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中外学生文化交流的调查与思考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高教(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spjx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教育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高校采取国际化发展战略。地方高校如何在国际化战略进程中,科学应对中国学生与外国留学生混合而成的校园环境,合理加以引导,促进中外学生文化交流的正向发展,建立和谐的国际化校园文化,成为学术界和实践中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
  关键词:地方高校 中外学生 文化交流
  在教育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教育国际化不仅成为部属重点高校的发展战略,也成为了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日益得到提升,外国留学生到我国各大高校学习的人数日益增加,由中国学生与外国留学生混合而成的校园环境已经成为中国高校标准的国际化校园文化背景。但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中外学生学习在同一个教室、生活在同一个校园,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外国各国的地方文化相互融合在一起,如何在中外文化交流的进程中进行正确引领,使外国留学生能充分学习和认同我国的文化,理解我国的“中国梦”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成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者和传播者,是一个比较关键的问题。
  一、地方高校国际化战略的校园现状
  与国家支持的重点高校相比,地方高校在国际化进程中吸引国际学者的能力、吸引具有国际学习背景的优秀师资的能力、招收优秀学生的吸引力方面都相对较弱。很多高校在传统的中国学生走出去的同时,开始注重招收外国留学生到中国来,学习中文和文化知识,接受中国文化的熏陶。基于前面提及的劣势,目前地方高校招收的留学生都以来自亚非拉美和非洲国家的学生为主,相比来说,学习基础差,肤色大部分以黑色为主,以前多为殖民地国家,文化差异大。
  在国际化办学进程中,地方高校一般是中国学生中文授课、外国留学生英文授课,少数课程和研究生是同时进行,中外留学生在同一个教室。文化差异首先体现在教学方式上,中国学生的课堂一般相对严肃,教师讲,学生听,学生互动性低;而外国留学生习惯的课堂相对活泼,教师讲授知识的同时,善于与学生进行互动,学生有时候也会主动发问,打断教师的正常教学。
  在生活环境方面,外国留学生一般是自己租房子在外面住,而国内地方高校一般都是校内宿舍集中安排居住,当然条件会相对好一点,宿舍空调、洗衣设备配套到位,尽可能与国际接轨。
  在文化认知方面,外国留学生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较大兴趣,喜欢到中国各地去旅游,也乐于和中国学生进行交流;中国学生则相对被动,除了部分学生担任汉语授课的助理,参与国际文化节相关活动,大部分同学还没有做到能和外国留学生进行主动的学习交流、思想交流和生活交流。
  二、地方高校中外学生文化交流的内涵
  (一)大学文化
  大学文化,又称校园文化,是大学思想、制度和精神层面的一种过程和氛围,是大学里思想启蒙、人格唤醒和心灵震撼的因素的结合体。国内地方大学用人文精神、传统文化培育出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使其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中坚,必须要树立与大学“四大功能”相适应的大学文化。
  (二)地方高校中外学生文化交流
  文化交流是指发生于两个或者多个具有文化源差异显著的关系之间。在不同的文化圈层中,也能产生很好的文化交流,但是他们的交流一般只会发生在各自尊重对方的前提条件下。
  在地方高校国际化的进程中,如何在传统的中国大学文化的基础上,面对中外文化差异存在的前提,有效引导,进行高效的中外学生文化交流,建立和谐的国际化校园文化,受到了学术界的关注,也是各高校宣传部门、国际交流部门和留学生教育管理部门一直在实践中探索的重要方面。
  (三)留学生的文化认同
  文化认同是指对人们之间或个人同群体之间的共同文化的确认。而使用相同的文化符号、遵循共同的文化理念、秉承共有的思维模式和行为规范,是文化认同的依据。而外国留学生到我国地方高校,就是要通过我们的教育与管理措施,让留学生能够对我国的文化进行认同,留学生对我国文化传统、价值理念、风俗习惯、语言符号、政治法律、经济、思维模式和行为规范的理解、尊重和接受。因此,留学生文化认同度反映了留学生对我国的文化理解、接受和认同,也通过留学生所在学校的归属感、认同感增加对文化认同度的增加。
  三、地方高校中外学生文化交流的现状
  为进一步了解地方高校中外学生文化交流的现状,本文以江苏大学(江苏大学是从部属院校转制成为江苏省属院校,近年来一直坚持将国际化作为学校的主要发展战略,目前本硕博留学生总数达到800余人)为例,对江苏大学的中外学生交流的现状做抽样调查,选取250名中国学生和100名外国留学生,分别设计问卷对他们的交流情况进行调查,并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中外学生对文化交流愿望比较迫切
  通过分析调查问卷结果得出:81.6%的中国学生渴望和愿意和外国留学生进行文化交流,了解外国留学生所在国家的文化;77.78%的外国留学生愿意了解更多的中国文化,并且已经有75%的留学生部分了解中国文化,65.89%的留学生表示喜欢在学校的生活方式。
  (二)中外学生文化交流的现状还不乐观
  通过分析调查问卷结果得出:影响中国学生与外国留学生进行文化交流的主要障碍是语言不通,英语口语的水平还有待提高,77.97%的中国学生喜欢双语授课,与外国留学生在同一教室进行学习,在学习之余在课堂内进行文化交流;而外国留学生与中国学生进行文化交流的满意度只有58.33%,能够与中国学生较多交流的仅有72.22%,留学生在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但是由于汉语学习较为困难,能够做到使用汉语自由交流的比例较低,75%的留学生希望通过英语角、共庆传统节日的文化活动中进行文化交流。
  (三)中外学生都希望建立社团来促进文化交流
  通过分析调查问卷结果得出:75.11%的中国学生和88.89%的外国留学生都希望成立专门的中外学生文化交流社团,并有62.87%的中国学生和66.67%的外国留学生希望参与到中外学生文化交流社团的工作中来,以社团为平台,推动中外文化交流,让外国留学生了解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和校园文化,加深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和地方高校的归属感。
  四、地方高校促进中外学生文化交流的思考
  (一)全面提高语言能力,为中外学生文化交流扫清障碍
  根据调研发现,汉语水平很高的留学生,文化认同度也很高,因此地方高校相关部门应从多种渠道帮助留学生加强汉语水平,在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中提升汉语水平,以汉语水平的提高促进他们进一步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同时,改进英语学习和考核的手段,不断提升中国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鼓励中国学生和外国留学生结成语伴,在语言学习上相互促进、互帮互助。
  (二)建立专业社团组织,为中外学生文化交流搭建平台
  基于中外学生文化交流的热情,专业社团组织有利于把有志于中外文化交流的学生组织在一起,实现自我管理,组织开展富有特色、形式活泼的社团活动,一方面发挥外国留学生活跃的个性和高昂的激情,另一方面也将中国学生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文化活动融合其中,让外国留学生在较为快乐、较为宽松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中国文化的熏陶,认可中国传统文化和校园文化。
  (三)管理部门科学引导,为中外学生文化交流把好方向
  地方高校的宣传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处、管理留学生的海外教育学院和团委要形成联动与协同,对中外学生文化交流的过程进行把控,确保处于正确的方向,符合国家思想政治宣传的主流;通过适度参与相关活动,在活动中进行引领和把握,确保中国学生对外国文化做到去粗取精,实现外国留学生对中国传统的吸收、对中国梦思想的认同、对校园文化的赞同。
  参考文献:
  [1]薛珊,阚阅.地方高校国际化的推进策略——美国大学的经验与启示[J].教育发展研究,2013,(7).
  [2]段淳林,刘嘉毅.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国际化校园文化建设现状及对策[J].前沿,2013,(15).
  [3]周述波.文化认同[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其他文献
《语文新课程标准》多次提及“语言积累”这个问题。可见,积累对学好语文的重要性。确实,没有积累,就谈不上良好的语感,也决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更不能学好语文。而且语文学习很难做到一蹴而就,它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因此,小学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语言积累能力。  小学生语言学习语言积累能力我们将语言表达学习目标进行了具体化。我们仍然是依照课程标准,仍然是本着教师可操作的
在小学阶段,如何通过班主任的工作实现“问题学生”的转化,是当今小学班主任工作展开的一个重要环节。根据多年执教经验,对于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如何实现“问题学生”的转化,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希望能对其他教师有所帮助。  问题学生班主任转化“问题学生”是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然而“问题学生”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并不一定是学生本性的问题,作为教师应该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走进学生的内心。用人
河源作为纯客家地区,客家文化根基牢固,但通过对河源市6所中职学校的学生进行客家文化认同调查发现,中职生的客家物质文化认知度低、客家人身份认同模糊和客家文化践行意愿不强。据此利用SPSS21.0进行因素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河源中职生的客家文化认同的影响因素以内因为主,外因为辅,其中就业、兴趣是根本内因;家庭氛围不浓和客家文化时代性是主要外因;学校课程、社会宣传和外来文化是重要外因。整体上这些因素对
在课堂教学中注重解放学生阅读的时间和空间,对学生有目的地加以指导;结合教学文本让学生实实在在地读一读,想一想,问一问,说一说,做一做,写一写,让全体学生动起来,使读和写逐渐内化为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力求培养学生良好的读说写的能力。我们经过几年的实践,学生的读写意识提高了,作为教师的我们也获益匪浅。  读中习法写中创作语文教学语文作为各门学科的基础,承担着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重要任务。表现在语文教学中
摘要:随着移动技术的快速发展,通过智能手机实现随时随地的学习已成为现实。因此,将移动学习与电大开放教育课程学习有机进行结合,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同学APP”软件为例,对智能手机运用于移动学习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以大学英语课程资源与智能手机APP软件开发所存在的问题为例,提出了APP软件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智能手机 辅助 开放教育 课程学习 模式  近几年来,我国智能手机产销量
索尔贝娄是美国文坛上与海明威和福克纳平分秋色的文学巨匠。与前两位不同的是,贝娄的小说中蕴含了鲜明的边缘性。集中分析了贝娄的第一部小说《晃来晃去的人》,试图探讨其中主人公约瑟夫的边缘性。  边缘性迷失社会矛盾一、索尔贝娄小说的特点及研究意义  1976年,索尔贝娄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作品被认为“融合了对人的理解和对当代文化的精妙分析。”瑞典文学院评价说:“贝娄的小说都像是活动的故事,与他的第一部小
设计既不是依赖技术的科学,也不是表达审美的艺术,而是介于两者之间,是合规律性和审美性的统一。设计利用了科学的内在和艺术的外在,借助两者中的共性这一载体,走出第三条路。这种共性即实用性。  科学技术审美艺术设计关系常有人把艺术与科学形容成“一个硬币的两个面”“一个手掌的面和背”。当艺术与科学经纬线交织后,产生了“设计”这一新的动词。马克·第亚尼认为:“设计在后工业社会中似乎可以变成一向各自单方面发展
关键词:数学教学 主体地位 参与意识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而又非常重要的学科,它的教学内容里有许多公式、定义、解题技巧以及思想方法等。那么,学生如何掌握好这些知识,提高自己自身素质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呢?这不仅离不开我们教师的“教”,更离不开学生的“学”。而“教”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还有最重要的是使学生会“学”。在今天新课改的大好形势下,我们的教学理念也在发生着改变,在整个教育
摘要:合情推理能促进学生以一个创造者、发明者的身份去探究知识,无疑让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一种极大的满足和喜悦,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关键词:合情推理 数学素养 学习兴趣  著名数学家波利亚认为:“合情推理是数学发现与创造的源泉”。所谓合情推理,就是从具体的事实经验出发,通过观察、实验、类比、联想、归纳、猜想等手段而进行的一种推理。在问题解决中,合情推理具有猜想和发现结论
摘要:听,是学习语言的第一步。只有听得懂,才能打开语言学习之门。英语作为一门外国语言,如何唤醒学生的耳朵,提高听力水平,是英语教师必须面对和研究的重要课题。探讨改进英语听力教学的策略,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关键词:听力教学 听力困难 听力技巧 对策  听,是学习语言的第一步。只有听的懂,才能明白和接受语言所承载的含义,才能模仿并掌握语言知识,达到语言交流的目的。然而,在我国“聋哑英语”非