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在学生长期的学习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推理能力、自控能力的提高都具有促进作用。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从某种意义上说,比单纯地教给学生知识更具价值。
【关键词】小学生 学习习惯 培养策略
什么是习惯?习惯就是我们反复做的动作或事情。一般情形下,我们根本没有意识到这种习惯的存在。它们是自觉发挥作用,是一种行为的自动化,不需要特别的意志努力,不需要别人的监控,在什么情况下就按什么规则去行动。习惯一旦养成,就会成为支配人生行为的一种内在力量。叶圣陶先生在《习惯成自然》一文指出:“人要是各种好习惯都养成了,我们的教育目的就达到了。”英国现代实验科学的始祖培根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这些至理名言都在启示着我们,不是智商的高低,而是良好的习惯,决定了人的一生。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笔者认为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是前提。本文就如何培养小学生英语学习习惯进行探讨。
一、提要求,严执行
每当笔者刚接触新生,都会向他们提出学习要求,坚持课内课外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一)课内应养成的良好习惯。
1.乐于倾听。由于学生年龄特征的限制,学生普遍存在着喜欢别人听自己说,而不喜欢听别人说的问题。课堂上,一人发言,众人插嘴的现象严重。所以我认为要先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可以采用以下做法:①榜样示范,潜移默化;②利用比赛,强化习惯;③换位体验,自我约束;④复述内容,检验成效。
2.敢于模仿。学习语言就要“胆大脸皮厚”。在小学阶段,尤其是低年级,正是孩子的语言模仿能力的最佳年龄。有研究指出,不同年龄学生在掌握外语口语方面明显地表现出不同的效果。一般说来,儿童较易于掌握口语,成年人相对比较困难。这首先由于儿童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在记忆、模仿、灵敏等方面较成年人有明显的优势。他们不仅善于模仿,而且敢于模仿。在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模仿习惯,教师要指导学生注意观察老师发音时的口型变化,领会发音要领,仔细辨析形似音近的单词读音。随着知识的增长,还要注意各种句式的升降调、连读、重音、停顿等,并及时给予学生鼓励,让他们敢读、敢说、敢做。在教学的初学阶段允许学生的“合理错误”,不是有错必纠,而是学生通过模仿老师和同学,发现问题并及时改正。
(二)课外应养成的良好习惯。
课外是课堂的延伸,课外的大量练习将对英语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课后,本人侧重于学生的技能和素质培养,着重于听、说两方面的训练。
1.晨读和晚思。提倡学生每天早晨都能大声朗读课文等语言材料,晚上临睡前要闭目思考,温故而知新。
2.听录音。鼓励学生多听磁带,还让学生有选择性地观看英语节目。如中央少儿频道的“洪恩英语教学软件”“蓝猫学英语”等,这些节目都很适合小学生的口味,倍受学生的喜爱。
3.交流沟通
(1)开展文明礼貌活动,如礼貌待人、礼貌借物、礼貌购物等,让学生时刻沐浴在学习英语的良好氛围之中,体会英语文化的博大与精深。
(2)开展英语小故事、小笑话、朗读、书法等活动。
(3)设计知识角,美化校园墙壁,办英语手抄报、画报等活动。
(4)开展学校外语广播,创设英语氛围。
二、教方法,自主学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学生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英语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如果能激发学生的自主能力,让学生不仅学会知识,而且会学知识,那么师生双方的收益将会更大。
首先,从自学单词入手,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从开始阶段的鼓励学生听录音、跟读、模仿,到六年级学习时利用音标、求助字典自学单词。这样的单词教学方法不但能唤起学生学习英语的意识,而且还培养了他们主动学习英语的能力。
其次,加强口语训练,树立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 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尽可能地创造语言实践机会。如:竞赛、组织语言游戏、师生问候、同学间的问候等,要求学生把所学英语用到生活中去,真正把书本知识化为已用,对表现好的同学给予奖励,激励他们开口说英语。让他们真正地认识到:自己才是课堂的主人。
最后,开展小组讨论,实施角色替换,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 小组讨论是体现学生自主性,激励自主创新的有效手段。每节课都尽可能的给学生一个自主讨论的空间,让他们在交流中互相帮助,取长补短。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总之,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但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必须持之以恒,像滴水穿石一样,一点一滴,日积月累,使养成教育真正变成学生的内在需要。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才能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效率才会大大提高。
【关键词】小学生 学习习惯 培养策略
什么是习惯?习惯就是我们反复做的动作或事情。一般情形下,我们根本没有意识到这种习惯的存在。它们是自觉发挥作用,是一种行为的自动化,不需要特别的意志努力,不需要别人的监控,在什么情况下就按什么规则去行动。习惯一旦养成,就会成为支配人生行为的一种内在力量。叶圣陶先生在《习惯成自然》一文指出:“人要是各种好习惯都养成了,我们的教育目的就达到了。”英国现代实验科学的始祖培根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这些至理名言都在启示着我们,不是智商的高低,而是良好的习惯,决定了人的一生。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笔者认为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是前提。本文就如何培养小学生英语学习习惯进行探讨。
一、提要求,严执行
每当笔者刚接触新生,都会向他们提出学习要求,坚持课内课外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一)课内应养成的良好习惯。
1.乐于倾听。由于学生年龄特征的限制,学生普遍存在着喜欢别人听自己说,而不喜欢听别人说的问题。课堂上,一人发言,众人插嘴的现象严重。所以我认为要先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可以采用以下做法:①榜样示范,潜移默化;②利用比赛,强化习惯;③换位体验,自我约束;④复述内容,检验成效。
2.敢于模仿。学习语言就要“胆大脸皮厚”。在小学阶段,尤其是低年级,正是孩子的语言模仿能力的最佳年龄。有研究指出,不同年龄学生在掌握外语口语方面明显地表现出不同的效果。一般说来,儿童较易于掌握口语,成年人相对比较困难。这首先由于儿童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在记忆、模仿、灵敏等方面较成年人有明显的优势。他们不仅善于模仿,而且敢于模仿。在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模仿习惯,教师要指导学生注意观察老师发音时的口型变化,领会发音要领,仔细辨析形似音近的单词读音。随着知识的增长,还要注意各种句式的升降调、连读、重音、停顿等,并及时给予学生鼓励,让他们敢读、敢说、敢做。在教学的初学阶段允许学生的“合理错误”,不是有错必纠,而是学生通过模仿老师和同学,发现问题并及时改正。
(二)课外应养成的良好习惯。
课外是课堂的延伸,课外的大量练习将对英语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课后,本人侧重于学生的技能和素质培养,着重于听、说两方面的训练。
1.晨读和晚思。提倡学生每天早晨都能大声朗读课文等语言材料,晚上临睡前要闭目思考,温故而知新。
2.听录音。鼓励学生多听磁带,还让学生有选择性地观看英语节目。如中央少儿频道的“洪恩英语教学软件”“蓝猫学英语”等,这些节目都很适合小学生的口味,倍受学生的喜爱。
3.交流沟通
(1)开展文明礼貌活动,如礼貌待人、礼貌借物、礼貌购物等,让学生时刻沐浴在学习英语的良好氛围之中,体会英语文化的博大与精深。
(2)开展英语小故事、小笑话、朗读、书法等活动。
(3)设计知识角,美化校园墙壁,办英语手抄报、画报等活动。
(4)开展学校外语广播,创设英语氛围。
二、教方法,自主学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学生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英语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如果能激发学生的自主能力,让学生不仅学会知识,而且会学知识,那么师生双方的收益将会更大。
首先,从自学单词入手,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从开始阶段的鼓励学生听录音、跟读、模仿,到六年级学习时利用音标、求助字典自学单词。这样的单词教学方法不但能唤起学生学习英语的意识,而且还培养了他们主动学习英语的能力。
其次,加强口语训练,树立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 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尽可能地创造语言实践机会。如:竞赛、组织语言游戏、师生问候、同学间的问候等,要求学生把所学英语用到生活中去,真正把书本知识化为已用,对表现好的同学给予奖励,激励他们开口说英语。让他们真正地认识到:自己才是课堂的主人。
最后,开展小组讨论,实施角色替换,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 小组讨论是体现学生自主性,激励自主创新的有效手段。每节课都尽可能的给学生一个自主讨论的空间,让他们在交流中互相帮助,取长补短。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总之,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但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必须持之以恒,像滴水穿石一样,一点一滴,日积月累,使养成教育真正变成学生的内在需要。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才能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效率才会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