代表,不会对患者造成明显的身体损伤,可以加速患者临床康复效果。另外,此药物能够较好的抑制患者血栓的形成问题。
本文选择我院收治治疗的120例脑血栓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并进行分组治疗。结果显示,采取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的实验组脑血栓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采取血塞通注射液治疗的参照组,P<0.05。另外,治疗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实验组优于参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由此充分说明了采取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脑血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可以更好的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