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烟波里

来源 :文苑·经典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huanghehuangg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时我觉得很奇怪,许多女孩子和男孩子都问我:“怎样可以忘记一个人?”
  人本来就是最善于忘记的动物。
  你根本不用害怕自己无法忘记一个人,当然,你不會完全忘记他。到了后来,你的记忆里,只有往事的轮廓,细节已经模糊了。
  你记得两个星期前的周末,自己在哪里吃饭吗?你记得初恋男朋友的生日吗?你记得你中学时最要好的一个同学的生日吗?
  你说:“这些事情当然不记得!”
  你说:“不!不!不!我绝对忘不了他!”
  是的,爱意永在。然而,记忆已模糊,生活还是要继续。
  往事,在烟波里,愈来愈远了。人生本来就是一个不断忘记的过程。
其他文献
清初沈谦《填词杂说》云:“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是为“词中二李”。而“当行本色”则指“内行并且是本来面貌”。  词本是唐代一种新兴流行歌曲的唱词,为供宴饮娱乐时用。晚唐五代的欧阳炯《<花间集>序》有云“不无清绝之词,用助娇娆之态”,“庶使西园英哲,用姿羽盖之欢”;故而以《花间集》为代表,最初词的题材多为美女与爱情,少数涉及自然风光,具备“要眇宜修”,即精巧、幽深、婉约的美感特质。
南京犀浦道,四月熟黄梅。  ——杜甫《梅雨》  预拂青山一片石,与君连日醉壶觞。  ——李白《早春寄王汉阳》  四月南风大麦黄,枣花未落桐阴长。  ——李颀《送陈章甫》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翁卷《乡村四月》  四月江南暑尚微,虚堂初换葛衣时。  ——陆游《四月》  春风春雨花经眼,江北江南水拍天。  ——黄庭坚《次元明韵寄子由》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當户转分明。  ——司马
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的彭昱畅,学的是木偶戏表演,这个专业很微妙,你首先要理解你自己演的东西,才能去赋予你操作的东西以灵魂。  他进入演艺圈纯属偶然,本来打算当个木偶戏教师,一不小心接了个小成本网剧,在里面演了个男N号“强公公”出道。不同于新生代演员上阵就开始挑大梁,他开始参演的自制剧、网剧都是配角,在这些小角色里,一步步打磨着自己。  因为专业学习的关系,学校并没有系统的教授话剧影视剧等表演。而舞台
饮食与政治之“味”    我们说饮食文化渗入传统的政治文化之中,主要是指主导传统政治生活的调和观念。中国儒家政治传统不强调斗争,尽管有时斗争不能避免,但亦以调和、直达到止息为贵。  《古文尚书·说命》下篇有“若作和羹,惟尔盐海”的名句。意为要调好羹,关键在于掌握好咸酸,以此喻治国。古代中国人最早认识和用于烹饪的是盐(咸)、梅(酸)二味,最早需要调味的菜肴则是羹,因此,尽管《说命》是伪作,出现较迟,
生活,不叫生存,不是两点一线,不是周而复始,而是一种态度!  作为一名高中生,且问高一新生“学习生活怎么样”,他们可能会答“辛苦一点,但生活压力不够大”。同问高三应届生,他们可能会答“辛苦。但是仍执着坚定”!这就是同所学校不同学生的态度,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产生的不同看法。  同为生活,不同态度造就了不同的人生。  面对如此社会压力,依旧保持轻松是一种态度,不可能觉得轻松也是一种态度。而面对生活给予
莲花次第绽放,月落蜀河  步履轻轻,拾级而上  这些自远方梦游而来的  青石,群兽安详;焰火,袅袅寂静  星光闪闪的眸子  照亮一些角落里  被遮蔽的事物  诗人孤独的背影,陷入朦胧  向上的青苔幽幽  黄州馆,高门敞开  杨泗庙,香火缭绕  迎着嘹亮的足音  望江亭上  那个眺望的女子,声调悠长  ——桐花开喽  ——桃花雨来喽  青山一道  虽有白鹭翩飞  碧水长天  风涛却一浪高过一浪  此
文学首先是写作者个人内心的需要,其次才考虑读者,甚至可以完全不考虑读者。  一部作品在还没完成之前就去考虑读者,那是不道德的。在写作过程中,唯有依据自己的内心,才是真正的创作,真正的文学。我们要相信读者,读者也在成长。  當下的世界提供的全是碎片,那他们只能读碎片,但是只要有史诗可以提供,一定会有人阅读史诗,到头来肯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明白史诗的境界远远高于碎片。
我记得那些年自己走过的走廊,漫长、回环、曲折,鞋底踩在大理石铺就的地板上,能清楚听到掷地有声的回响,每一声都像在问候,又仿佛在告别,与我说着成长路上的再见。  声音堆堆叠叠,跟随着我走了好远的路,当我回头时,身后竟空荡荡了。冬天的微光像轻薄的手掌贴在地上,一个声音都不再响起,那一刻或许便是永远的再见了。  坐早班客机回工作地,适逢雨天。飞机起飞的那一刻,机舱剧烈抖动着,整个人往后倾斜,突然有种错觉
很多人在为人处世上,对人对己,都习惯往前看。运动,习惯往前;生活,也是往前看。这种“前”,更多的是一种下意识的本能。  这样的本能,占据了多数人的思维。其实,有时逆本能而行,也能收获奇效。比如运动,有的人爱倒着走,保健效果亦很好。而在生活中,反向思维更是通往成功的一条捷径。  怎么把人生“反”过来呢?关键的一点,就是延迟和压抑本能。  比如说,对于大学毕业的学生而言,下一步该怎么做?很多人从本能出
“影子真讨厌!”小猫汤姆和小猫托比都这样想,“我们一定要摆脱它。”  然而,无论走到哪里,汤姆和托比发现,只要一出现阳光,它们就会看到令它们抓狂的、自己的影子。  不过,汤姆和托比最后終于都找到了各自的解决办法。  汤姆的方法是,永远闭着眼睛;托比的办法则是,永远待在其他东西的阴影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