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摄影语言的观念性转向

来源 :科学导报·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shi_s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代文化与前沿多学科的交叉为摄影这一传统媒介提供新的了反思自身的开放性。当代摄影的创作方法获得了除图像再现外的诸多可能。而以摄影语言制造图像,对文化、社会、摄影史等问题进行批评反思成为这诸多可能中的有效方式。
  关键词:摄影语言;观念性转向;当代摄影
  除了视觉本身之外,一件摄影作品的价值还具有作品背后的观念内涵,两者的权重取决于作者的立场。任何艺术作品均具备这两种维度,即艺术作品的能指与所指,能指即构成画面的视觉语言,所指即画面所承载的观念意义。在图像复制与使人愉悦的画面垂手可得的今天,摄影创作的意义转向就成为了摄影师和研究者的责任,在全民摄影的语境下昭示摄影艺术的本质。因此,作为表达摄影作品意义的一种方式,摄影作品背后所传达的思想必须由观者的介入与诠释,这样的思想对话才得以建构。所以意义从未给定,它成为了一项“任务”。
  当代文化的语境下,摄影批评的觉醒俨然成为文化主流。在作品创作领域,批评性创作方式的实践正在形成一股波涛暗涌的艺术潜流。此时的摄影创作应以穿透力的智性思想、跨学科的广揉视角、批判性的观念反省、理性化的思维辨析均以有效的艺术手段转化至摄影的创作实验中去,艺术批评成为了重塑启蒙式的创作方法论。在此方面,杉本博司的摄影实践为先行者。杉本博司的作品通常描绘时间和历史事件,他将观念因素引入摄影,并以其独特的方式进行描绘,借此对艺术现象、历史事件或者社会现象进行反思。杉本博司以其内在的哲学思辨为主,虽从事现实摄影,但外在的视觉图像并非其最终目的,图像所承载的观念与思想才是他的主旨所在。因此,如果观者不了解现代主义或后现代主义艺术理论乃至哲学、史学思想,很难读懂其作品也无法洞悉其摄影内涵。杉本博司的摄影作品内容自由穿梭于哲学与艺术,历史与现实,时间与空间之中,在能指与所指之间纵深游走。而挪用、并置、戏拟可称之为其一以贯之的创作方法论,通过这种方法其画面得以建构成一个有序的整体,同时传达其特有的摄影批评。
  森村泰昌的作品与杉本博司的创作方法论不谋而合,他以美术史中的大师绘画为原型,模仿其色彩和造型,通过摄影的方式完成对名画的重新创作,他并以此为基础,举办了题为“美术史的女儿”等一系列个展,展出作品大都是他对美术经典女性形象的模仿。对于杉本博司和森村泰昌的摄影作品的解读充满了解码性,它更像是一种智力游戏,并且这场游戏的参与者必须具备专业的知识背景,否则,将会产生一种怪异之感,换言之,一旦解码,却可能会带来某种深厚的警觉。杉本博司和森村泰昌的作品乍一观看毫无新奇,甚至荒谬,但是当我们深入了解不由豁然开朗,原来他们的摄影作品意在指涉艺术传统与当代创新之间的关系,对传统的盲目否定,只会使创新者成为无源之水,以致丧失其存在的根基。就作品本身的视觉呈现而言,他们的作品并不深刻,其高明之处或许只在其提出问题的方式,将现实问题或哲学问题予以幽默的转换。甚至在我看来,这种不露声色的隐喻要比义正言辞的说教更加有说服力。
  通过杉本博司和森村泰昌的摄影创作实践,我们可以明确摄影批评的当代性创作内涵。对于当代摄影而言,笔者在这里所提到的摄影语言与米歇尔的元图像理论具有平行性意义,作为一种元语言出现,这种元语言的自我觉醒使当代摄影语言的观念性向元批评的纵深领域开阔。这里所谓的“元语言”是摄影语言明确了自身并非作为反映论意义下的对象语言,而是用以表述对象语言的那种语言。摄影批评作为方法论的价值在于其指明了绘画语言的观念性走向,从而为摄影本体语言的当代性转向提供了卓有成效的研究试验路径。语言与观念在摄影作品中共生互起,语言作为观念的修辞与表象,观念成为语言的内驱,当代摄影的内在结构与张力得以合理建构。
  图1,杉本博司,《剧院系列》,于美国各地遗留的老式影剧院,始终保持相机快门的开启状态对着银幕拍摄一整部正在放映的电影,呈现白色的发光体,他将这称为“被曝光的时间”。
  图2,森村泰昌,《美术史的女儿》,通过摄影的方式对美术史中西方油画经典形象再次创造,如:梵高、伦勃朗等,让人感到某种讽刺意味。
  参考文献:
  [1] 《20世纪西方艺术批评文选》:沈语冰,[M].河北美术出版社。
  [2] 《逻辑与心性》:那新宇,[M].九州出版社。
  [3] 《论摄影中的绘画与绘画中的摄影》[J].陈遥.传播力研究.2017(12)。
  [4] 《总体艺术概论》:邱志杰,[M].上海錦绣文章出版社。
  [5] 《直到长出青苔》:杉本博司,[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
  安梦帆(1994.9~)女 河北省石家庄市 大连工业大学(17级硕士)当代艺术方向。
  沈书宇(1998.3~)男 辽宁省营口市 大连工业大学(16级本科)工业设计。
  侯兆荣(1998~)男 河北省衡水市 大连工业大学(16级本科)产品设计。
  (作者单位:大连工业大学)
其他文献
摘 要:视觉艺术的发展也许超出很多人的想象,就新媒体艺术的表现形式而言,在新媒体技术的支撑下已经深入到视觉艺术门类的各个角落,现在和未来一段时间范围内,在新媒体艺术的宏观视角下,艺术设计的“泛动画”化是一种趋势,这种趋势也会在潜移默化中改变受众的意识形态、审美标准、互动方式。新媒体艺术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为连结性与互动性。这正是本文去讨论研究“泛动画”趋势的意义所在。  关键词:新媒体艺术;泛动画;艺
期刊
摘 要:英语口语作为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应该在中职教学中得到重视和加强。项目教学法能够教学内容模块化与系统化,并针对独立的教学内容设立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学组织以及教学方式,从而提升学生口语学习的效率和效果。在本文中,笔者将重点探讨项目教学法在中职英语口语课堂的实践探究。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中职英语;口语课堂  随着英语综合能力的需要,英语口语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与日俱增。在中职院校英语口语教
期刊
摘 要: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与变化,各领域潮流时尚逐渐被人们关注起来。房屋作为人们生活居住的基本因素,其室内环艺设计可以体现个人的思维、观念、心理与目标等等。本文通过对室内环艺设计的简单分析,进一步讨论了设计中的人文意趣极其体现。  关键词:室内环艺设计;人文意趣;体现  人们的生活水平随着社会时代背景的变化渐渐提高,对生活各方面质量的要求也有所提升。在室内环艺设计方面,人们对工艺设计所体现的效果及
期刊
摘 要:广西壮锦对现在来说存在着一定的知名度,不少服装界的人员故名而来。现广西壮锦不仅保留着传统的手工织锦的特点,更是融入了各种风格的艺术的理论知识和现代的科技技术改良。由此可见广西壮锦更具备艺术价值。  关键词:壮锦;艺术价值;技术创新  壮锦,与云锦、蜀锦、宋锦并称中国四大名锦,据传起源于宋代,是中华民族文化瑰宝[1] 。意为天纹之页,主要是利用棉线和丝线横竖交叉编织织成的精美工艺壮锦布匹,这
期刊
摘 要:歌德作为德国古典艺术的领军者,其现实主义的创作理念为德国文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立足于歌德身处的语境,对其美学思想以及对后世的影响展开分析与讨论。  关键词:歌德;席勒;现实主义;艺术与自然  歌德处在浪漫主义转向古典主义的时期,为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结合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歌德所处时代的基本精神是浪漫主义所提倡的一种精神,但是歌德的许多言论却表现出一种反对浪漫主义的倾向。浪漫主义发
期刊
摘 要:数学科目与其他所学的公共基础课相较而言,课程理解程度更为深入,思维方式更加复杂,初中数学课程所接触到的数理知识要求学生有一定的思维灵活性,理解难度更大,这就要求初中生要有良好的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掌握数学课程。本文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行论述,希望对教师培养学生有所帮助。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创造性思维;学生培养  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现阶段教育部所要求对学生的培养方
期刊
摘 要:北欧设计与中国“留白”设计两者在艺术表现和精神内涵上的追求具有很多契合点。北欧的极简主义已逐渐形成具有本民族的设计特征。中国的“留白”设计还处在一个有待完善的探索阶段。文章从背景、文化和艺术表现等方面对北欧极简主义设计与中国“留白”设计进行比较研究,从中发掘出可学习与借鉴的部分。  关键词:极简主义;留白;设计  1极简主义设计  “极简主义”一词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从美国兴起并流行。
期刊
摘 要:该跷跷板自平衡系统通过电动车在跷跷板上往返运动实现跷跷板的自平衡。系统以STC89C52RC单片機作为主控模块,同时包括小车姿态检测模块、循迹模块、直流减速电机、驱动模块以及电源。通过C语言编写实现系统姿态检测与校正、角度显示以及循迹的功能,使系统达到平衡。  关键词:电动车;跷跷板;姿态检测;脉宽调制  1引言  跷跷板自平衡系统是一种常见的运动控制系统,其控制方法和数学算法与船舶平衡控
期刊
摘 要:在风景园林设计过程中,人们逐渐认识到信息科学高度的实用价值,通过将其物尽其用,贯穿于整体规划、设计、基建等一系列进程中,风景园林设计不仅实现了当下的有效优化,而且为未来的永续发展铺平了道路,尤其是整体性设计环节,更是极具预见性。深入探讨了典型的信息科学工具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关键词:信息科学;风景园林;园林设计  信息科学从本质上来看属于综合性范畴,其相关技术早已伴随当今社会整体科
期刊
摘 要:电力行业是保障人民正常生产生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行业,随着城市化进程逐渐完善,城市人口的增加,相应的对电力的需求也明显上升,电厂的压力也随之而来。由于电力供需矛盾的不断深化,确保电力资源供需平衡是当务之急,通过对电厂热能动力的重要设计环节的研究,能提高热能转化为动能的效率,有助于实现电力资源供需平衡。  关键词:热能动力;设计;电厂  中图分类号:TM6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重视电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